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武术史话 | 西藏 武術

本文从考古发现中的武术文化,远古部落和格萨尔传说中的武术,吐蕃时期的武术与唐蕃武技文化交流、元明清时期的武术和西藏和平解放后武术 ...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2001年 > 第一期西藏武术史话丁玲辉毕卫忠发布时间:2001-03-2115:00:59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分享到  摘要:本文从考古发现中的武术文化,远古部落和格萨尔传说中的武术,吐蕃时期的武术与唐蕃武技文化交流、元明清时期的武术和西藏和平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等方面,探讨了西藏武术运动的起源、进程、内容和形式。

西藏的武术运动,有着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武术,因为在争战随时发生的时代,武术技能的高低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稳定发展,乃至繁荣昌盛的基本保障,藏民族也不例外,藏民族在自己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灿烂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武术文化。

历史也证明了藏民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从古至今,西藏的武术运动在强健藏民族体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一、考古发现与西藏武术文化  西藏,远古时期是一个人烟稀少,毒蛇猛兽成群而荒凉的高原。

人们在这人少兽多的恶劣环境里生活,随时要同野兽搏斗,这就决定了原始人抵御猛兽的袭击和猎取动物为食的本领,人人都必须成为猎手,否则就无法生存。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狩猎活动中自然锻炼出较为规范的武术形式,如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大刀、长矛、棍棒的技能。

这些原始、低级的技能是形成古代武术的物质基础。

考古工作者从昌都卡若、拉萨曲贡、山南贡嘎昌果沟等遗址均出土有形状规整,加工精细的石刀、石矛、石镞及刮削器、尖状器等。

采集、狩猎是原始人早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猎获活动中离不开刀具和矛。

在卡若遗址中发现有大量各种类型的动物及猪的遗骨来看,我们据此推测,遗址中的石刀、石矛就是藏族先民用来掷击兽类、割剥兽皮的主要工具在远古时期那种特定的环境中,不会一定的刀技和使用矛的技能肯定会衣食无着,崇尚习武就成为远古人的本能。

这种用刀格斗之风直到现代在藏族生活中还能见到。

另外考古工作者还在西藏各地发现不少远古时期的岩画,在这些岩画中也有反映藏族先民持盾、执矛、舞刀的壮观场面。

如在藏北、藏西岩画中尤为常见,画面上表现的人物多为“武士”其装束和所携武器不同于牧人或猎人,武士们多为两两相对,意在表现以武力相争的对立双方,只是有时对立的双方实为演习(演练)者。

“武士”或骑马举刀相峙,或执兵挽盾而立,或持长矛作对刺状,或作徒手角力状,武士服装多为宽肩束腰长袍。

在藏北洞穴岩画中有戴头盔、着铠甲的步、骑兵双方交战场面,双方均有持盾牌和长刀等武器,这可以说明在远古以狩猎和畜牧为主的部落中,武力是保障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些强大部落拥有专门化的武力集团或战斗人员,他们担负着抗击外敌、保卫自身利益的任务。

在日土县鲁日朗卡岩画的狩猎场面中,也有反映狩猎者使用的腰刀、剑之类的兵器。

这些珍贵的史料反映出西藏武术的起源。

  再从有关史料记述来看,也同样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在藏文史籍中有关于青藏高原先民创制习武工具的传说。

据《历史大全》记述,蕃域从猿到人的历程,分为7个时期,分别由魔怪到神王统辖主宰。

蕃域还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创制了不同的武器和器械:最初由黑夜叉统辖,称为“桑域简美”(朴野真纯),此时出现了弓箭等武器;第二个时期由牛魔王统辖,称为魔域九狭谷,刀斧等出现;第三个时期由顽颈血目罗刹主宰,称为墨刹九域,出现了叉矛和抛石跳板两种武器;第四个时期由红柔神统治,称为神域贡塘,以匕首为武器;第五个时期穆杰阔王占据蕃域,称为“塔昌江昌”,器械为投索绳;第六个时期由桀敖鬼统治,称为“郎当零昌”,以棍棒、投石鞭为器械;第七个时期由玛桑六氏统治,称为“博卡聂焚”,出现了箭囊、剑、铠甲和盾等武器。

充分证实,在远古时期,当地人们已经学会了制作和使用各种武器。

  二、远古部落和格萨尔传说中的武术  西藏远古时期是个多部落的地区,《贤者喜宴》记载:西藏最早有十余个较大的部落,在它们之中先后出现了弓箭、刀斧、投石器、甲盾等。

最后在十个部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八个‘千户区’。

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部落战争。

当一个部落的财产刺激了另一个部落的贪欲时,使用武力就成为掠夺财富的一种手段。

部落战争的出现,是促进武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