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操(Rhythmic Gymnastics)是一項新型的 | 藝術體操

藝術體操(Rhythmic Gymnastics)是一項新型的女子競技體育項目,是奧運會、亞運會比賽項目。

又常被譯為韻律體操。

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叫法是“藝術體操”,在日本叫“新 ...藝術體操藝術體操(RhythmicGymnastics)是一項新型的女子競技體育項目,是奧運會、亞運會比賽項目。

又常被譯為韻律體操。

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的叫法是“藝術體操”,在日本叫“新體操”,而在香港和台灣叫“韻律體操”。

它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並於50年代經前蘇聯傳入中國。

有團體賽、個人全能賽和個人單項賽等多種形式。

由舞蹈、跳躍、平衡、波浪形動作及部分技巧運動動作組成。

一般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富有藝術性。

藝術體操提倡韻律和節奏,是以自然性的動作為基礎的節奏運動。

藝術體操不僅是體育運動的健康美,而且是融入了芭蕾舞、民族舞、競技體操、技巧、武術、雜技、戲劇等技術之精髓,還創造了一整套的有思想、有表情、有層次、有結構、有難度的立體練習程式,從而構成藝術體操的美。

藝術體操以其高超的難度技巧,獨特新穎的編排、嫵媚多姿的,裊裊婷婷的動作及協調一致的音樂配合等因素來展示出優美而和諧的姿態美。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藝術體操主要賽事:奧運會、亞運會英文名:RhythmicGymnastics類型:是一項新型的女子競技體育項目簡介藝術體操藝術體操是一項新型的競技體育項目,是奧運會、亞運會比賽項目。

它最早起源於歐洲,40-50年代,逐漸流行到全世界。

中國藝術體操運動從1981年正式在全國開展以來發展迅速,87年世界錦標賽中國集體項目獲全能第三名、單項第二名,96年獲奧運會集體項目第五的優異成績。

並在四大洲和亞洲錦標賽上多次獲得冠軍。

藝術體操(RhythmicGymnastics)是一項新型的女子競技體育項目,是奧運會、亞運會比賽項目。

又常被譯為韻律體操。

有團體賽、個人全能賽和個人單項賽。

起源發展藝術體操體操(Gymnastics)一詞,來源於希臘文Gymnastike,最早由古希臘語Gymnós(意為裸體)演變而來。

古希臘人崇尚強壯體魄的各種運動,更崇尚裸體運動,認為人體的健美只有通過不著服裝才能體現得淋漓盡致。

最初,古希臘運動會的參賽選手並不赤身裸體,後因一位身著獅皮的選手在比賽時不慎將獅皮脫落,露出了健美的肌肉。

人們發現裸體更能體現人體的健美,以後便形成了選手參賽必須赤身的傳統。

古希臘人把很多鍛鍊身體的方法,如跳躍、攀登、摔跤、拳擊、舞蹈、騎馬、軍事遊戲等統稱為體操。

這種概念被沿用了許多世紀。

後來,希臘體操中的許多練習被西方國家的一些學校列為教材。

17~18世紀,在西方教育中又增加了爬山、游泳、跳躍等鍛鍊身體的活動。

18世紀末,被稱為“德國體操之父”的古茨穆茨和另一位德國體操創始人雅恩在繼承發展原有的吊環、鞍馬、單槓項目的同時,又創設了雙槓、吊繩、吊竿等項目,並改革了木馬、跳箱等器材。

與此同時,瑞典體操學派、捷克體操學派形成,對體操進行分類,通過對解剖學、生理學的大量研究,發明了肋木、橫木、體操凳、繩梯等,並強調體操動作要優美活潑,成套動作編排要緊湊,練習體操講究穿體操服等。

“體操”一詞在19世紀傳入中國。

但是很多類似體操的活動,如著名的醫療體操“八段錦”、歷代民間傳承的翻跟頭等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體操成為專門的體育比賽活動,特別是成為競技性體操,經歷了一段發展與完善的過程。

以奧運會體操比賽記載為例,1896年第1屆雅典奧運會,設立了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和單槓項目,還有爬繩。

但沒有自由體操項目,也只有男子體操比賽。

在以後的奧運會上,體操比賽先後增設了火棒操(後改為輕器械體操)、瑞典式體操、歐洲式體操等體操比賽。

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上,增設了自由體操,使競技體操初具規模。

1936年的柏林第11屆奧運會上,體操比賽才真正形成目前的男子6項比賽;輕器械體操、瑞典式、歐洲式等體操比賽則從男子體操比賽中取消。

這次奧運會還開設了女子體操比賽項目,但女子比賽項目的完善與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屆羅馬奧運會才完成的。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藝術體操被列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