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就膝蓋痛?先別猜是關節炎更可能是「肌少症 ... | 膝蓋蹲下會痛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醫師吳俊毅表示,近來門診病患不乏出現40-50歲中壯年就醫主訴蹲下後起身會有膝蓋疼痛的現象,詢問醫師是否有退化 ...Skiptocontent許先生最近發現爬樓梯時膝蓋會隱隱作痛,隨著疼痛的狀況越來越明顯,懷疑才近50歲的自己是不是提早患了退化性關節炎。

掛了骨科就醫,醫師診視結果表示許先生並沒有關節炎,是因為長期久坐辦公室,沒有運動,造成肌肉虛弱疼痛的肌少症。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醫師吳俊毅表示,近來門診病患不乏出現40-50歲中壯年就醫,表示自己蹲下後起身會有膝蓋疼痛的現象,詢問醫師是否有退化關節炎狀況。

然而經過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後,不難發現這類病人都有長時間坐辦公室工作、不愛運動、愛吃高熱量美食等不良習慣,導致出現肥胖、肌力不足、肌肉量過低的「肌少症」症狀。

雖然膝蓋尚未有關節炎發生,卻因為肌肉太虛弱而出現疼痛現象。

久坐不運動「肌少症」迅速年輕化吳俊毅說明,一般而言,40歲後肌肉質量逐年下降1-2%,60至70歲肌肉量流失開始加速,是一種老化過程。

因此,「肌少症」(sarcopenia)過去被認為是年長者才會出現的症狀,在台灣近年來卻有年輕化趨勢。

長時間工作久坐、缺少運動和營養不均,都是造成年輕化肌少症的可能成因。

年輕化肌少症病人外觀跟一般人沒差別,但心肺功能差、活動力下降、容易疲勞,加上基礎代謝持續變低,相同食量卻一直變胖。

肥胖再進一步惡化,這群病人罹患各類疾病的風險大幅增加。

肥胖跟肌少症就用飲食+運動解決台灣成人肥胖率已經突破4成,全民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僅4成,使得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症人口不斷上升,對於國家長照系統及公衛來說,無疑是一大負擔。

吳俊毅提醒,肥胖和肌少症問題需要一併改善,建議從營養攝取及運動二方面著手。

營養攝取方面,以原型食物為主,戒除含糖的飲料和點心,多食用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指的是瘦肉、魚肉、蛋、黃豆製品。

運動後1小時內應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蛋白質,能立即補充最好,年輕人一天要吃足體重x1.2(g)的蛋白質。

運動方面,建議每週150-30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再加上至少2次肌力重量訓練。

可以參考:《年輕人不愛運動肌少症上身不想去健身房你可以在家這樣做!》另外,新光醫院再生醫學中心主任釋高上指出,肌力訓練時,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強度,能夠減輕關節內軟骨的負荷,「只要膝蓋周圍的肌肉足夠有力,就能夠分擔膝蓋承受的壓力,維持關節的活動度,對於延緩膝關節老化也有很重要的效果。

」釋高上指出,保護膝關節,最重要的肌肉是「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也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也提供了膝蓋的穩定性和力量,所以只要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就能有效減輕膝蓋的負擔,解決許多人「關節炎上身」的恐懼。

延伸閱讀:除了三高中年人更該預防肌少症阻抗型運動比慢跑還有效不知不覺就肌肉流失用「過馬路」來檢查自己有沒有肌少症!文/林以璿圖/何宜庭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COVID-19/新增本土個案!華航機師同住家人也感染暴露史曾在台北清真寺2021-04-23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COVID-19/全美過半成年人已經打疫苗!為什麼新增確診者不減反增2021-04-20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牙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輔大專家說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新冠疫苗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心血管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健康生活醫療新知吃出營養運動教室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