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選手的運動傷害 | 棒球投手運動傷害
他接受一段時間針對腹直肌拉傷的復健及強化肌力治療之後,果然重拾了過去曾令球迷瘋狂崇拜的身手。
有位國手級的投手,飽受肩傷所苦,原本是上肩投法也已修正 ... 棒球選手的運動傷害 並不是每位骨科醫師都有機會專研運動傷害與運動醫學,也不是每位骨科醫師都有許多深入接觸棒球選手的機會。
幸運的是,筆者曾在小學時期的嘉義市崇文國小參加少棒隊差點入選七虎隊國手、曾任中華成棒隊1991-1992年的隊醫、曾被職棒隊聘請為運動傷害顧問,並有參與成大運動科學中心團隊服務的經驗,才有了無與倫比的寶貴機會。
有位赴美發展並在返國後得到無比榮耀的職棒選手,在美國發展時有打擊時看得到球卻打不到的窘境。
當年他初返國,由他也是職棒選手的哥哥陪同來看診,經過仔細分析,比較在美國被診斷過的運動傷害與實際身體檢查的症狀後,筆者斷定這位選手應有腹直肌拉傷並形成血塊及疤痕組織的運動傷害。
這位球員一開始並不相信,強調美國運動醫學專家從未做出如此診斷。
但經過安排超音波檢查之後,證實了這個診斷。
他接受一段時間針對腹直肌拉傷的復健及強化肌力治療之後,果然重拾了過去曾令球迷瘋狂崇拜的身手。
有位國手級的投手,飽受肩傷所苦,原本是上肩投法也已修正為側投,但仍然球速盡失、控球不穩與球質不佳。
經由其教練帶來求診後,推測是肩關節唇軟骨破裂而旋轉袖肌肉也受傷,初判保守治療將無法改善症狀,開刀治療也不保證可以完全復原。
這位選手經過一番思考,決定不接受手術,但以棄投從打維持球員生涯,結果他從打擊重新出發的棒球生涯相當成功,再度成為成棒國手及職棒名將。
其實,這種棄投從打的例子在退役與現役選手都不罕見。
在1991年擔任隊醫時,有位強投還在青棒年紀時就因表現出色而被納入國家培訓隊,但卻經常接受重量訓練或比賽完就發生左小腿疼痛並持續數日。
經過臨床檢查懷疑加上影像檢查確認,發現原來是小腿脛骨疲勞性骨折。
所幸他經過適度的休息及復健治療,恢復得相當完全,還是成為國手名將。
有位盜壘高手腳底疼痛數月未癒,期間已在數個其所屬球隊推薦及自行尋找的診所診療而未改善。
來診時經過檢查發現其有足底種子骨骨折沒被診斷出來,而這個隱微的骨折很顯然是因為跑壘受傷,因此建議其應該修養足夠時間再出發。
可惜這位選手因為年齡較大而被球團視為戰力外,不久就退休了,無法證明有了正確的診斷與治療,70%傷害是可以恢復運動能力的統計數字。
有位國家隊總教練帶了數位培訓選手一起來看診,分別有肩、肘、腕、腰及膝蓋的問題,經診斷及治療建議後,這位總教練則在選手離開後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幾位選手的傷勢,有誰可以在兩個月後的國際賽恢復至少八成實力?」因為他必須決定正選名單。
其中,他必須在兩名頭手中二選一,因為只剩下一位投手名額。
最後總教練選擇了戰績數據稍差但傷勢較輕的投手,而這位非常重視運動傷害的總教練那一年也帶領因假球事件而陷入低潮的國內棒壇拿到超乎預期的國際賽成績,並成為重振棒運的國家英雄之一。
可見,棒球選手的運動表現與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診療有很密切的關係,從上述過去棒球選手的運動傷害例子就可以得到佐證。
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
有位國手級的投手,飽受肩傷所苦,原本是上肩投法也已修正 ... 棒球選手的運動傷害 並不是每位骨科醫師都有機會專研運動傷害與運動醫學,也不是每位骨科醫師都有許多深入接觸棒球選手的機會。
幸運的是,筆者曾在小學時期的嘉義市崇文國小參加少棒隊差點入選七虎隊國手、曾任中華成棒隊1991-1992年的隊醫、曾被職棒隊聘請為運動傷害顧問,並有參與成大運動科學中心團隊服務的經驗,才有了無與倫比的寶貴機會。
有位赴美發展並在返國後得到無比榮耀的職棒選手,在美國發展時有打擊時看得到球卻打不到的窘境。
當年他初返國,由他也是職棒選手的哥哥陪同來看診,經過仔細分析,比較在美國被診斷過的運動傷害與實際身體檢查的症狀後,筆者斷定這位選手應有腹直肌拉傷並形成血塊及疤痕組織的運動傷害。
這位球員一開始並不相信,強調美國運動醫學專家從未做出如此診斷。
但經過安排超音波檢查之後,證實了這個診斷。
他接受一段時間針對腹直肌拉傷的復健及強化肌力治療之後,果然重拾了過去曾令球迷瘋狂崇拜的身手。
有位國手級的投手,飽受肩傷所苦,原本是上肩投法也已修正為側投,但仍然球速盡失、控球不穩與球質不佳。
經由其教練帶來求診後,推測是肩關節唇軟骨破裂而旋轉袖肌肉也受傷,初判保守治療將無法改善症狀,開刀治療也不保證可以完全復原。
這位選手經過一番思考,決定不接受手術,但以棄投從打維持球員生涯,結果他從打擊重新出發的棒球生涯相當成功,再度成為成棒國手及職棒名將。
其實,這種棄投從打的例子在退役與現役選手都不罕見。
在1991年擔任隊醫時,有位強投還在青棒年紀時就因表現出色而被納入國家培訓隊,但卻經常接受重量訓練或比賽完就發生左小腿疼痛並持續數日。
經過臨床檢查懷疑加上影像檢查確認,發現原來是小腿脛骨疲勞性骨折。
所幸他經過適度的休息及復健治療,恢復得相當完全,還是成為國手名將。
有位盜壘高手腳底疼痛數月未癒,期間已在數個其所屬球隊推薦及自行尋找的診所診療而未改善。
來診時經過檢查發現其有足底種子骨骨折沒被診斷出來,而這個隱微的骨折很顯然是因為跑壘受傷,因此建議其應該修養足夠時間再出發。
可惜這位選手因為年齡較大而被球團視為戰力外,不久就退休了,無法證明有了正確的診斷與治療,70%傷害是可以恢復運動能力的統計數字。
有位國家隊總教練帶了數位培訓選手一起來看診,分別有肩、肘、腕、腰及膝蓋的問題,經診斷及治療建議後,這位總教練則在選手離開後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幾位選手的傷勢,有誰可以在兩個月後的國際賽恢復至少八成實力?」因為他必須決定正選名單。
其中,他必須在兩名頭手中二選一,因為只剩下一位投手名額。
最後總教練選擇了戰績數據稍差但傷勢較輕的投手,而這位非常重視運動傷害的總教練那一年也帶領因假球事件而陷入低潮的國內棒壇拿到超乎預期的國際賽成績,並成為重振棒運的國家英雄之一。
可見,棒球選手的運動表現與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診療有很密切的關係,從上述過去棒球選手的運動傷害例子就可以得到佐證。
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