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跑者下肢運動傷害原因的探討 | 旋後傷害

對於經常跑步的休閒運動跑者與競技選手來說,任何下肢運動傷害都是 ... 跑者的體重係沿著足部外側緣傳遞,此時足部呈輕旋後(supination), ...主題:跑者下肢運動傷害原因的探討發言:scwang時間:00/11/23(13:18:37)From:140.123.226.100跑者下肢運動傷害原因的探討  對於經常跑步的休閒運動跑者與競技選手來說,任何下肢運動傷害都是相當惱人的事情,因為,傷害可能造成嚴重的跑步障礙,而且往往持續影響極久的時間。

但是,根據Macera(1992)收集的資料發現,有高達35%至65%的休閒與競技跑者曾經發生下肢運動傷害。

由此可見,下肢運動傷害是跑者既討厭又不得不面對的麻煩。

  一般來說,脛前肌拉傷(anteriortibialisstrain)、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medialtibialstresssyndrome)、脛腔隙症候群(compartmentsyndrome)、疲勞性骨折(stressfracture)、與跟腱肌腱炎(achillestendinitis)等,都是跑者常出現的下肢肢運動傷害(Mckeag&Dolan,1989)。

除此之外,足底筋膜炎(plantarfascutis)、髖骨與股骨症候群(patellofemoralsyndrome)與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bandsyndrome)等,亦常見於跑者的下肢(Fick等人,1992;Messier&Pittala,1988)。

由此可見,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複雜程度。

一、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原因  在跑步時,每跑一步,跑者腳部就必須承受自己身體重的二至三倍負荷一次,而且,每跑一千公尺大約要跑一千步左右(Fick等,1992),也就是說,跑者如果在跑步訓練時跑一萬公尺的距離,他的左右腳各需負荷五千次二至三倍體重的重量,由此可見,跑者下肢在跑步時的負擔,即是形成下肢運動傷害的最大原因。

  儘管跑步的距離與跑者下肢運動傷害有密切的關聯,但是,也有一些跑者在嚴格且長距離的跑步訓練後,並沒有下肢運動傷害的形成,因此,如果只以跑者跑步時的下肢地面反作用力負荷,來說明跑者的下肢運動傷害之形成,就顯得過於籠統且不切實際。

事實上,應該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才是造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主要原因。

  Messier與Pittala(1988)指出,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因素包括:不適當的訓練、不良的器材設備與不正常的生物力學(身體測量學)因素等。

Macera(1992)則認為,除了訓練的因素以外,跑者的性別、年齡、跑步經驗、身高或體重、心理學因素與先前的運動傷害等個人特徵,也是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原因。

Myburgh等人(1988)更發現,女性跑者的脛痛(shinsoreness)與鈣質的攝取量有關。

Gehlsen&Seger(1980)的研究更指出,跑者踝關節的肌力與柔軟度,和下肢運動傷害有顯著關係存在。

  整體而言,如果將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原因,分為個人的因素與訓練的因素二部份的話,那麼在個人的因素方面可以包括:性別、年齡、跑步經驗、身高與體重、下肢關節柔軟度與肌力、與鈣質的攝取以及先前的運動傷害等;在訓練的因素方面,可以包括:每週跑步距離、競賽經驗、伸展運動、跑步地面、晨跑或晚上跑步、每週跑步次數、跑速、腳著地時的動作以及跑鞋等(表一)。

一般來說,個人的因素大部份是固定且不易改變的,訓練的因素則大部份是教練與跑者可以自己控制的。

表一、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原因。

個人的因素     訓練的因素性別        每週跑步距離年齡        競賽經驗跑步經驗      伸展運動身高體重      跑步地面下肢關節柔軟度   晨跑或晚上跑步下肢肌力      每週跑步次數營養(鈣質)的攝取  跑速先前的傷害     腳著地時的動作          跑鞋(修正至Macera,1992)二、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個人因素1.性別  根據Macera(1992)的報告指出,男女跑者的下肢運動傷害比例是相似的。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年輕的女性運動員,如果具有體重過輕與月經週期不規則的生理現象時,她們的脊椎骨密度往往比一般較少運動的女子還低(Drinkwater等人,1990),顯示女性跑者會因身體性荷爾蒙的不正常分泌,而增加肌肉骨骼系統傷害的可能性(Lloyd等人,1986)。

然而,Myburgh等人(1988)的研究卻又發現,發生脛痛的25名女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