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骨折 | 鎖骨骨折

鎖骨骨折. 鎖骨是肩膀機能中連接胸骨與肩胛骨的重要結構,前者連接胸骨比較單純是依賴胸骨鎖骨關節,後者連接肩胛骨則相對複雜,除了肩胛骨鷹突鎖骨關節之 ... 鎖骨骨折    鎖骨是肩膀機能中連接胸骨與肩胛骨的重要結構,前者連接胸骨比較單純是依賴胸骨鎖骨關節,後者連接肩胛骨則相對複雜,除了肩胛骨鷹突鎖骨關節之外,還有三條韌帶(coracoacromial,trapezoid,conoid)也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

   當意外撞擊到肩關節之時,鎖骨就很容易因承受不住外力而產生骨折,根據統計鎖骨佔所有骨折的4%左右,而且好發在年輕的男性。

例如,有一位以籃球專長考上體育系的運動員,在大一的時候參加橄欖球練習與比賽,在集團對抗(scrum)時擔任牛頭,因對推的力量失控,竟然就發生鎖骨骨折的慘劇。

   當然,鎖骨骨折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因為運動的不限年齡,有一位老馬隊足球員在頂球時與對手相撞,因絆到對方身體跌倒時肩膀直接著地,鎖骨骨折就發生了。

有一位中年企業家,在慢速壘球友誼賽擊中球後積極跑一壘,卻不幸因為衝刺太快且因控制不住重心而跌倒,結果也是鎖骨骨折收場。

   騎腳踏車或摩托車而車過發生鎖骨骨折的機會也不算少,因為受力的力量較大,複雜性也比較高。

例如產生粉碎性(骨頭斷成三片以上)骨折,或合併含肩胛骨在內的多發骨折、韌帶斷裂脫位、肋骨骨折、氣胸、神經或血管受傷等,都會使治療的困難度增加,產生的後遺症也比較難以預測。

   兒童也會發生鎖骨骨折,例如在肩難產時,胎兒經常要依賴鎖骨骨折才有辦法讓肩膀通過產道。

學齡前後的小朋友也因為像是不怕危險的藍波,經常會跌倒而造成骨折。

但兒童的外骨膜較厚,導致骨折位移比較不明顯,兒童也不覺得疼痛,所以經常被忽略。

有一對父母帶小孩來求診,主訴是三天前發現左肩的鎖骨似有突出,懷疑是長腫瘤。

但是X光的證據顯示是鎖骨骨折,從骨痂增生突出到好像腫瘤的變化來看,應該骨折的時間已經超過三星期了。

   鎖骨骨折依解剖位置可以三分為外側、中段及內側,其中以外側的骨折較複雜,根據Neer分類法可分為五大類,其治療方式需參考嚴重度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與建議,但以需要開刀才能恢復較佳的機率較大。

中段骨折如果位移沒有超過100%或彎曲角度不算太大,不用開刀的機會是存在的,若是開刀治療,不癒合的機率也仍有5%。

至於近端的骨折若是向前移位時比較輕微,向後移位則必須擔心氣道與血管是否合併受傷,有時需依賴電腦斷層來做進一步的評估,開刀時也最好請胸腔外科醫師協助或待命。

   治療的方法,分保守與手術兩大類。

保守治療包括八字帶(其目的是挺胸時肌肉可以協助復位)與三角巾(防止肩膀下垂並防止骨折位移與彎曲)。

手術治療的適應症可分成絕對(absolute)需要、相對適合或可商議的(relativeorcontroversialindication),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骨折復位、骨釘固定與韌帶重建等,而術後的保護及復健也對癒合的成功率與功能的恢復程度有密切的關聯。

   至於相似的骨折有沒有可能以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都能得到成功呢?答案是確定的,但是變數不小,因為合併不癒合或有後遺症的機率都有一定比例,所以治療過程與生活配套都扮演相對重要的角色。

   鎖骨骨折在骨科就好像急性闌尾炎在外科,可能很單純,也可能有點複雜,還可能是困難的,所以對醫師與病人而言,都不宜掉以輕心,應該共享決策。

 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