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骨折與肌內傷害的處理

原則上,骨癒合需要六週的時間,不論打石膏或開刀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常常遇到一些病人的情況是,特別是在南台灣,原本可以只用石膏固定的骨折,但是因為 ...骨折與肌內傷害的處理急診部外傷科 林彥克主治醫師(92年9月)南台灣騎乘機踏車的人口較多,因車禍而引起四肢受傷的情形也較多。

車禍受傷的病患,從輕的挫傷、擦傷、皮膚及軟組織的裂傷,到嚴重的骨折都可能發生。

一般來說,如果四肢活動都很正常,雙腳可以正常行走,雙手可以自由舉握,那麼會發生骨折的機會則相對很小。

但是如果受傷時造成患處嚴重疼痛,甚至無法活動,則建議一定要到急診處或門診作X光檢查。

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雖然X光檢查沒有異常,但是像肌腱、韌帶與神經,是X光檢查不出來的。

這時需要靠專業的骨科醫師以臨床的理學檢查,來判斷是不是有肌腱、韌帶或神經的傷害。

有一些病人對疼痛的忍耐性很高,有一次,病人因車禍被救護車送到急診處來,剛開始發現右膝蓋有擦傷,在急診檢查右膝的活動都很正常,病人雖然覺得膝蓋會痛,但是也還可以行走,所以病人婉拒了X光檢查的建議,結果吃完口服藥後,到門診追蹤時,發現右側膝蓋還是會痛,照X光發現脛骨岡有線性骨折,所以在門診就幫那位病人打上石膏固定處理。

萬一發生骨折,是不是都需要開刀?或者是不是開刀好得比較快?從前醫學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骨釘、骨鋼板的骨材發展並沒有這麼好,加上從前抗生素沒有現在那麼進步,以前的人動手術的危險性較高,比較有感染的危險。

但是現代醫學非常發達,骨材以及抗生素的發展都很好,手術感染的危險性已經大大降低,骨折癒合率很高。

但是也並不是每一種骨折都需要手術處理。

骨頭斷了後,經過一段時間它都會癒合,只是癒合的位置是不是一個理想的位置,會不會影響到以後的活動?治療骨折的目的,是希望把斷掉的骨頭儘可能「橋」回原來的位置,至少是要可接受的位置上,將骨折固定起來。

而固定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可以石膏作固定,或者開刀以骨釘或骨鋼板作固定。

至於以何種方式治療,就要看骨折的型態、位置、以及病人的需求等來決定。

原則上,骨癒合需要六週的時間,不論打石膏或開刀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常常遇到一些病人的情況是,特別是在南台灣,原本可以只用石膏固定的骨折,但是因為石膏實在太重,而且悶熱,病人打了幾天的石膏後,受不了跑來門診要求要開刀。

還好現代的石膏也很進步,已經有又透氣、又輕的樹酯石膏,可以提供病人作選擇。

所以,一般來說,如果懷疑有肌肉骨骼的問題,最好請專業的骨科醫師作診療,以決定是否需要作其他更進一步的檢查。

萬一有骨折或肌腱、韌帶的傷害,也要與骨科醫師討論,以決定對病人最好的治療方式。

【回本期目錄】



2. 骨折

骨折(英語:Bone fracture)是指骨骼的連續性有部分或全部斷裂的醫學狀況。

情況嚴重時,骨骼可能碎成數塊。

骨折可以是強力的撞擊或壓力導致;在某些骨骼 ...骨折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5月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骨折"—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骨折複雜性骨折手臂的照片和X光片,在手術前和手術後類型損害,骨病[*],創傷肇因疲勞性骨折,創傷診斷方法medicalradiography[*]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骨骼學ICD-10T14.2ICD-9-CM829DiseasesDB4939MedlinePlus[1]MeSHD050723[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骨折(英語:Bonefracture)是指骨骼的連續性有部分或全部斷裂的醫學狀況。

