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頌凱專欄】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 | 疫情在家運動心得

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圖片來源/ Unsplash).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運動運動項目【林頌凱專欄】疫情當前 更需要的是運動收藏圖片來源/Unsplash瀏覽數17,8172021/06/01·作者/林頌凱·出處/康健雜誌第271期放大字體新冠病毒疫情大暴發,台灣籠罩在疾病和恐慌的威脅之下。

配合政府的防疫指引,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並且避免不必要的移動、活動或集會,是保護大家健康、避免疫情擴散的基本動作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

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

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圖片來源/Unsplash)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

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推薦閱讀:肌力就是免疫力 醫師這習慣,讓她幾乎從不感冒)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

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廣告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圖片來源/康健雜誌)疫情期間的5大運動策略1.一般人可依循「身體活動金字塔」原則,從金字塔最下方的第1類做起,包含走路、爬樓梯、園藝活動、做家務事……等。

這些生活型態的體能活動盡量每天多做幾次,強度適度就好,每天花費在這些活動上的時間累積30分鐘以上;第2類、第3類、第4類可以照著個人的興趣和習慣持續進行。

因為要避免外出,所以運動要以居家室內運動為主要選擇,例如瑜伽、簡易重量訓練、伸展運動、跳繩、各式健康操等等。

如果希望有更好的效果,有許多線上課程或影片可以跟著做。

理想狀況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力行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是每週至少累積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和每週2次肌力訓練。

如前面所提,靜態活動(不運動)會對身體有許多危害,尤其染疫後更有機會演變成重症。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減少第5類的靜態活動。

個人應盡可能避免久坐行為。

如果看電視,應該在每次廣告(或定時)起身活動,如果是打電腦或是滑手機,每30分鐘起身在室內走動或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打掃房子或整理物品。

(推薦閱讀:三級警戒去不了健身房,跟著復健科醫師一起宅在家運動!)2.平常有規律運動的人或運動員廣告這段時間對於習慣在健身房、球場、運動中心運動的人是很難熬的,尤其是高強度、高量訓練(每天>1~2小時)的運動愛好者。

除了不能運動的難受以外,驟然中斷高強度訓練可能引起身體心肺功能的快速退步,堅實的肌肉可能會被脂肪所取代。

這時候首要之務要趕快找到替代的運動方案,以不和別人群聚為前提從事相同強度的運動訓練。

戶外空曠處運動是另一種選擇,只是在自己還沒有免疫力(例如打疫苗)或是疫情仍未被控制之前,也要盡量避免或是全程戴口罩。

3.被隔離但未受感染的人如果沒有任何症狀,也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則所有的運動原則和一般人一樣。

但如果症狀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