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半脫位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成人職能治療衛教〉肩關節半脫位

大千健康醫療體系 | 回首頁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網路預約掛號主治醫師團隊物理治療團隊職能治療團隊語言治療團隊心理治療團隊聽力治療師團隊相關專業團隊成人復健中心兒童發展中心水療復健中心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輔具中心家長成長團體居家復健服務復健科心理復健服務兒童發展評估兒童聯合評估中心醫療暨殘障輔具評估復健治療服務時間成人物理治療衛教成人職能治療衛教成人語言治療衛教兒童物理治療衛教兒童職能治療衛教兒童語言治療衛教心理治療衛教社會扶助與福利長照相關文章成人物理治療衛教成人職能治療衛教成人語言治療衛教兒童物理治療衛教兒童職能治療衛教兒童語言治療衛教心理治療衛教社會扶助與福利長照相關文章成人職能治療衛教HealthEducationHOME>衛教天地>成人職能治療衛教標題名稱:〈成人職能治療衛教〉肩關節半脫位發佈日期:2016-04-01文章作者:職能治療師吳品儀詳述:前言:  中風患者經常伴隨有肩關節半脫位的現象,雖然肩關節半脫位本身並不一定會造成疼痛,但隨著時間一久,亦可能影響到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及骨頭位置,此時即可能造成肩關節的疼痛或關節活動度受限。

 發生原因: 為了使上肢能有較大的活動度來完成技巧性活動,在結構上,肩關節的關節窩較淺,有三分之二的肱骨頭無法被關節盂覆蓋,因此需要大量依靠週邊肌肉協助維持肩關節的穩定。

當中風患者的患側上肢肌肉張力異常或肌肉無力時,便有極高的機率發生肩關節半脫位。

 測量方式: 坐姿下,患者兩手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施測者將手指橫放測量肩峰到肱骨頭之間的距離,比較兩邊肩膀測量結果,若患側肩膀比健側肩膀多出半個手指的寬度,代表已發生肩關節半脫位的現象。

 預防方式: 正確的擺位 坐姿下,將患側手放置在桌面上。

坐輪椅時,可在輪椅放置桌板/枕頭,將患側手放置於桌板/枕頭上。

 站姿下,將患側手插口袋,或擺放於側背包的袋子上。

 平躺時,利用大毛巾或枕頭將患側上肢墊高,使兩邊肩膀高度相同。

 側躺於健側邊時(患側手在上方),此時在患者身後、患側手下方放置枕頭,保持手肘與手指伸直,掌心朝下,並避免肩胛骨內縮;下肢於膝蓋下方放置枕頭給予支撐。

 應儘量避免側躺於患側邊(患側手在下),若要採取此姿勢,需將患側手手肘伸直、肩胛骨維持外展姿勢、掌心向上、手指張開。

 轉位時,提醒患者以健側手扶握患側手,協助轉位者以拉褲頭或繞過肩窩下方環抱的方式協助轉位,避免直接拉扯患側手。

 穿戴肩關節懸吊帶:中風初期上肢缺乏自主動作的患者可穿戴肩關節懸吊帶,藉以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的現象發生,但是當上肢動作能力開始恢復時,應與醫師或治療師討論減少穿戴肩關節懸吊帶的時間,因長時間穿戴肩關節懸吊帶,將會限制肩關節的活動能力,並減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側手的機會,影響上肢功能恢復。

 被動或主動關節活動:由照護者協助執行被動關節活動,或患者以健側手帶領患側手的方式,進行肩關節屈曲、外展、內轉與外轉的動作,每個動作方向做10-20下,一日3回,進行關節活動時,動作需緩慢執行,並延展至最大關節活動角度。

 肌內效貼紮:請洽專業治療師。

 參考資料: Chae J, Yu D, Walker M.(2001). Percutaneous, intramuscular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subluxation and pain in chronic hemiplegia: a case report. Am J Phys Med Rehabil. 80(4):296-301. Davies PM. (1985). Steps to follow. New York, NY: Spring-Verlag. 323-337.  Linn SL, Granat MH, Lees KR.(1999). Prevention of shoulder subluxation after stroke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troke. 30(5):963-968. Ewa J, Carol L. (2006). Kinesio® Taping in Stroke: Improving Functional Use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n Hemiplegia. Topic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13(3) 31-42. Park GY, Kim JM, 



