奧斯古——謝拉德症(Osgood-Schlatter』s disease) | 奧斯古-謝拉德氏症

是不是長了骨癌? 一、奧斯古——謝拉德症的發現. 上述情形, ...   奧斯古——謝拉德症(Osgood-Schlatter』sdisease)【李文吉/內湖康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苗栗頭份為恭醫院特約醫師】       骨科門診常常會有這麼一幅景象:一個憂心忡忡的媽媽,帶著一個健康、活潑、十幾歲的男孩來求診;急著想要知道,為什麼她的兒子膝關節下端「鼓」起了一個硬塊、常常在打完球就紅腫熱痛?是不是長了骨癌?一、奧斯古——謝拉德症的發現上述情形,十之八、九是一種骨(骨後)炎。

這個在特定部位的骨(骨後)炎,多因持續、慢性的外傷引起。

1903年,在X光發明後9年,美國醫師Osgood與遠在大西洋另一邊的德國醫師Schlatter,不約而同的、分別在波士頓及德國發表了他們對此病觀察及研究的成果。

醫學上據此,稱此病為奧斯古——謝拉德症(Osgood-Schlatter』sdisease)。

臨床上此症類同「骨——軟骨炎」,易發生在成長期11~15歲(粗估約15~25%)的孩子;惟不同的是此症之骨(骨後)並無血循障礙。

二、骨(骨後)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小孩會變高是因為骨頭(尤其是像大腿骨、小腿骨等長骨)長高了。

在成長期的骨頭兩端各有一個稱之為生長板或骨(骨後)的組織,它是骨骼的生長中心。

成長期的小腿,在X光的側面像,可以看到脛骨頂端及前方,有一個「ㄏ」字形、像是大象的頭、鼻的影像,這是脛骨與脛骨粗隆的骨(骨後)。

來自上方的臏骨(膝蓋骨)韌帶就附著在「象鼻」似的脛骨粗隆上。

膝關節的蹲屈、伸直、跳躍、著地等的力量,就透過臏骨韌帶傳遞到脛骨(粗隆)上。

問題是:青春期的骨頭,強度還不敵韌帶;跳躍、蹲屈、打球等的力道,沒傷了韌帶,卻傷了還嫌嫩、澀的脛骨粗隆骨(骨後)。

就這樣,反覆、一再的牽扯、拉傷,造成了粗隆的骨(骨後)炎,厲害的甚至還常常造成骨(骨後)的骨折(扯斷了),在膝下鼓起了一個疼痛的硬塊,造成家長與孩子的困擾。

三、骨(骨後)的治療奧斯古——謝拉德症的治療只要休息、冰敷、服用一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短暫將膝關節固定,症狀大都很快就會改善。

但是鼓起來的硬塊不會消失或變平;而困擾的是下一次打球又很可能還會反覆再發!這就是為什麼會讓作媽媽的憂心忡忡了。

通常,這種情形一直要到18~20歲骨骼發育完成,脛骨粗隆與脛骨端長在一起(骨融合)之後,症狀才會緩解。

但上述提到的骨(骨後)骨折的個案,卻因骨折無法癒合;在臏骨韌帶與脛骨間,形成了一個不癒的骨塊,就像是廟前石獅子口中會滾動的石球一樣,會特別地疼痛、難治。

這樣的個案,需要以切骨術取出骨塊及夾雜在韌帶間的鈣化物來治療。

手術不難,但必須注意不能傷及韌帶的附著,可一勞永逸解決疼痛的困擾,值得推薦。

       雖說奧斯古——謝拉德症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但文獻上亦偶有惡性骨癌的零星報告;惟是否是一開始就把骨癌誤診為此症或是真由此症轉化而來,頗有爭議。

有膝下疼痛硬塊的年輕孩子,還是應該找醫師看一看、好好治療,不能掉以輕心。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

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