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 TSS 單車

關於我自己脆瓜檢視我的完整簡介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年度訓練回顧與心得今年快過完了,「回顧一下年度訓練回顧與心得」,來個自我檢討吧。

一成不變基本上就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訓練台之日」。

自行車訓練聖經的喬.福瑞曾說,進入自行車前三年都還是初學者,今年是我的第二年,所以我稟持著先打底的方式進行訓練。

由於工作的關係(講師),不但很常早上9:00上課到晚上10:00,很多時後連六日都要上課,但每次聽到別人說「說沒有時間是騙人的」,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總而言之,忙起來是真的沒什麼時間,回家就只想睡覺了。

所以最後選擇「只上訓練台」的訓練方式,排除所有外騎,就專心在訓練台上練習,若有少數時間外騎則完全是為了交朋友,不會刻意拉強度(是真的)。

而且有鑑於深夜訓練台會搞到晚上睡不著,以及最近沒抽到附近停車位的籤,必需把車停在紅線區,所以開始進行「晨間訓練台」活動:大概是這樣子的:早上4點起床,開始準備吃早餐喝豆漿,穿車衣車褲東摸西摸到4點快半,上訓練台,看今天要練的主題,為了避免無聊,把Zwift開著,有畫面感覺比較不無聊,踩到大概6點左右,洗車衣、洗澡、喝乳清蛋白、冰敷結束一天的訓練,7點15準備救我停在紅線的愛車,送老婆或自己上班,這樣就沒法抱怨時間不夠的問題了。

今年的目標都在A級登山賽事,主要是A.思源埡口聯賽、B.武嶺盃以及C.塔塔加聯賽,現在我的已經體認自己是一個長坡型的登山賽選手,那種什麼平路啦、繞圈啦、短坡已經不適合我了,盡量以不浪費錢為主,專攻長上坡賽事。

訓練課程主要吃「5周增加20W」的課程,因為自覺長程有氧可以打很久,但如何增加瓦數,延長tempo功率能夠打的時間才是重點,以去年來說,武嶺盃全部平均功率因為後面氣力放盡,或是高海拔等因素,使得平均瓦數是不可思議的130幾W,不過也說明一件事,就是一但超過負荷的時間,功率下降的速度會非常驚人。

5周增加20W的訓練台課程,持續在打至於這個5周增加20W的課程到底有沒有用呢,其實我個人認為是有用的,它的內容是我目前唯一在忙碌時間可以持續打的,一周的時數不超過10小時,慢慢一點點的累積成效還是有的。

自行車聖經有訓練十誡,目前大概完成:1.適度的訓練2.連貫的訓練3.充分的休息4.有計劃地訓練5.不要經常跟團隊訓練8.相信你的訓練9.對目標的承諾以我的課表而言,一周休息2天,大概的TSS是500左右,還算可以接受的值,雖然不像一些神人一周都搞個700以上,連續幾個月,不過以前幾乎不想休息嚐到苦果後,目前對於休息就抱持著相當接受的態度。

最近稍微加重了一點點量...但TSS639.9是我最多的一周在武嶺盃以及塔塔加前,因為某些原因,所以都是不斷的在訓練台上和緩或是打tempo功率,曾經有幾天是心跳不超過120的減脂騎法(因為那時腿有點酸),看WKO+的PMC圖,看起來中間好像休了一長段。

嗯...不過登山賽前會先去探路,擬定作戰策略是我個人覺得優點的地方,我只能把自已當成一個智慧型的自行車手,在功率輸人一大截的情況下,如何在賽中準確的把事先規劃的戰術完美執行才是成功關鍵。

思源埡口比賽時只探了一次路,還沒有記錄大概什麼路段要配多少功率,只大概認為用80%FTP應該可以騎完,結果當天天氣太熱,在南山後就雙腿抽筋,勉強支撐回終點,平均FTP沒有80%。

到了武嶺盃就改變戰術,前三個星期每星期去一次武嶺,測試各種不同的騎法,最後得到總平均功率介於75%FTP的結論,以及人止關前不超過70%FTP,最後武嶺盃以77%FTP騎完。

而到了塔塔加,因為摔車受傷,只去探了一次路,但這次不以總平均FTP%來分配功率,改用每小時來分配,我每小時按一次lap,知道我的FTP%分別是81、90、85、80,在比賽時就是按照這樣的功率分配騎完塔塔加。

思源埡口M40分組排名(21/55)時間2:53:34武嶺盃M40分組排名(17/233)時間:3:28:39塔塔加M40分組排名(14/119)時間:3:24:30今年算有達成我的目標(武嶺、塔塔加在3小時半以內,聯賽分組15以內),明年就繼續努力了。

張貼者:脆瓜於上午5:5712則留言: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脆瓜外號脆瓜,其實沒人知道為什麼,只有我自己知道,因為老婆當年喜歡QOO,所以我都叫她小Q,與Q搭配的就是脆,又脆又Q的意思,所以我就叫脆瓜...是這麼來的,哈哈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最後的訓練拚圖--訓練神器WattBik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