2. 中風後的肩膀半脫位

腦中風肩膀半脫位的原因 · 肩關節肌肉無力無力的肌肉無法將手臂的肱骨頭拉住,因此肩胛骨與肱骨頭之間的關節因重力拉扯產生縫隙 · 人為的錯誤拉扯轉位、移動 ...腦中風2020-06-21中風後的肩膀半脫位中風後肩膀脫位是常見的後遺症,幾乎八成的患者都有輕微到嚴重的肩膀脫位問題,可能會引起疼痛而影響復健的動作與進展。

腦中風偏癱無力造成肩膀半脫位相比於身體其他關節,肩膀關節有更多的活動範圍,相對來說穩定度就較差,依靠肩膀關節周邊的肌肉來維持關節骨頭之間的穩定性,當中風後影響到肌肉功能時,肩膀關節的穩定度必然受到影響,而手臂的重量就可能會讓肩膀關節脫位。

腦中風肩膀半脫位的原因肌肉無力造成肩膀脫位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人為的拉扯,通常發生在協助患者轉位時,也就是協助患者從床移到輪椅、便盆椅等,傳統觀念上習慣會扶助患者的腋下,但是事實上如前文所述,肩膀關節較不穩定的關節,尤其是中風的偏癱患者,因此在轉移位過程中可能會不當拉扯導致肩膀半脫位。

其他例如不當的復健動作、過度的拉筋、甩動,都有可能讓本來就無力穩定肩關節的肌肉,因為外力過度拉扯導致肩關節脫位的情況。

肩關節肌肉無力無力的肌肉無法將手臂的肱骨頭拉住,因此肩胛骨與肱骨頭之間的關節因重力拉扯產生縫隙人為的錯誤拉扯轉位、移動時攙扶患者腋下,或是不熟悉解剖位置帶肩關節,都有可能拉傷無力的肌肉過度肩關節拉筋肌肉就像橡皮筋,可以適度緩慢地牽拉,過度拉扯反而容易受傷太過猛甩動手臂甩動對於無力的肌肉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動作,平常重力已經對肩關節產生負擔,甩動產生的離心力可能會讓肩膀更嚴重不當的復健動作肩關節無力不適合做高舉過頭的,非常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拉扯造成傷害腦中風肩膀半脫位的評估判斷肩關節半脫位的方式為患者在坐姿下,手臂自然垂放,用手指觸摸肱骨頭與肩胛骨之間是否有縫隙,超過半根手指頭寬度就有半脫位的情況腦中風肩膀半脫位的照顧注意首先第一最需要注意是平常的擺位姿勢,坐輪椅時應該利用枕頭來避免肩膀關節持續呈現脫位的狀態。

肌肉無力造成肩膀脫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人為的拉扯,通常發生在協助患者轉位時,也就是協助患者從床移到輪椅、便盆椅等,傳統觀念上習慣會扶助患者的腋下,但是事實上如前文所述,肩膀關節較不穩定的關節,尤其是中風的偏癱患者,因此在轉移位過程中可能會不當拉扯導致肩膀半脫位。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建議使用三角巾來固定肩關節,因為使用三角巾會將手肘固定在彎曲的姿勢,久了不利於動作的恢復。

腦中風肩膀半脫位的復健運動再來是平常訓練的運動如同前文所述,應該避免甩動或是過度拉扯的運動,因此建議參考無力的患側手最好的三個復健運動,其中最為安全的就是在桌面上在手臂墊一條毛巾擦桌子,因為是在桌面上移動手臂,就可以在避免重力的影響下,又能夠訓練到手臂的肌肉。

以上就是針對肩膀半脫位的建議與復健方式,如果有任何問題應該請教您的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該如何掌握復健運動的原則,進而恢復病患失去的日常生活功能?該如何調整中風後生活?該如何調適身心才能在照顧時減少負擔?本書結合臨床上的動作、語言、認知、飲食、心理上等復健原則提供復健照顧觀念以及操作範例,跟著做就能逐步恢復身體機能!博客來:[圖解&影音]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圖片來源:https://www.practicalpainmanagement.com/treatments/interventional/effective-interventions-post-stroke-shoulder-subluxation-pain職治鼠職治(吱吱鼠)~是職能治療師唷!吱吱看到很多人因為意外或生病,造成生活上、工作上許多不方便。

