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時喜歡翹腿、抱膝、盤腿,這樣好不好 身體使用指南 | 抱膝坐

坐着時喜歡翹腿、抱膝、盤腿,這樣好不好│身體使用指南身體使用指南2018-10-1411:33在大多數無社交壓力的場合,人們往往不喜歡“好好坐着”,會呈現出一些更放鬆的樣子,這些“放鬆”坐姿爲什麼舒服?有沒有壞處?這篇說“放鬆”坐姿的成因。

基礎概念縱向承重由於人體骨骼承重基本不消耗能量,肌肉承重需要消耗能量,而重力時時刻刻作用於我們的身體,所以最省力的姿態是讓骨骼支撐結構平行於重力線,也就是縱向承重。

比如:下圖中,左側的站姿,可以使脊柱、腿骨和重力線平行,而右側相對不夠平行,所以相對於右側,左側的站姿會更省力。

組織彈性人體的關節、肌肉、脂肪都有一定彈性,可以在受到外力時提供反向支撐,比如我們在做一些伸展運動的時候,當關節被掰到極限活動範圍時,會因爲關節結構本身提供的彈性而出現阻力。

比如:想象一下在你壓腿時的樣子,當壓腿到極限位置時,關節、肌肉、韌帶都會給你反向阻力,這時的阻力就是組織彈性提供的。

重心&支撐平臺重心力學上指結構所受重力的主要作用點。

對於人體說,大概就是腹部。

支撐平臺所有與地面(或身體下方其他支撐物)接觸的支撐點連起來的平面。

對於人來說,通常是雙腳。

當身體處於坐姿時,支撐平臺就移動到了大腿和座椅面,而重心則移動到了胸廓位置。

正確坐姿在明確了以上三個基礎概念後,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所謂“正確坐姿”。

縱向承重在正確坐姿中,頭、胸廓、骨盆基本在一條垂線上,此時體重主要由骨骼承擔,軀幹肌羣僅提供框架穩定。

組織彈性因爲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摺疊角度都不小於90°,基本沒有擠壓,所以基本不會因爲組織彈性造成支撐,不會影響上身框架角度。

重心&支撐平臺重心在胸廓位置,支撐平臺有兩個:臀和大腿接觸座椅面形成的平臺1,腳底和地面形成的平臺2。

平臺1中以坐骨爲主要受力點,通過脊柱垂直支撐來自上身的體重;平臺2以腳底爲受力點支撐來自腿部的體重。

在這種姿態下:關節之間沒有壓迫,身體框架沒有傾斜。

脊柱保持着自然生理曲度,沒有扭曲。

頭、胸廓、骨盆都在一條垂線上,軀幹肌羣不直接承擔體重,而是保持姿態穩定。

在上述條件滿足的前提下,軀幹肌羣需要略微發力,時間過久可能出現疲勞,但不會出現組織勞損或循環壓迫,所以它可以被稱爲正確坐姿。

“放鬆”坐姿套用上面的方法,我們再來分析三種最常見的“放鬆坐姿”。

翹腿縱向承重頭基本在胸廓正上方,胸廓相對骨盆後移,自胸廓以下部分脊柱前屈。

組織彈性翹起的腿搭在另一側,在雙腿之間製造了彈性支撐,同時腹部和髖關節處也因爲搭腿動作形成了彈性支撐,骨盆在支撐下後傾,由於骨盆後傾導致的腰椎前屈,腰椎段的椎間盤也會提供彈性支撐來對抗腰椎曲度變直。

重心&支撐平臺重心在胸廓位置,支撐平臺有4個:臀和大腿接觸座椅面形成的平臺1,腳底和地面形成的平臺2,翹起側小腿與另一側大腿接觸的平臺3,後背和座椅背形成的平臺4。

平臺1以尾骨爲主要受力點,通過脊柱支撐上身體重;平臺2以腳底爲受力點承擔腿部體重,同時製造平臺3;平臺3通過組織彈性,在翹起的腿與支撐腿之間製造了支撐力,將支撐力傳到至骨盆,骨盆後傾帶動整個軀幹框架後傾,壓住座椅背形成平臺4;平臺4提供的不是縱向支撐,而是承擔了軀幹框架整體後傾的力,後傾的力則來源於大腿和腹部之間的擠壓制造的彈性支撐。

在這種姿態下:通過翹腿在腹部和大腿之間製造了彈性支撐,使骨盆後傾,帶動身體框架整體後傾,更充分的利用座椅背提供支撐。

因爲身體出現了後傾,脊柱腰椎段出現了前屈(腰曲變直、骨盆後傾),腰椎段椎間盤會因爲前屈而提供彈性張力,椎間盤張力的參與降低了腰部肌肉維持姿態的發力消耗。

同時因爲利用了背後的支撐平臺,所以肌肉發力進一步減少。

因爲利用了組織彈性和支撐平臺提供支撐,所以翹腿坐姿會比正確坐姿更省力,這裏省的是肌肉維持姿態所需的發力。

但因爲脊柱腰椎段不能縱向承重,而上身體重並沒有變化,所以這個坐姿,實際上是依靠着椎間盤組織的彈性張力提供支撐,長期保持這種姿態會引起腰部不適或結構問題。

同時因爲利用了髖關節髖關節周圍的組織彈性,所以血液循環等會因爲擠壓而被減弱,時間長會引起腿麻等不適感。

所以這種坐姿短期保持,感受上會省力,長期保持就可能出現其他類型的不適感。

另外以上這種翹腿的姿態,可以稱爲男版的翹腿,同樣是翹腿,還有一個女版的,如下圖左。<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