情況嚴重時,骨骼可能碎成數塊[1]。

骨折可以是強力的撞擊或壓力導致;在某些骨骼弱化的醫學狀況下(如骨質疏鬆症、骨質缺乏(英語:Osteopenia)、骨癌(英語:Bonetumor)、成骨不全症)受到輕微創傷也可造成骨折,被稱為病理性骨折(英語:Pathologicfracture)[2]。

目錄1症狀1.1併發症2病生理學3診斷3.1分類3.1.1作用機轉3.1.2鄰近軟組織3.1.3移位3.1.4形態3.1.5斷骨狀態3.1.6解剖位置4預防5治療5.1疼痛管理5.2固定5.3手術5.4其他6兒童7參見8參考文獻9參考書目症狀[編輯]儘管骨組織不具有疼痛接受器(英語:Nociceptor)(一種感覺接受器),但骨折有多種原因可造成疼痛[3]:骨膜的連續性受到破壞,或伴隨有類似的骨內膜(英語:Endosteum)不連續性,這兩者都具有多種疼痛接受器。

骨髓破裂引起附近軟組織的水腫和血腫造成壓迫疼痛。

試圖穩定骨碎片位置的不自主肌肉痙攣。

對神經、肌肉、血管、脊髓、神經根(英語:Nerveroot)(如脊柱骨折)、顱骨內部(如顱骨骨折)等相鄰結構的損壞可能會導致其他特定的症狀。

併發症[編輯]陳舊性骨折伴隨骨碎片不癒合(英語:Nonunion)有些骨折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腔室症候群。

如果未妥善治療,腔室症候群最終有可能需要截肢。

其他併發症可包括不癒合(英語:Nonunion)(癒合失敗)或癒合不良(英語:Malunion)(以變形的方式癒合)。

病生理學[編輯]主條目:骨癒合(英語:Bonehealing)診斷[編輯]安排放射檢查(英語:Radiography)確認膝關節受傷是否造成骨折。

可根據病史和理學檢查來診斷骨折。

通常會安排放射檢查(英語:Radiography)以確認診斷。

在某些情況會對鄰近的關節進行放射檢查,以排除脫臼的可能性。

有時僅放射檢查不足以確診,可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成像檢查。

分類[編輯]骨折有多種分類法。

作用機轉[編輯]創傷性骨折:因創傷而導致的骨折,例如跌倒、交通事故、暴力等引起的骨折。

疲勞性骨折:反復累積性的壓力所造成的骨折,原理類似金屬疲勞,常見於健行、行軍中的蹠骨骨折。

病理性骨折(英語:Pathologicfracture):因為內科疾病而非外力造成的骨折,如骨膿瘍、癌細胞轉移至骨頭、成骨不全症、骨質疏鬆症等原因。

周植體(英語:Periprosthetic)骨折:骨折位於植入物末端的機械性脆弱處。

鄰近軟組織[編輯]閉鎖性骨折:骨折部位沒有與人體外部接觸。

複雜性或開放性骨折(英語:Openfracture):骨折部位碰觸到體外。

因為接觸到皮膚上和環境中的細菌,一般都需要抗生素治療。

移位[編輯]非移位骨折移位骨折錯位(Translated)[4]彎折(Angulated)旋轉(Rotated)壓短(Shortened)形態[編輯]線性骨折:骨折線與骨長軸平行。

橫向骨折:骨折線與骨長軸垂直。

斜向骨折:骨折線與骨長軸斜角大於30°。

螺旋骨折(



3. 一次就足夠了﹕ 曾經有過骨折的人, 該如何預防再次骨折 ...