職能治療雖然沒有辦法延長他們的生命,但卻能協助他們完成日常、工作、休閒等大小事,即使沒有減輕他們的病苦疾患,但我會用教科書上的知識與創意,陪伴他們譜寫生命中最基本的音符~relive.tw/分享此文: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腦中風NoComments發表迴響取消回覆文章分類展開|收合標籤中風動作復健低頭族兒童職能治療吞嚥障礙國際志工垂足失智失智症姿勢媽媽手居家運動巴金森帕金森平衡張力徒手肌力測試復能訓練心理新冠肺炎日常生活水腫洗澡無障礙燒燙傷物理治療環境改善職能治療肌力肌肉張力肌肉萎縮症肩頸痠痛脊髓損傷腦中風腦外傷虛擬實境評估工具認知功能認知復健輔具輔具展輪椅鏡像治療長期照顧長照服務關節活動度駐站職能治療師展開全部|收合全部社群本網站圖片、影音皆取自於網路,僅供



3. 肩關節半脫位-中風常見問題

許多中風的患者都有肩膀疼痛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肩關節半脫位,半脫位是怎麼造成的? 又該怎麼辦呢? 中風後,原本負責維持肩膀的肌肉(三角肌、棘上 ...跳至主要內容許多中風的患者都有肩膀疼痛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肩關節半脫位 ,半脫位是怎麼造成的?又該怎麼辦呢?今天跟著巴德爾醫療輔具一起來認識半脫位!甚麼是肩關節半脫位?肩關節是由幾條肌肉共同控制,維持正常位置並做出旋轉、前舉、外展、外轉、內轉等複雜的動作。

中風後,原本負責維持肩膀的肌肉(三角肌、棘上肌)無法正常作用,肱骨就受到重力,被向下拉牽拉。

肩關節半脫位會怎麼樣?肩膀疼痛,變得不敢活動,進而引起次發性肩關節沾黏,導致關節活動角度受限,干擾復健。

半脫位該怎麼辦?1.擺位:靜態時,做好擺位。

建議擺在肩膀前凸、手臂向前、手指伸直、前臂旋後的姿勢。

2.肩托帶:這是目前多數人使用的東西,但成效不好、無法根治。

3.肌力訓練:治本的方法,訓練肌力,靠肌肉自身力量控制肩膀。

有甚麼東西可以協助做肌力訓練?肌力訓練的好工具:iOpen懸吊系統iOpen懸吊系統●肌力訓練:提供阻力或助力,有效進行肌力訓練。

●彈力均一:全程彈力均一,在每個垂直高度皆能獲得同等支撐。

●彈性可調:纜繩彈性可依訓練需求調整。

●訓練多元:支援上下、左右、前後,各方向活動,訓練更多元。

搭配iOpen中風復健機械手使用,可在進行遠端訓練時,支撐近端肢體,減少張力誘發。

●容易使用:好操作、方便移動、可配合院所現有懸掛臂。

●可做為醫療機構復健設備,也適合居家使用巴德爾醫療輔具電話:06-5899061地址:台南市新市區光華街5-56號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aldur.taiwan/LineID:@Baldur(要加上@喔)Shareyourvote!No,thanks.Doyoulikethispost?FascinatedHappySadAngryBoredAfraid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個人網站網址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文章導覽上一篇文章上一篇阿基里斯腱斷裂術後復健進程下一篇文章下一篇懸吊系統的目的與用處搜尋關鍵字:搜尋近期文章》手部居家訓練的好朋友,懸吊系統《你知道嗎?穿著懸肩帶,半脫臼<並不會好>。

