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空手道分類 | 空手道

最初是大山倍達所創立的大山空手道場中的練習方式,大山倍達繼承了剛柔流和松濤館流空手道,以及部份小流派拳術的技術。

和傳統空手道點到為止的練習方式不同 ...北部道館中部道館南部道館東部道館及其他現今空手道分類  傳統空手道(Tranditional Karate)以四大流派為主(松濤館流、剛柔流、和道流、糸東流),以及一些較小的流派(劉衛流、上地流、少林寺流、昭靈流、松林流、小林流、本部御殿手),練習方式強調古法古風,但是由於空手道運動競技化影響,四大流派以及劉衛流紛紛投入新型的體育化訓練模式中,雖保有傳統技術,但也逐漸偏向於保留形式而已,訓練方式已經相當現代化;而部份四大流派分支出來的團體也依舊保有傳統式的練習風格。

傳統空手道的組手競賽模式,最初是以日本空手協會(JKA)所訂定(大部分都是松濤館成員,因此這種比賽方式又常被誤稱為「松濤館」比賽方式),擊中目標的程度可分為「半本」或「一本」,兩次「半本」合計為「一本」,得到一本即得勝,比賽模式和劍道有點像,只是傳統空手道的競賽方式必須點到為止,不能直接傷害對手,雖然如此,空手道高速度的互動下,受傷事件還是屢屢發生。

型的競賽方式則和一般體育競賽的體操類似,由評審舉積分牌來決定勝出。

競技空手道(SportKarate)以體育競賽型式為發展目標的空手道,以世界空手道聯盟(World Karatedo Federation 簡寫為WKF)為主,WKF至2013年在全世界五大洲共有188的會員國,他們的理念是以多樣化,多元的競技方式,將空手道體育化,競賽安全化的方式,目標是將空手道挺進成為奧運項目;在WKF的推廣模式下,以現代運動概念下將空手道的傳統風格,讓選手將空手道拳腳技術之"快""準""難度""控制"發揮到淋漓盡致。

繼承了傳統空手道的比賽模式,以及不斷的修改,WKF的競技化空手道比賽自2012年起規定一分為YUKO,二分WAZA-ARI,三分IPPON,依照拳腳技術到達七個得分部位且符合六個得分標準和技術難度來分別,例如踢中頭部可得「IPPON」,拳頭擊中則只有「YUKO」,以比賽時間結束積分高者或時間內分數超過八分者為優勝,對於點到為止的比賽安全性要求比傳統空手道要高。

型的競賽方式則是五位評審以紅藍旗多寡來決定勝出方。

全接觸空手道最初是大山倍達所創立的大山空手道場中的練習方式,大山倍達繼承了剛柔流和松濤館流空手道,以及部份小流派拳術的技術。

和傳統空手道點到為止的練習方式不同的是,最初的大山空手道場練習方式是不穿戴護具而直接擊打目標,過於嚴苛的練習方式使得大山道場充滿了一種傳奇性的色彩,日後也為後來成立的極真會館打下深厚的基礎;而大山倍達成立極真會館後,練習方式依舊,唯獨只有拳頭不能直接擊打頭部而已。

極真會館的競賽方式也和傳統武術的得點志稍有不同,有效打擊(當對手被擊中一瞬間無法比賽但並未倒下時)可得「半本」,若對手被擊中時,有雙腳以外的部位接觸到地面(跌倒不算),即可得"一本",得到一本即得勝。

最近極真會館開始推行型的競賽。

極真會館的出現,造成空手道競技的一種革命,使得後來全接觸空手道組織林立(雖然大部分都是從極真會館所分裂出來),也讓空手道高度打擊力又成了一種招牌。

後來的全接觸空手道有可以穿戴眼部護具和護襠,對這兩個要害進行攻擊的FSA拳真會,以及不穿戴護具而直接進行顏面拳頭攻擊的真武館,全接觸空手道演進至此,也讓一些衛道派空手道人士認為只是單純的暴力,不具武道精神。

硬式空手道少林寺流空手道的一種競賽方式,和全接觸空手道的競賽方式不同的是,少林寺流穿戴全身的謢具,進行全接觸的比賽,但是以積分為優勝條件,少林寺流比賽時,可見選手動作特別大,也許是因為穿戴全身護具的關係,動作無法做得太細膩。

格鬥空手道(CombatKarate)指的是大道塾空手道,大道塾雖然繼承於極真會館,但是和極真會館不同的是,大道塾空手道幾乎不練傳統空手道的技術,而是直接將拳擊、泰拳、跆拳道、柔道、柔術的技術納為己有,因此又被稱為「著衣格鬥技」,最近大道塾將名稱改為「大道塾空道」,為了和空手道做區別,比賽時,兩方穿著一青一白道服,戴著塑鋼製頭盔以及小型拳套進行全接觸競賽,比賽採擊倒制,但是和綜合格鬥技不同的是,對於躺下的對手,打擊僅能用「點到為止」的方式打。

在無線量級的比賽中,若兩方體格差距太大,可穿戴護襠進行下陰攻擊。

美式空手道(Kenpo Karate)由沖繩流入美國,在埃德·帕克的努力下發揚光大,稱之爲Kenpo Karate。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