骨質疏鬆症﹙字義上是「多孔的骨」之意﹚是一種以低骨密度為特徵的疾病。

這種疾病使骨骼更加脆弱,更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髖關節、脊椎及 ...SkiptomaincontentSearchMainnavigationBoneBasicsOsteoporosisOsteogenesisImperfectaPaget'sDiseaseofBoneFibrousDysplasiaOsteopetrosisNews     COVID-19GetthelatestpublichealthinformationfromCDC»GetthelatestresearchinformationfromNIH»NIHstaffguidanceoncoronavirus(NIHOnly)»BreadcrumbHome骨質密度檢查﹕檢驗結果之解讀(BoneMassMeasurement:WhattheNumbersMean)一次就足夠了﹕曾經有過骨折的人,該如何預防再次骨折(OnceIsEnough:AGuidetoPreventingFutureFractures)一次就足夠了﹕曾經有過骨折的人,該如何預防再次骨折(OnceIsEnough:AGuidetoPreventingFutureFractures)這篇簡明資料主要是為已經出現過一次骨折的人編寫的。

只有那些經歷過骨折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到骨折是多麼疼痛且使人感到虛弱。

出現骨折後,您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康複。

但是,您及您的醫生還應當確定這次骨折是否是骨質疏鬆症的症狀。

如果您有這種潛在的疾病,您未來出現骨折的風險則更大。

如果您年齡超過五十歲,則您的骨折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可能性很大。

這篇簡明資料將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骨折與骨質疏鬆症的關係,以便您現在就採取措施,強壯及保護骨骼。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骨折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關聯。

骨質疏鬆症﹙字義上是「多孔的骨」之意﹚是一種以低骨密度為特徵的疾病。

這種疾病使骨骼更加脆弱,更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髖關節、脊椎及手腕處。

骨質疏鬆症被稱為「無症狀的疾病」,因為骨質流失不會有任何症狀。

人們通常不知道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直至骨骼變得十分脆弱,突然用力、扭曲或摔跤就會導致骨折。

在美國,超過四千萬人士已經患有骨質疏鬆症或者由於低骨密度有較高的風險患上骨質疏鬆症。

這種疾病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的男性和女性,但以老年女性最為常見。

在年齡較大的白人婦女中,大部分的髖關節及脊椎骨折與潛在的骨骼脆弱有關。

此外,在年齡接近或超過更年期的女性中,如果過去已經出現一次骨折,那麼她們再次出現骨折的可能性增高。

但是,不幸的是,很少有骨質疏鬆症骨折病人被建議接受骨質疏鬆症檢查及治療。

骨質疏鬆症的檢查降低骨折風險的策略我可以從何處獲得更多的相關健康資訊?供您參考骨質疏鬆症的檢查我已經出現一次骨折。

我現在再與醫生討論骨質疏鬆症,是否已為時過晚?任何時候與醫生討論骨質疏鬆症都不會為時過晚。

您最好能夠在骨折恢複期內與您的醫生討論是否應當接受檢查,以診斷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

但是,即使您的骨折已痊愈,您也可以接受骨質疏鬆症檢查,開始採取措施保護您的骨骼。

哪一種醫生可以為我進行骨質疏鬆症檢查?很多不同專科的醫生均可檢查及治療骨質疏鬆症。

您可以首先從您的主治醫生或治療您的骨折的醫生開始,因為他/她可能能夠進行骨質疏鬆症檢查。

如果您需要接受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您的主治醫生或治療您的骨折的醫生可將您轉介給專科醫生,例如內分泌科醫生或風濕病科醫生。

骨質疏鬆症檢查包括哪些內容?您的醫生將詢問您的病史及生活方式,以便確定您是否有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

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包括﹕個人或家族骨折史﹔雌激素或睪丸固酮水平低﹔使用某些可能造成骨骼脆弱的藥物,例如糖皮質激素或抗痙攣藥物。

您的醫生可能會讓您接受血液或尿液檢查,並可能建議您接受骨質密度﹙BMD﹚檢查。

什麼是骨質密度檢查?檢查中,我是否會感到疼痛?骨質密度檢查是評價骨骼健康狀況的最佳方法。

該檢查能夠查出骨質疏鬆症、確定您的骨折風險,並評價骨質疏鬆症治療的傚果。

雙能X光吸收測定法或DXA檢查,是目前受到最廣泛認可的骨質密度檢查。

該項檢查無痛,與X光檢查有點類似,但接觸的輻射少得多。

該項



4. 究竟!骨折是如何癒合呢?

