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單關節動作,會讓你有更好的訓練效果?-Vic教練 | 單關節運動有哪些

通常在做肌力訓練的時後, 在完成一定訓練量的雙關節動作, 都會再多做幾組的單關節動作, 用來提升我們特定肌群的訓練量, 換取更好的訓練效果。

通常在做肌力訓練的時後,在完成一定訓練量的雙關節動作,都會再多做幾組的單關節動作,用來提升我們特定肌群的訓練量,換取更好的訓練效果。

但是加入單關節動作一定會有更好的訓練效果嗎?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這篇文章:WillSingle-JointAccessoryLiftsHelpYouGetJacked?-GregNuckols這是一篇Review的文章,它會比較數篇實驗目的相似的論文然後做一個解說。

最開始作者以InfluenceofAddingSingle-jointExercisetoaMulti-jointResistanceTrainingPrograminUntrainedYoungWomen–Barbalhoetal.(2018)這篇論文為一個出發點去和其他的實驗做比較。

首先這篇論文的實驗目的,是想要了解只做雙關節訓練動作跟額外多做單關節訓練動作相比,力量與肌肥大的成長究竟何者較為優越?實驗挑選了20位沒有訓練經驗的女性,隨機分成純雙關節訓練組以及額外單關節訓練組,進行為期8週每週4次(一、四訓練上肢,二、五訓練下肢)的訓練。

圖一、訓練項目以及訓練方式雙關節訓練組的動作有槓鈴臥推、站姿肩推、滑輪下拉、坐姿划船、腿推舉、坐姿膝曲、提踵,額外單關節訓練組一樣會做雙關節訓練,但額外會多做纜繩三頭下壓、槓鈴二頭彎舉、膝伸直。

所以綜合來說,額外單關節訓練組的訓練量確實比較大。

圖二、經過8週訓練後的各項數據力量測試項目為10RMs的臥推、三頭伸展、滑輪下拉、二頭彎舉、腿推舉、膝伸直項目,而肌肥大則使用最直觀的手肘彎曲臂圍成長當作指標。

雖然以臂圍來衡量肌肥大不夠精準,但作者表示這是現實生活最直觀的評斷方法。

由圖二可以看出實驗結果,經過8週的訓練之後,兩組別的各項數據都有成長,但雙方無明顯差距。

另外作者也提出其它類似的論文數據當作比較(註1)圖三、與其他論文的力量漲幅比較 圖四、肌肥大漲幅比較觀察上面幾張圖表可以發現:不管是力量或者肌肥大,大多數額外單關節訓練組都是有更好的效果,但有些沒有很明顯,有些甚至是比不上純雙關節訓練組別。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呢?作者認為,實驗樣本數不夠多、訓練時間不夠久是最可能的原因,再來雙關節訓練組的上肢(手臂)訓練量已經來到一週12組,基本上訓練量已經相當足夠,再多做額外的單關節(二、三頭肌)訓練,使訓練量來到一週18組,可能不會有太明顯的訓練效果差異。

作者表示雖然實驗結果是沒有顯著差異,但就長遠來看,目標為肌肥大的人,確實是可以考慮將單關節動作安排在訓練裡面,而對於目標為追求雙關節動作重量的人來說,倒沒這麼有必要做單關節動作來加強。

那究竟什麼時候可以將單關節動作安排在訓練裡面呢?此篇文章也提供了幾個思考方向:1.當目標肌群在操作多關節訓練的時候沒辦法做到很完整的收縮幅度。

舉股二頭肌為例,在做傳統硬舉的時候缺少了膝曲的頂峰收縮,那麼做完傳統硬舉可以再加入Legcurl相關的動作去做加強2.想增加目標肌群的訓練量,但多關節動作的訓練量已經卡關了。

舉胸大肌為例:利用槓鈴臥推、啞鈴臥推訓練胸大肌,而到訓練後半段時,因為三頭肌過度疲勞而無法完成臥推時,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加入單關節的夾胸繼續訓練。

3.我們教練在帶學生訓練的時候,如果學生多關節動作時穩定度不夠,或者肌群感受度較差的時候,單關節動作也會是很好的啟動與訓練內容。

個人認為雙關節動作雖然對整體肌肉量的提升比較有幫助,但單關節訓練動作也是有它的必要性。

最好的方法是要先確立自己的目標,再安排訓練動作的先後順序,雙關節動作、單關節動作相輔相成,才可以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註1:編號3論文實驗對象為有訓練經驗且強壯的男性,(平均槓鈴二頭彎舉重量可達60kg!!)編號4號論文實驗對象為沒訓練經驗的男性。

 作者:Vic教練ACE-CPTG動學-動作概論呼吸與核心G動學-上肢整合G動學-下肢整合 #GYMEFIT#內部教育訓練#內訓真好玩#內訓使我強大#Vic教練#一起變強#不斷追求完美進化RelatedPostnavigation←【專文】從思考到健康-運動前自我心態與評估陪阿公去吉野家吃午餐–珍珍教練→發表迴響取消回覆搜尋關鍵字:分類分類選取分類商品區G動學團隊成員   庭耀教練   歐耶教練   Jeff教練   介文教練   Rex教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