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D軟體學習骨盆底肌肉Part II – 女性骨盆膈肌肉 | 骨盆底肌群有哪些

關於醫e刊熱門話題臨床個案與推薦焦點新聞醫生醫事藝文沙發客本期活動訊息Home第071期以3D軟體學習骨盆底肌肉PartII–女性骨盆膈肌肉MainMenu訂閱電子報發表於:第071期主題:臨床個案與推薦以3D軟體學習骨盆底肌肉PartII–女性骨盆膈肌肉字體大小縮小字體放大字體列印E-mail為此項目評分12345(3投票)作者:胡明一教授PrimalPictures公司3D人體解剖軟體提供多角度、多層次方式觀察、學習人體構造組成,這是傳統紙本教科書平面插圖難以輕鬆達到的。

本系列文章選介人體較為需要立體概念的區域加以介紹,如何利用3D人體解剖軟體強大的資訊功能來輔助、結合紙本教科書教學、學習,更快、更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臨床應用銜接。

這次介紹主題是男、女性骨盆底肌肉,不僅因為骨盆自身是個高度立體化構造,非常需要由各不同立體角度觀察,更同時藉由解剖構造簡潔說明骨盆底肌肉弱化造成器官脫垂(prolapse)、大小便失禁(incontinence)的背後構造成因。

由於骨盆內容較多,因此分為1.序論、2.女性骨盆膈肌肉、3.女性泌尿生殖三角肌肉、4.男性骨盆底肌肉四次敘述完。

此篇先談論結構較為複雜且臨床問題多的女性骨盆膈肌肉。

 (四之二)以3D軟體學習骨盆底肌肉–女性骨盆膈肌肉 骨盆底出口封閉肌肉有二類型骨盆底出口存在兩層底板肌肉,內層是完整的一層肌肉呈漏斗型(其實是被下垂的內臟管壓迫而部分外凸)稱為骨盆膈(pelvicdiaphragm)它就將骨盆底原遺留的三處缺口將之填補滿,形成完整肌性隔板。

  由外往內看骨盆底出口,可見出口邊緣呈菱形,兩側是坐骨粗隆(ischialtuberosity)、前緣是恥骨聯合(pubicsymphysis)、後緣是尾骨尖(tipofcoccyx)。

菱形骨盆出口可依據內臟管道出口進一步次分為前、後兩個三角形。

靠前方的三角形區域內有泌尿道、生殖道穿經骨盆底,因此稱為泌尿生殖三角(urogenitaltriangle),後方三角形區內有肛管通過故稱為肛三角(analtriangle)。

在內層骨盆膈肌肉之外的淺層,位於泌尿生殖三角區內可見第二層骨盆底肌肉,它們圍繞泌尿道、生殖道,同時供做外生殖器官附著,故合稱為泌尿生殖三角肌肉。

  骨盆膈肌肉(musclesofpelvicdiaphragm)如果考量骨盆原本骨性構造、韌帶、鄰近肌肉等已存在構造產生的輔助封閉效果,其實骨盆各出口只遺留下底部較大三孔洞,此由中央處提肛肌(levatoranimuscle)和兩側尾骨肌(coccygeus)加以填補即可形成完整骨盆底部橫板構造。

骨盆膈肌肉整體參與構成封閉骨盆底出口,還具有穩定骨盆內臟器官位置、防止器官脫垂,和控制泌尿、生殖、消化管出口及內容物通過等功能。

  尾骨肌(coccygeusmuscle)骨盆底後外側和坐骨切迹間原本是相連通的的骨間缺口,該處先有骶棘韌帶(sacrospinousligament)將缺口分隔開,兩側骨盆後外側缺口各由一條尾骨肌協助填滿。

尾骨肌是三角形扁平膜狀肌肉,起點附著於坐骨刺和骶棘韌帶,止點附著於尾骨和肛尾韌帶。

尾骨肌可穩定尾骨游離緣位置使其減少晃動、協同提肛肌共構成骨盆底肌性隔,封閉骨盆底出口。

  提肛肌(levatoranimuscle)骨盆底中央大缺口由單一塊提肛肌將之封閉,此肌同時有泌尿道、內生殖管道、和消化道穿經。

提肛肌構造複雜,傳統解剖教科書上提肛肌(LAM)分為三部分:橫向靠後方部分的髂骨尾骨肌(iliococygeus)、前後向中間部分的恥骨尾骨肌(pubococcygeus)、和靠前方內側U形部分的恥骨直腸肌(puborectalis)。

初看之下很難想像這些肌肉是同一肌肉,尤其中央部位肌肉上下交疊在一起,但觀察外側邊緣可見各自獨立的肌肉部分彼此相癒合在一起,故它們仍屬同一塊肌肉。

    髂骨尾骨肌(iliococcygeus)兩側起自提肛肌腱性弓(tendineusarch)後半部(到坐骨棘止),向內於中線髂骨尾骨縫(iliococcygeusraphe)處相癒合,左、右肌肉共同形成扁平扇形膜片狀肌層。

在靠近坐骨棘(ischialspine)處部分肌束分裂開附著到骶骨(sacrum)稱為髂骶肌(iliosacralis)。

髂骨尾骨肌與恥骨尾骨肌(PCM)共同形成提肛肌板(levatorplate),提供此板橫向張力,抬升肌肉對抗上方直腸下墜重力。
<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