第二型骨癒合發生於骨折處兩端的骨骼之間在癒合期有輕微的控制性運動時。

舉例而言,當骨折固定在石膏中會發生輕微的運動。

一旦骨折的骨骼已 ...搜尋骨哥嚴選究竟!骨折是如何癒合呢?活力運動健康飲食享受生活輕鬆手術醫師專欄骨哥嚴選,活力運動,享受生活,輕鬆手術發文日期:2019-12-09分享分享到LINE加入LINE好友究竟!骨折是如何癒合呢?作者:骨哥我們常常看到骨頭是如何發生骨折以及骨折的總類,但你曾經想過骨折是如何癒合的嗎?相信大家會感到好奇,就讓骨哥一起帶大家看下去。

骨折的癒合有2種不同的方式,然而第二型骨癒合比第一型癒合較為常見。

第一型骨癒合第二型骨癒合第二型骨癒合發生於骨折處兩端的骨骼之間在癒合期有輕微的控制性運動時。

舉例而言,當骨折固定在石膏中會發生輕微的運動。

一旦骨折的骨骼已對齊於原本的正常位置,再固定於石膏中,便會開始適當的癒合。

此外,第二型骨癒合的過程會經過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於骨折後馬上發生。

在此階段中,骨折周圍會產生腫脹和出血。

出血接著變成血塊包圍骨折處。

此血塊稱為軟性骨痂,最後將成為硬性骨痂。

一旦軟性骨痂變硬,骨骼即變得穩定。

當石膏移除後,硬性骨痂便逐漸重建為正常的骨骼。

此過程可能長達數年。

第一型骨癒合發生於骨折處兩端的骨骼之間絕無運動時。

手術目標通常是固定骨骼好讓第一型骨癒合發生。

醫師可能會使用鋼條、鋼針、骨板或骨釘將骨折的骨骼固定在一起。

這些金屬工具對骨折處兩端的骨骼加壓使其緊密接合而阻止任何運動。

當沒有運動時,新骨開始形成並跨越骨折的兩端。

在此狀況下,不會形成骨痂包圍骨折處。

首先,金屬工具將骨折固定於非常穩定的位置,然後新骨生長跨越骨折部位,重新產生正常的骨骼。

  每一例的骨折都是獨一無二的。

醫師將決定是要打石膏以便第二型骨癒合發生,還是以手術固定好讓第一型骨癒合發生。

重新對齊骨骼碎片以及將其保持於良好的位置以便癒合的難易程度都將納入考慮。

醫師也會考慮你平時從事的活動和你的健康狀況。

將以上因素綜合評估後,醫師將決定對你最佳的治療,讓骨折可以開始癒合。

有的骨骼癒合快,有的較慢。

骨骼癒合的速度取決於骨骼大小、骨折的嚴重程度、以及骨骼周圍的營養和血液的供應量。

其他影響身體癒合骨折能力的因素還有年齡、整體健康、以及營養。

兒童癒合比成人快,因為骨骼周圍有豐富的組織為癒合提供良好的養分。

隨著年齡變老,身體組織逐漸稀少,使得癒合所需要的時間較長。

如果有健康問題時,例如感染或疾病,也會減緩癒合過程。

健康均衡的飲食也能幫助骨骼癒合。

X光用來判定骨骼癒合是否足以讓傷臂或手應付日常活動。

一旦骨骼的癒合足以應付運動和使用,醫師可能將你轉診給手部治療師,指導你進行專門的運動。

在與治療師的合作下,你將重拾原有的運動、力量和功能。

Reference:http://blog.handcare.org/blog/2018/09/26/advice-from-a-certified-hand-therapist-how-do-broken-bones-heal/上一篇文章骨哥小教室-認識肘部骨折手肘骨折 手肘骨折可能因為摔倒、對手肘直接衝擊、手臂的扭轉傷害都有可能造成手肘骨折。

