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術與傳統武術@ 中華擎宇武學研究協會:: 隨意窩Xuite日誌 | 新武術

新武術與傳統武術 新武術,盛行於大陸,隨後臺灣也跟著流行起來。

新武術,縱橫、跳躍、地崩、翻滾、劈腿、舉腳、震地、穿插奔跑,等等,有旋律及快慢節奏 ...中華擎宇武學研究協會本人是熊公養和第二代嫡傳門生.由林朝來師父親自傳授武術.有楊家老架熊氏太極拳系列.太極基本樁.太極氣功.太極混元樁.推手.散手(對練).太極劍.太極對劍.太極刀.太極對刀.太極桿.太極對桿.尚氏形意拳.形意連環拳.形意連環劍.迷蹤拳.曦陽掌.四門紅拳.少林小紅拳.少林手杖.龍形劍.四門十路雙劍.太祖棍.趙子龍六路花槍.若有興趣想學習者請與我聯絡.電話:0913195589黃教練.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101040949新武術與傳統武術?武術文化新武術與傳統武術      新武術,盛行於大陸,隨後臺灣也跟著流行起來。

新武術,縱橫、跳躍、地崩、翻滾、劈腿、舉腳、震地、穿插奔跑,等等,有旋律及快慢節奏,看起來好似舞蹈,卻又有拳腳架勢。

新武術大都用於套路比賽,包括徒手、兵器等等;新武術講求美姿,因此,身體支架必須很柔軟,能曲伸適度,舉腳高過於頭,適合青少年學習。

中老年人骨頭較硬,想學習也沒那個條件。

 新武術因為注重拳架套路比賽,所以對內功的功體方面,就涉獵的比較少,真正有功夫的人,比率不會很高。

    傳統武術,多數比較講求功體的追求,包含樁功、氣的修煉、手的掤勁,以及內勁的養成等等。

樁功,就是練習站樁,鞏固下盤;發勁必須藉由樁功的成就,懂得打樁技巧,才會發勁,否則都是使蠻力而已。

樁功有固定樁及活步樁,必須是固定的站樁成就後,在活動移步當中,才能隨著虛實變化,而隨心所欲的打樁發勁。

氣的修煉,藉由意導,氣沉丹田,而斂入筋骨,匯聚成勁。

掤勁,由拳架、基本功及站樁之捧提,使氣沉聚手臂,似鬆非鬆,棉裡藏鋼。

這是「體」的部分。

     「用」的部分,包含「聽勁」的練習、「走化」的練習、「接勁」的練習,以及發勁、放勁、化打的練習。

這就是體用兼修,內外兼備,剛柔並蓄。

新武術的練習者,步入中年以後,筋骨不再那麼靈活柔軟,如果能轉入傳統內家武術,學習氣勁的修煉,因為有拳架套路的基礎,學起來比較容易入門。

若是一值耽浸於原來的新武術套路,而不屑於追求傳統武術的功體內涵,那麼將會應了那句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年輕時所練所學,只將成為運動體操的把式,無法與人論武。

很多傳統武術的修學者,與新武術的修學者一樣,也是一生把玩著拳架套路,不懂得去修煉真正的武功,拳套學了「一館」又「一館」,以為這就是功夫,等到有一天,遇上了,用上了,才恍然大悟,原來所學,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活計,不堪稱之為「功夫」,這也會應了那句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武術,本來除了運動強身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禦敵防身,以「武」而止「戈」,因練武而能保護自己,維護家人,更而上之的捍衛國家。

若只求虛名,只想讓人知道自己是個練武之人,到時被人識破,根本是沒料之人,那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寞落而終,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

武術,是「體」、「用」兼備的,新武術也好,傳統武術也罷,如果只耽於外表形式,而缺乏武功內涵,只能稱之為「玩把式」,不可謂之「武術」。

  武術達人/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100年春季中華民國熊氏太極拳...|日誌首頁|100年元月刊參加100年...上一篇100年春季中華民國熊氏太極拳協會各教練場分部區域...下一篇100年元月刊參加100年度熊氏太極拳研習營感想...回應關鍵字加我為好友師承:      楊福魁(字露禪1799-1872)↓一、劉和(第一代外姓嫡系弟子)、熊渭珍、唐殿卿、殷天禧、胡樸安↓二、熊養和(字宇涵 楊家老架太極拳嫡系第二代)、王覺民(尚氏形意拳)↓三、林朝來(字擎宇1953熊門武術嫡系第一代、楊家老架太極拳嫡系第三代)↓四、黃俊維(1974熊門武術嫡系第二代、楊家老架太極拳嫡系第四代)。

日誌相簿影音姓名:黃俊維jin_cang1206'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我的相簿jin_cang1206's新文章林朝來大師經歷簡介紀念太極宗師熊公養和百秩晉三十誕辰國際武術交流觀摩大會106年暑假太極武術營簡章中華民國熊氏太極拳協會106年度B、C(縣市)級教練講習會暨擎宇武學精華班第二期實施計劃紀念太極宗師熊公養和百秩晉三十誕辰國際武術交流觀摩大會楊家老架熊氏太極拳系列宜蘭推廣地點時間白鶴拳的歷史與由來105年養和盃第七屆全國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