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肌腱半脫位 | 腓骨肌肌腱半脫位

我便將手指放在外側腳踝的後面,再將足踝內旋及背屈,發現他的腓腱有脫位的情況。

經過上述的檢查,我已確信他是因為腓肌半脫位而引起疼痛及腫脹。

和醫生 ...Skiptocontent首頁/足膝痛症/腳部/腓肌腱半脫位令人困擾的腓肌腱半脫位運動員的悲歌志健是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年,自小便被家人送往外國留學,所以他就如外國人一樣十分喜愛運動,各樣運動也有涉獵,熱門運動如游泳、跑步;冷門運動如曲棍球、跳水等無一不精。

但他最近一年發覺每逢將左足踝關節背屈時,外側腳踝都有微痛,做運動時更甚,尤其一些需要大量背屈的運動如足球、滑雪等更完全不能參與。

另外,他亦發覺從一年前開始,左足踝關節十分容易扭傷,無論是做運動或走路時都會發生,有時會有輕微腫痛,但有時卻沒有疼痛,只覺得關節十分不穩定。

初時他以為這是因為一些輕微扭傷所形成的短暫痛楚,活潑好動的他當然希望痛楚會自然消散,但隨時間過去,痛楚並沒有離他而去,反而近外側腳踝會有腫脹的情況出現。

最後,他只好尋求醫生協助。

醫生診斷他是足踝扭傷的後遺症,建議他佩戴護踝及進行物理治療。

可是,經過半年的治療,並沒有收到太大的成效。

佩戴護踝時效用較為明顯,但一脫下又會出現微痛及「啪啪」聲,並出現容易扭傷的症狀。

醫生遂轉介給我作詳細檢查。

志健本是一個陽光少年,但由於長時間受痛楚所折騰,不能享受運動帶來的喜悅,當我看見他時,他的眼神失去了自信,笑容亦帶一點黯淡。

我聽完他的病歷,便問他有沒有近期扭傷的經驗。

原來志健在一年前的滑雪意外扭傷了左足踝關節,當時他聽到「啪」的一聲,本來以為十分嚴重,但數天以後便可以行動自如,所以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自從那次扭傷後,他的足踝關節較為鬆脫,普通走路亦會輕微扭動,因為情況輕微,所以他並沒有在意。

我聽完後,便檢查他左足踝關節的活動範圍,發覺他除了背屈會形成疼痛和啪啪的聲響外,將足掌向內旋亦有同樣的情況。

我便將手指放在外側腳踝的後面,再將足踝內旋及背屈,發現他的腓腱有脫位的情況。

經過上述的檢查,我已確信他是因為腓肌半脫位而引起疼痛及腫脹。

和醫生商量後,醫生為他安排磁力共振來檢察韌帶受損的程度。

可幸的是,他的韌帶只是輕微撕裂。

閱讀更多解構足踝反覆扭傷足踝關節為下肢其中一個重要關節。

足踝關節的穩定性主要源自骨骼排列、主動穩定結構(如肌肉及筋腱)、被動穩定結構(如韌帶及關節囊)。

如足踝關節處於背屈(Dorsiflexion)狀態,那關節會相對穩定;若足踝關節處於蹠屈(Plantarflexion)狀態,關節會比較不穩定。

另外,足踝關節的外側相對較弱,所以足踝扭傷多數在背屈及內旋發生,即多數因跳起著地時不穩而形成[1]。

由於外側足踝韌帶(尤其是前脛腓韌帶)在足踝關節穩定性中擔當重要角色,受傷後韌帶的完整性會直接影響足踝反覆扭傷。

首次扭傷後,大約需要三至六周修復期,而康復期更可能超過一年,有研究更反映50-85%的足踝關節扭傷患者需要三年才能完全痊癒。

但如果康復者需要回復以往的運動量,足踝關節扭傷基本上無可避免[2]。

腓肌腱半脫位腓肌腱半脫位常見於運動創傷或意外扭傷。

腓肌包括兩條肌肉:腓短肌(PeronealBrevis)及腓長肌(PeronealLongus),而它們的筋腱(肌肉的延伸,連接肌肉與骨骼)位於腳的外側,藏在外側腳踝後面的槽裏,被一束韌帶(Retinaculum)鞏固在槽裏。

當腓肌收縮時,足踝就會蹠屈和外旋。

腓肌筋腱位置成因及症狀腓肌腱半脫位多由於鞏固腓肌腱的韌帶因意外破損或撕裂。

腓肌腱不能藏在外側腳踝後面的槽裏,在收縮腓肌時會令筋腱脫位並移出槽外,引起疼痛及「啪啪聲」。

個案分析由於腓肌在正常步行的後半段會收緊來加速距下關節旋前,而志健是扁平足,額外的寬扁會令他後半段步行時的旋前速度加快,繼而增加腓肌腱脫位的機會。

所以這一年來,步行令受損的韌帶得不到休息,減慢痊癒的時間。

另外,由於他的脛前腓韌帶有輕微撕裂,所以他的足踝關節在內旋的時候十分不穩定。

再者,志健的左足後跟嚴重內翻,當志健足跟著地時,後足會由嚴重內翻移到輕微外翻的位置,這個動作會令足踝關節容易內旋,再加上他的韌帶撕裂問題,就造成他常常扭傷關節。

所以,我為他訂製了一對處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