...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復健指南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復健運動手術後人工膝關節的復健,主要是強化膝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以及恢復膝關節的...下一篇文章相關嚴選低頭族的慢性病-頸椎退化長期使用電腦、低頭滑手機使肩頸總是感到痠痛僵硬,以為稍微槌一槌就能緩解不適,但其實那是頸椎發出的求救...2021-04-30閱讀文章骨哥嚴選比存老本更重要的事!文/臺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陳正豐醫師邁入中年之後,除了財富之外,身體健康更是一切的根源。

很多長輩原本...2021-04-01閱讀文章骨哥嚴選頸椎手術日新月異 人工椎間盤置換保留活動度【文/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思維】因著不當姿勢、退化等因素,造成肩頸部位疼痛,甚至壓迫神經...2021-03-29閱讀文章骨哥嚴選肩部疼痛、活動限制,小心!除了五十肩你還需要擔心這個破裂…不用怕!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謝宏侖醫師分析給



5. 骨折癒合後還是會痛?長庚骨科醫師教4階段防止癒合不全 ...

骨折之後會有一段長達1年的恢復期,但在骨折後3個月,骨頭的疼痛就會慢慢消失,只是還不能施力而已。

但有些人在過了這段期間骨頭還是會 ...Skiptocontent骨折之後會有一段長達1年的恢復期,但在骨折後3個月,骨頭的疼痛就會慢慢消失,只是還不能施力而已。

但有些人在過了這段期間骨頭還是會疼痛,其實可能代表骨頭沒有癒合完整,這個疼痛可能就會在下雨天或是身體比較差的時候,時不時跑出來,讓人感到很困擾。

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周應照則說,其實骨頭的癒合良不良好,在骨折的當下就決定了非常大一部分,骨折的位置、力道、角度、型態,都會決定這塊骨頭是不是能完全癒合;而骨折當下的處理,有沒有固定、做了什麼樣的手術、使用什麼樣的醫材,帶來的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Backgroundvectorcreatedbybrgfx–www.freepik.com骨頭癒合的4階段周應照說,骨折當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想要先強調一個觀念:骨折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動,要想辦法固定。

固定的時候,骨折的遠端綁緊、近端要鬆,避免綁太緊反而讓骨骼更歪。

紀錄骨折的原因、折斷的方向、時間,然後馬上找到骨科醫師、神經科醫師進行診斷,緊急處理。

發炎期:2~3天這個階段是看起來外表最嚴重的時候,會積血、腫脹,身體要把修復因子都叫來骨折的位置進行修復。

所以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亂動,而且要保持血流的通暢,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修復因子。

軟骨形成期:2~3週這個階段,骨頭斷裂位置的血塊會慢慢凝結,變成一個保護的網絡,而斷掉的地方,會開始形成軟骨,就像是在幫房子打鋼筋,先建構未來要長成的骨骼樣子。

周應照表示,這時候是骨頭能不能長得「正確」的最關鍵時期,所以一定要維持「不動」,免得骨頭長歪就沒辦法完整癒合了。

不過要維持不動真的很困難,尤其是腿部骨折,要上廁所的時候可能都會稍微動到,所以最好可以用鋼釘、鋼板等醫材先固定住斷掉的位置,給骨頭空間去生長,輕微動到也不用擔心。

而也有人會選擇用石膏,不過石膏的固定還是有限,而且又悶又熱,所以如果骨折的狀況可以使用鋼板,還是會建議用鋼板固定。

硬骨形成期:2~3月而這個階段,就是鋼筋已經架好,準備灌水泥的時候了。

身體會把鈣質叫到建好的軟骨架,照著形狀慢慢沈積鈣質,但要長回原本堅硬的骨骼,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這個階段大約會有2~3個月左右。

