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與肌電圖分析 | 舉重 動作 分析

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及肌電圖分析摘要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藉由動力學逆過程方程式,來探討不同負荷下(55、57.5、60公斤)舉重抓舉動作過程中提鈴期、發力期、 ...資料載入處理中...跳到主要內容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網站導覽|首頁|關於本站|聯絡我們|國圖首頁|常見問題|操作說明English|FB專頁|Mobile免費會員登入|註冊功能切換導覽列(45.72.55.129)您好!臺灣時間:2021/08/0101:24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recordfocus第1筆/共1筆 /1頁論文基本資料摘要外文摘要目次參考文獻電子全文紙本論文QRCode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謝志鍵論文名稱: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與肌電圖分析論文名稱(外文):TheAnalysisofSnatchamongThreeDifferentWeightsinDyanmicsandElectromyographyonWeightlifting指導教授:翁梓林指導教授(外文):Tzu-LinWong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學門:教育學門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03中文關鍵詞:動力學逆過程、軸向力、剪力、淨關節肌肉力矩、標準化積分肌電外文關鍵詞:inversedynamics、compressiveforce、shearforce、netjointmuscletorques、normalizedintegratingelectromyography相關次數:被引用:9點閱:615評分:下載:122書目收藏:0舉重不同負荷下抓舉動作之動力學及肌電圖分析摘要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藉由動力學逆過程方程式,來探討不同負荷下(55、57.5、60公斤)舉重抓舉動作過程中提鈴期、發力期、沉身期及站立支撐期之下肢段淨關節軸向力與剪力受力程度;並藉由各分期之淨關節肌肉力矩來探討下肢段關節伸、屈肌群作用情形;另外,以全波整流肌電圖來分析主要作用肌群之標準化積分肌電。

本實驗以一位優秀女子舉重選手(身高163公分、體重58.5公斤、年齡22歲、舉齡5年)為受試對象。

實驗以CPLMS25k高速攝影機(114Hz)沿受試者矢狀面進行二度空間抓舉動作之拍攝,並結合AMTI測力板(1140Hz)、Biovision肌電系統(1140Hz)對動作過程訊號之擷取,再將原始資料以Kwon3D動作分析及DASYLab6.0分析軟體進行量化,並以Excel方程式作同步處理,而獲得抓舉動作過程運動學、動力學及肌電訊號等參數值。

實驗結果經分析及討論後得到以下結論:一、提鈴期間腳掌踝關節組織軸向力及大腿膝關節剪力之平均受力,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且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踝關節屈肌群及膝關節伸肌群的作用角色愈不明顯;另外,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於提鈴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有產生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二、發力期間腳掌踝關節組織及大腿兩端關節組織之軸向力與剪力,及小腿兩端關節組織之軸向力之平均受力值,且腳掌骨、小腿及大腿兩端關節組織的壓力,與大腿兩端關節面組織之剪力皆出現最大受力值,其受力程度皆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而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膝關節伸肌群及髖關節屈肌群的作用角色愈為明顯;另外,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於發力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其標準化積分肌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顯示其此時期產生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三、沉身期間小腿踝、膝關節組織及大腿髖關節組織軸向力之平均受力,皆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且下肢段關節面所有小受力值皆出現於沉身期初期瞬間,但無隨著負荷增加而有明顯的變化;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膝關節伸肌群的作用角色愈為明顯,相反的踝關節屈肌群的作用角色則愈不明顯;另外,股內側肌、股外側肌、腓腸肌,於沉身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產生了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四、站立支撐期間腳掌、小腿及大腿兩端關節組織之軸向受力,皆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此時期髖關節屈肌群起主要作用之角色,而隨著負荷的增加,踝關節及髖關節屈肌群,與膝關節伸肌群的作用角色愈為明顯;另外,闊背肌、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及腓腸肌,於站立支撐期間隨著負荷的增加而產生明顯較大的肌肉神經刺激。

關鍵詞:動力學逆過程、軸向力、剪力、淨關節肌肉力矩、標準化積分肌電TheAnalysisofSnatchamongThreeDifferentWeightsinDynamican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