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術後復健運動 | 膝蓋 幫浦運動

降低水腫可運用「足踝幫浦運動」,而維持下肢肌力可從「等長肌肉收縮運動」開始。

「足踝幫浦運動」:將下肢墊高,膝蓋伸直,腳板與腳趾用力往上翹,約停兩秒 ...人工膝關節術後復健運動復健科  蔡宗育物理治療師(102年6月)在公園的一隅,一群晨運後的資深大哥、大姐們,互相分享著保健的經驗。

討論的話題之一是膝蓋愈來愈不聽使喚,不管走路或爬樓梯都會痛,更別提蹲下這個動作了;而腫脹僵硬的膝蓋也需長期服用止痛藥來避免疼痛,大大影響生活的品質。

經過熱烈的討論後,結論是要玩要趁早…。

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年長者的生活品質也愈來愈受到重視。

當關節軟骨老化耗損的速度快於修補的速度造成退化性關節炎,或因風濕性關節炎、嚴重外傷讓膝關節變形疼痛影響到日常生活時,醫生會視情況建議以人工關節取代原有關節,使此處關節術後能無痛、穩定並活動自如。

然而,手術後正確與持續的復健運動能讓膝關節的活動功能更佳,並加強下肢力量的運用,帶來良好的生活品質。

術後第一天:手術後第一天復健屬於急性期復健運動,其目的為預防並降低水腫的發生,維持下肢肌力。

降低水腫可運用「足踝幫浦運動」,而維持下肢肌力可從「等長肌肉收縮運動」開始。

「足踝幫浦運動」:將下肢墊高,膝蓋伸直,腳板與腳趾用力往上翹,約停兩秒;腳板往下壓,約停兩秒。

此運動不限次數,建議盡量多做以降低水腫情形。

「等長肌肉收縮運動」:例如將膝蓋伸直,下肢抬起離開床面維持數秒後放下,重複十至二十次,一日三回即可。

(圖一)此外,在引流袋拔除之後,在家屬或醫療人員陪同下,病患即可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如廁。

利用助行器行走時,應先移動助行器再移動開刀側下肢,而後移動健側肢(圖二)。

術後第二天:手術後可重複第一天運動,並加入等張肌力訓練。

如平躺彎曲下肢,重複十至二十次,一日三回即可(圖三、四)。

病患如有需要,亦可由治療師指導如何上下樓梯。

基於安全考量,上樓時切記由健側肢先上,下樓則由開刀側先下。

出院前衛教:重複術後第一、二天運動,並由治療師指導如何上下車與日常活動注意事項。

停用助行器與否,則需於回診後與主治醫師討論再行決定。

【回本期目錄】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