重塑期:2~3年骨折3個月之後,鈣質沈積大部分就足夠了,但骨頭還不會恢復到原本的強壯樣子,所以一樣沒辦法直接回到正常活動。

周應照說,因為骨質密度需要靠「刺激」來增加,所以這時候可以詢問醫師是否可以做一些輕微的復健運動、日常活動來幫助慢慢恢復。

而骨質大概在骨折後1年左右會開始重塑,這個階段看起來就完全跟一般人差不多了,可以去開刀拆掉固定的鋼板,但還是沒辦法承受太大的重量,一樣要多復健、定期回診,大約在骨折後2~3年左右,骨頭才能算完全長好。

骨頭癒合時還會痛?可能是骨頭有些歪掉了而通常只要過了發炎期,骨頭的疼痛就會慢慢消失,如果進入第二階段的骨頭癒合期,除了傷口的疼痛之外,還是會感覺骨頭反覆有痠痛的狀況,可能是骨頭沒有完全癒合;比如兩節斷掉的骨頭沒有吻合、一高一低,或是血塊遲遲沒有消退,或是還有一些殘留的骨頭碎片在刺激神經、軟組織出現沾黏等。

所以在骨頭癒合時期會疼痛,建議一定要回診跟醫師描述狀況,看看是不是固定的鋼板有歪掉,或是軟組織出了狀況,周應照也的確遇過這樣的個案。

有一個年輕人是腿骨骨折,因為前面癒合的很好,所以在硬骨形成的階段就有力氣可以行走,認為自己「已經好了」,不拿拐杖幫助支撐,結果鋼板很快就斷掉,骨頭又歪了,整個過程重來一次。

而這就是周應照想要強調的第二個觀念,「骨折沒有『好得很快』的辦法,因為身體自然就需要這麼多時間來修復,任何說可以加速好轉的辦法都是有危險性的,不如就是自己按照4個階段好好休養,反而是最安全、骨頭能癒合最好的方式。

」「相信自己的醫師,問清楚自己的狀況,骨折大部分都能慢慢恢復。

」周應照說。

文/盧映慈圖/何宜庭延伸閱讀骨折如何調養呢?中醫養骨3階段,飲食應該這樣配!為什麼醫師診斷骨折癒合後,還是很痛?台灣髖關節骨折率全球第一!走路骨盆痠也是警訊,9大QA一次看懂骨質疏鬆的症狀、原因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COVID-19/新增本土個案!華航機師同住家人也感染暴露史曾在台北清真寺202



6. 隱匿性骨折

雖然X光看起來並沒有骨折,但是腳踝非常腫且有瘀青,急診醫師建議用石膏保護治療。

得知沒有骨折的游太太想說打石膏非常麻煩,三天後還要跟 ...Skiptocontent隱匿性骨折OccultFracture隱匿性骨折是指用常規X光檢查難以發現,或者難以及時發現,但經過一段時間或者用其他影像學方法才能發現的骨折。

這類骨折如果不能及時診斷,可能延誤治療,影響治療效果,甚至給患者帶來本可避免的、精神上和身體上的痛苦。

腳踝扭傷使用彈性繃帶固定明明說沒有骨折怎麼一個月了還是很腫很痛?69歲的游太太一個月前一場小車禍被機車壓到左腳,疼痛到無法走路而被送到某間醫院急診。

雖然X光看起來並沒有骨折,但是腳踝非常腫且有瘀青,急診醫師建議用石膏保護治療。

得知沒有骨折的游太太想說打石膏非常麻煩,三天後還要跟朋友約好要去參加廟會活動,於是拒絕了打石膏的建議,拿了痠痛藥膏就回家了。

兩週後雖然瘀血慢慢退去,但左腳仍然非常腫痛且依然行動不便。

一個月後腫腫痛痛地而來到豐榮醫院門診,結果在重新拍攝的X光看出了腳掌骨折的痕跡。

骨科醫師告訴游太太:「你的左腳叫做『隱匿性股折』!」X光看不到骨折非誤診醫學再先進也有極限隱匿性骨折(Occultfractures),是指在影像檢查上難以被看出來的骨折。