》防疫期間,你不可缺少的居家輔具《2021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巴德爾的衛教小教室最終回🥳🥳近期留言「🤩🤩巴德爾的衛教小教室第二彈來啦🤩🤩-BALDUR巴德爾醫療輔具」在〈🙌🙌巴德爾的衛教小教室又來啦🙌🙌〉發佈留言「baldur」在〈中風患者的福音:中風輔具專家─”巴德爾醫療輔具”,垂足支架、iOpen中風復健機械手開發完成〉發佈留言「阿貴」在〈中風患者的福音:中風輔具專家─”巴德爾醫療輔具”,垂足支架、iOpen中風復健機械手開發完成〉發佈留言「baldur」在〈中風患者的福音:中風輔具專家─”巴德爾醫療輔具”,垂足支架、iOpen中風復健機械手開發完成〉發佈留言「林小姐」在〈中風患者的福音:中風輔具專家─”巴德爾醫療輔具”,垂足支架、iOpen中風復健機械手開發完成〉發佈留言彙整2021年8月2021年7月2021年4月2021年3月2021年2月2020年12月2020年11月2020年9月2020年8月2020年4月2020年2月2020年1月2019年12月2019年11月2019年10月2019年9月分類iOpen手部動態復健訓練器使用者案例分享合作機構巴德爾衛教系列復健鞋/足踝護具易步垂足支架未分類腦中風輔具展&見面會退化型膝關節輔具其他操作註冊登入訂閱網站內容RSS資訊提供訂閱網站留言RSS資訊提供WordPress台灣繁體中文



4. 肩關節脫臼常見問題

肩膀脫臼時會出現什麼症狀? 通常第一次的肩關節脫位在創傷性損傷後發生。

患者會感到疼痛、腫脹、手臂無力,而受影響 ...肩部回到醫生文章肩關節脫臼常見問題電郵給朋友分享到下載PDF(1.15MB)肩關節脫位(肩膀脫臼)常見問題什麼是肩關節脫位(脫臼)?我們的肩關節由肱骨頭(肩球)和關節盂(肩窩)組成。

肩關節脫臼是指肱骨頭從關節盂中脫離。

大部分情況下患者需要由醫護人員協助將關節復位。

而這情況多數出現在參與接觸運動的年輕運動員身上。

圖1. 肩關節脫臼 圖2.正常肩部的X光片肩膀脫臼時會出現什麼症狀?通常第一次的肩關節脫位在創傷性損傷後發生。

患者會感到疼痛、腫脹、手臂無力,而受影響的肩膀與正常肩膀相比,看起來有明顯的變形及不對稱。

 更為嚴重的脫臼可能涉及肱骨頭或關節盂骨折。

患者甚至有機會出現神經損傷(腋神經),而肩膀兩側會出現麻痹。

如何診斷肩關節脫位?大多數個案可由醫生進行臨床診斷。

但進行X光檢測能更有效地診斷患者有否相應的的骨折。

部分個案甚至需要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Scan)以評估損傷。

將進行手術的患者則需要進行磁力共振檢查(MRI)。

有什麽針對首次出現脫臼的初步治療方案?醫生會將處於輕微麻醉下患者的肱骨頭放回肩窩中。

此方法稱為「閉合性復位」。

然後,患者需要至少在首六週戴上肩部固定器,讓軟組織癒合。

固定期過後,患者應接受主動康復訓練以恢復肩膀活動幅度及肩部附近肌肉的力量。

預計患者會在三至六個月後可進行正常活動。

誰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肩關節不能復位的患者應盡快進行手術患者曾發生多於一次肩膀脫臼脫臼後出現併發症,例如骨折或相關肩袖撕裂的患者誰會出現肩關節慣性脫臼?一項研究顯示,慣性脫臼與患者年齡有關。

如果患者年齡小於20歲,有83%機會復發如果患者年齡小於30歲,有63%機會復發如果患者年齡大於40歲,有16%機會復發脫臼後會導致哪一類的結構異常?當肱骨頭(肩球)從關節盂(肩窩)脫出時,它多數會撕裂肩關節周圍的囊狀結構,其位置通常位於關節盂的前後方。

