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招預防高爾夫運動傷害國家級隊醫大揭密! | 旋前傷害

過度練習累積傷害. 相對來說負責彎曲手腕、手指以及前旋前臂的多條肌肉匯集成「總屈肌腱」,附著在手肘「內上髁」,高爾夫球肘主要是因為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專欄醫生這樣說8招預防高爾夫運動傷害 國家級隊醫大揭密!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37,2682019/07/26·作者/劉又銓·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高爾夫以往在台灣被稱為「貴族運動」,但近來隨著台灣高球好手如前世界球后曾雅妮、仁川亞運金牌潘政琮等人在世界高球體壇嶄露頭角,吸引了更多人加入高球運動。

據估計,台灣的高爾夫運動人口在2020年將會超過100萬人。

業餘選手比職業選手容易手肘受傷,下桿動作是關鍵!無論高爾夫初學者、業餘選手或是職業選手,都可能發生手肘疼痛的情形。

整體而言,高爾夫職業選手受傷的比率較高,唯獨手肘的傷害卻是業餘選手比較盛行。

高爾夫業餘選手中,每3個人就有1個人手肘受過傷;職業選手則是每10個人才有1個。

(推薦閱讀:你是「週末運動員」嗎?上班族應注意的運動傷害)透過動作分析,專家發現下桿的動作是造成打高爾夫造成手肘傷害的關鍵。

職業選手前導臂(非慣用手)伸肌群最大出力的時機是在下桿的前期;業餘選手則是在下桿的後期到擊球的瞬間。

這代表業餘選手為了產生更快的揮桿速度與爆發力,比較依賴手臂的力量來加速揮桿;職業選手則比較懂得運用軀幹的旋轉來產生力量。

由此我們不難了解為什麼儘管高爾夫職業選手的練習時間更長,業餘選手的手肘受傷卻高達職業選手的3倍以上。

而女性業餘選手軀幹力量不足,依賴手臂力量的狀況更為普遍,所以,手肘甚至成了女子業餘高爾夫球選手受傷最多的位置。

(推薦閱讀:就一招,輕鬆強化核心肌群!) (圖片來源:劉又銓醫師提供) 「網球肘」與「高爾夫球肘」受傷機轉大不同俗稱的「網球肘」指的是「肱骨外上髁炎」;「高爾夫球肘」則是「肱骨內上髁炎」。

在高爾夫球的手肘傷害中,「網球肘」的發生比率是「高爾夫球肘」的5倍。

高爾夫的運動傷害主要是來自慢性的損傷累積,與過度使用相關,佔全部傷害的8成以上,創傷相關的運動傷害僅佔2成不到。

 (圖片來源:劉又銓醫師提供)負責伸展手腕、伸直手指的「伸肌群」肌肉匯集成「總伸肌腱」附著在手肘「外上髁」,網球肘主要是因為「前導手」的過度使用導致外上髁傷害。

症狀包括外上髁位置壓痛,以及手腕、手指伸展時產生的外上髁疼痛。

常見原因包括:■握桿過緊導致肌腱的拉力增加■揮桿時擊打到地面造成額外拉扯■軀幹用力不當增加手肘施力■過度練習累積傷害相對來說負責彎曲手腕、手指以及前旋前臂的多條肌肉匯集成「總屈肌腱」,附著在手肘「內上髁」,高爾夫球肘主要是因為突然的外力造成「後繼手」(通常是慣用手)的內上髁傷害。

相對於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的症狀包括內上髁位置壓痛,以及手腕、手指屈曲時產生的內上髁疼痛。

常見原因包括:■球桿打到石頭、樹根等阻礙物或是「挖地瓜」■在人工草皮、長草叢、沙坑揮桿■業餘選手下桿時不用前導手帶領,用後繼手去「推」球桿加速(圖片來源:shutterstock)8招預防高爾夫運動手肘傷害要預防打高爾夫球造成的手肘傷害,最好可以透過專家指導從動作的調整開始,朝下列各個環節著手:1.進行核心肌群訓練:強化核心肌群可以讓「動力鏈」更流暢,減少力量從下肢傳遞到上肢時的散逸。

強壯的核心肌群還能維持腹內壓力,保護脊椎,避免椎間盤凸出。

2.改善軀幹及關節柔軟度:軀幹及關節僵硬會影響到力量的產生,為了要產生足夠的力量,動力鏈的其他部位如上肢肌肉就得代償增加施力,因而提高了這些部位的受傷機率。

3.提高「旋轉爆發力」:高爾夫是一項旋轉性運動,除了加強上下肢的肌力及肌耐力以外,還要進行功能性的「旋轉爆發力」訓練,才能把球擊飛得更遠。

 (整合運動醫學中心兼具專業團隊陣容、尖端訓練設備,可進行一對一運動訓練。

圖片來源:劉又銓醫師提供) 4.修正不良動作:高爾夫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複雜的揮桿動作,如果動作模式不良,不僅發力不流暢,還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

對初學者或業餘選手來說,經常透過錄影重新檢視自己的動作並修正錯誤,是很重要的課題。

5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