常見於老人與小朋友的肢體創傷,在某些運動員或是勞動族群中也很容易被忽略。

拜健保就醫便利之賜,民眾不論在大醫院急診或是小診所都可以很方便的接受一般X光檢查。

文獻的報告[1],[2]指出,縱使是在良好的設備下,有將近二到三成的手掌舟狀骨骨折屬於隱匿性骨折,也就是X光根本看不出來;而膝蓋周邊的部位,只有約八成五的骨折能在第一時間正確被診斷出來[3],[4]。

總體而言,在許多骨科急診的患者當中,能立即被影像檢查發現的骨折約在九成到九成五之間。

十個骨折就有一個看不出來其實是正常的,這也說明了回診追蹤的重要性!受傷後仍腫痛難耐應及早回診就醫隱匿性骨折常常受限於醫療影像設備的解析度限制,這類骨折在X光片會看不出來,甚至某些情況下就算是做電腦斷層(CTscan)都可能無法確定是否骨折。

除了透過主觀疼痛的感受以及醫師的檢查外,根本無法用一般的X光來找出證據。

這些骨折在第一時間沒有辦法被診斷,但是在第一個月甚至第二個月回診追蹤的X光,因為看到出現骨折修復時的新骨頭,才確定先前的受傷是隱匿性骨折。

這樣的個案在門診並不少見。

腳踝扭傷後腫痛瘀青如果想要及早診斷,敏感度最高的就是磁振造影(MRI)以及核子醫學檢查(nuclearmedicinestudies)了。

由於MRI可以看清楚人體組織的質地,縱使外觀形狀沒有改變,只要骨骼本身有受壓或是瘀血,都可以透過磁振造影檢查清楚地呈現出來。

而核子醫學檢查對於有在活動的骨細胞非常敏感,某個微小的部位只要骨細胞有在嘗試修補受傷的骨頭,立刻就會在檢查中發現。

這些都是可以考慮的檢查!只是隱匿性骨折與單純扭傷的症狀雷同,扭傷的部位在第一時間接受這類檢查多半沒有辦法符合健保給付的規範。

在門診要求醫師開立這類檢查,對醫師來說也是莫大的壓力。

無論是扭傷還是隱匿性骨折都該趁早固定縮短疼痛時間由於這些輕微的隱匿性骨折可能根本沒有發生位移,治療時就如同一般輕微的骨折,及早使用石膏甚至護具好好固定,就能快速修復回復正常活動。

若是沒有及早固定,除了拖長骨折修復的時間,甚至可能因為仍然在活動,再次施力在骨折的位置,就有可能從隱匿性骨折的位置斷開,變成明顯的移位性骨折,需要手術治療了。

由於隱匿性骨折很難在第一時間開立診斷書,保險理賠機會不大。

為了自己的身體,能儘早恢復日常活動,聽從醫師指示好好固定才是良方。

若您符合下列現象也許就是隱匿性骨折按發生的機轉,隱匿性骨折大致可以分為四種亞型,「隱匿性疲勞性骨折」、「隱匿性衰竭性骨折」、「隱匿性創傷骨折」以及「隱匿性關節內骨折」。

隱匿性疲勞性骨折(fatiguefracture):又稱為壓力性骨折(stressfracture)。

顧名思義,是因為經過反覆運動或過度訓練以後,因為骨頭承受不了壓力,而且沒有適度休息的時間以回復,因此造成了結構性的小裂痕;雖然不會造成骨頭的折斷或移位,但只要每一次運動稍微激烈一點,便足以痛到完全無法出力。

長時間行軍造成的足部疼痛,有不少就是疲勞性骨折。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