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含有[單腳硬舉(Single-Leg Deadlifts)] | 單腳硬舉好處

 以下為含有[單腳硬舉(Single-LegDeadlifts)]標籤的文章硬舉:10次規則、適用5×5?發表時間:  2017年10月22日  |  文章分類:  常見問題,訓練概念  在「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中提到:較高訓練量、較低負荷的週期應該與較高強度、較低訓練量的週期輪替。

另一位肌力體能界的天王教練丹.約翰(DanJohn)則建議大多數的鍛鍊反覆次數要介於15次至25次。

這表示你可以選擇累積每週的訓練量為3組、反覆次數為8次(總反覆次數為24次),或者採用3組、反覆次數為5次(總反覆次數為15次)做強度更高的鍛鍊。

也就是說,在他們的系統中,在基礎期或累積期時,每個動作的次數會選擇以3組8次;到高強度區時,每個動作的次數會選擇以3組5次。

但其實丹.約翰(DanJohn)有另一個規則『10次(RuleofTen):總共累積強度夠的10次擁有好品質動作的反覆次數』,如果您的運動員需要改善肌力,可以考慮「10次規則」,可以有這樣的組合:2組×5次3組×3次5組×2次6組×1次繼續閱讀→髖關節鉸鏈單腳漸進難度(手往前延伸、對側前伸、壺鈴)發表時間:  2017年10月20日  |  文章分類:  動作介紹  之前介紹過《髖關節鉸鏈單腳偏移》,接著來介紹真正的單腳髖關節鉸鏈(或稱單腳羅馬尼亞式硬舉,單腳RDL)。

在進行單腳RDL時,會大幅挑戰身體的穩定度及平衡感。

穩定度的意思是「在進行動作時,身體不歪七扭八,依然維持適當姿勢及軀幹的中立」;而平衡感的意思是「如何將體重均勻分佈在支撐的腳上面」。

可以先從「手往前延伸式」的單腳RDL開始,因為手往前延伸,可以增加身體的前後「平衡」,除了降低動作對於平衡的要求外,也讓操作者屁股比較敢往後推。

繼續閱讀→單腳動作:對側前伸促進臀肌的參與,增加髖關節的穩定。

發表時間:  2017年09月22日  |  文章分類:  訓練概念  在「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的第161有提到「對側前伸」:對側前伸可以用在任何膝關節主導或髖關節主導的鍛鍊上,可以促進臀肌的參與更多。

手前伸到另一邊正在活動的腳,臀肌的出力就會增加。

用複雜的解剖學來解說,就是骨盆對應固定不動的大腿骨旋轉,造成髖關節內旋。

由於臀肌是外轉肌群,所以它們會伸展,並藉由使出更多力氣的方式做回應。

這就會導致髖關節更穩定。

這個在講座中有說過,可以應用於單腳的動作,如單腳蹲、單腳RDL、滑步蹲。

以下有影片,供參考:繼續閱讀→單腳肌力及最低系統負荷(LowestSystemLoad)發表時間:  2017年07月27日  |  文章分類:  訓練概念  單腳肌力及最低系統負荷(LowestSystemLoad,LSL)。

最近一直在思考最低系統負荷。

在MBSC,對於運動員來說,這始終是我們最前線的想法,但已經進一步擴展到個人訓練的計劃上。

隨著年齡增長,我有更多的工作旅行,發現越來越不適合面對沉重的雙邊負荷訓練。

痠痛、更長的恢復及受傷風險都是阻礙的因素。

人們對最低系統負荷的想法產生戒心,引用 chweingroff(TheConceptofLowestSystemLoad)的話:「這個概念並不是說輕負荷;它是說使用最輕的工具,來完成您想要的任務。

」這個想法成本估計有關。

若您能使用較少的負荷來完成同樣的結果,那你為什麼不想要呢?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成本的加總下,在某些時候,您必須償還,讓系統進行恢復,避免故障/過度訓練。

因此,對於要處理各種壓力(除了訓練的壓力,可能還得面對生活、工作、經濟等壓力)、動作受限及受傷的運動員及一般民眾來說,保持"低成本"似乎是一個好主意。

繼續閱讀→單腳硬舉常見問題:膝蓋打直鎖死發表時間:  2017年07月24日  |  文章分類:  常見問題  在進行單腳RDL時,建議在進行《微屈膝》而不是《膝蓋打直鎖死》,在臉書分享時,有二個很棒的討論,山姆整理在此:莊哲瑋教練的分享:screw-homemechanism,有些會翻譯成螺旋回反機制,在膝關節鎖到最小角度的時候韌帶和關節會出來做主要負荷,肌肉反而不太出力,像是為什麼很多人站久了會站三七步,作為主要支撐腳的那隻會把膝蓋鎖死藉由這樣去休息,但這種用力習慣養成,有些人去跑步就完蛋了~在落地的一瞬間把膝關節鎖死,剪應力完全由膝蓋周遭的韌帶關節肌腱把力量卸除,肌肉反而沒有擔任緩衝的作用。


常見運動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