醫學術語稱之為「肩關節班卡氏病變(Bankartlesion))」。

當部分關節盂與囊狀結構在附近位置撕裂,我們通常稱其為「骨性損傷(BonyBankart)」。

圖3。

紅色箭嘴表示前囊和唇關節已從肩窩上剝落。

正常情況下,它應該呈現完整的黑色三角形(藍色箭嘴)。

當肱骨頭(肩球)往前方脫位時,肱骨頭的後方將撞擊肩窩(關節盂)並在肱骨頭中產生凹痕。

在醫學術語中,我們稱之為「希爾沙克病變(HillSacslesion)」。

手術涉及什麼?隨著關節鏡手術的進步,我們將以手術去修補出現撕裂症狀的病變(班卡氏軟組織病變)並將肩關節復位。

大部分情況下,透過關節鏡插入2至6個錨,已能修復及重建唇關節和肩關節囊。

圖4. 紅色箭嘴)骨骼中被撕裂的軟組織(藍色箭嘴)。

圖5.用縫合錨釘修復軟組織在「骨性損傷病變(BonyBankartlesion)」中,我們能夠透過手術修復範圍較小的骨性損傷,但如果骨性損傷的範圍較大(大於關節盂面積的20%),則需要進行開放式強化手術。

如果希爾沙克病變的範圍佔骨質流失面積25%以上,則需要再修復肩關節囊後方(Remplissageprocedure). 術後康復需要多長時間?手術後,患者需要在首兩週佩戴肩部固定器,之後可以將其除下並開始進行鐘擺運動(pendulumexercise)。

但患者在首六週內進行戶外運動時仍然需要使用肩部固定器。

在六週後,應鼓勵患者進行一些被動康復運動,直至肩膊可以達到全幅度活動(fullrangeofmovement)。

患者在術後四至六個月內應達到全幅度活動。

然後需要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

在初期的康復階段,鼓勵患者避免進行將手高舉過頭的動作。

六週後,患者應該能夠進行駕駛等活動。

參考文獻:JBJS,1980ROWEetelTextbookCowboy’sCompanion, Atrailguideforarthroscopicshouldersurgeon文章由亞洲專科醫生的團隊去撰寫/修改/審閱©2020AsiaMedicalSpecialistsLimited.A



5. 中風患者的苦腦-肩關節半脫位

肩關節半脫位 · 肌肉張力異常或無力,而導致關節囊半脫位。

· 《認識肩關節半脫位》 · 1.後三角肌和棘上肌的張力異常或無力時,重力將肱骨向 下拉牽而導致 ...Skiptocontent肩關節半脫位-ShoulderSubluxation-    『肩關節半脫位』是中風病患常見的問題之一,因中風患者肌肉張力異常或無力,而導致關節囊半脫位。

《認識肩關節半脫位》1.後三角肌和棘上肌的張力異常或無力時,重力將肱骨向  下拉牽而導致關節囊半脫位2.常見於中風患者3.通常不伴隨疼痛,若長時間處於半脫位或使軟組織損傷,可能疼痛情形及動作受限的機率會增加 《預防1》肩關節運動I.a:治療師一手握住患側手,並用手肘讓患者的手肘保持向上伸直b:治療師另一手扶住患側邊的肩胛骨,做向外、上旋的動作II.a.雙手握放在毛巾上方b.身體向前推動毛巾至手肘伸直III.a.雙手手指交握(好側手握住壞側手)b.手舉高至水平90°c.由身體帶動肩關節做水平旋轉《預防2》正確擺位I.平躺a.使用枕頭或毛巾墊在患側肩胛骨處b.支撐肩關節維持在適當的位置II.側躺-患側朝上a.患側朝上b.背部及下肢可用枕頭或毛巾支撐,穩定肩胛骨及軀幹III.輪椅a.可使用枕頭或桌板支撐患側手桃園振雄診所桃園振雄診所專門提供骨科、復健科、神經治療、兒童治療、語言治療之衛教資訊,教導民眾對各症狀能有正確觀念,並使用最適合的方式治療,用心為網友們的健康把關。

醫療團隊成員有沈宗頤醫師、李聖棋醫師、馬振雄醫師、陳英溫醫師、黃永虔醫師,皆具備完整的醫學中心歷練與資深主治醫師經驗,而院內也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協助病患復健,期待每一位求診民眾,都能獲得最完善的復健治療。

分享本文: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個人網站網址文章導覽PreviousPost腦中風後遺症-推者症候群NextPost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膝反屈》…Copyright©2018桃園振雄診所Allrightsreserved.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