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國術/武術:一體兩面還是南轅北轍?|香港01|武備志 | 國術武術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及至近代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曰「國術」。

久而久之,「國術」就跟「功夫」、「武術」等符號趨同,甚至被視為「傳統 ...港聞娛樂生活觀點國際經濟體育女生科技玩物熱話社區好食玩飛中國藝文格物影像更多服務登入港聞社會新聞突發01偵查政情香港經濟天氣娛樂即時娛樂電影眾樂迷生活健康教煮親子寵物職場好生活網購攻略觀點社論01觀點周報國際即時國際環球趣聞國際分析世界專題經濟財經快訊宏觀解讀地產樓市專題人訪體育即時體育跑步Jumper武備志女生知性女生穿搭筆記談情說性美容手帳科技玩物實用教學數碼生活遊戲動漫熱話熱爆話題開罐研數所社區社區專題18區新聞隱形香港社區伙伴好食玩飛食玩買旅遊中國即時中國大國小事藝文中國中國觀察台灣新聞藝文格物一物形而藝文哲學第二身扭耳仔影像紀實動感影像熱話攝影界訂閱《香港01》周報01線報關於我們01招聘廣告查詢01App常見問題聯絡我們私隱聲明條款及細則香港01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21登入/註冊首頁港聞娛樂生活觀點國際經濟體育女生科技玩物熱話社區好食玩飛中國藝文格物影像訂閱《香港01》周報01線報關於我們01招聘廣告查詢01App常見問題聯絡我們私隱聲明條款及細則香港01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21【文化】國術/武術:一體兩面還是南轅北轍?武備志撰文:李開泰2018-11-3019:47最後更新日期:2018-11-3019:47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及至近代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曰「國術」。

久而久之,「國術」就跟「功夫」、「武術」等符號趨同,甚至被視為「傳統武術」的代稱。

既然兩者的意思一樣,為何當初又要創造出「國術」這個牌頭,並指令各地的武術組織沿用?在武術文化以外,它還有甚麼政治與歷史的涵義?由民間體育到「強國強種」中國的武術文化早在戰國年間便已經出現,當時被稱為「技擊」,意謂在戰場使用的攻防格鬥之術。

後來武術的技法慢慢流入民間,並增添了文娛藝術的元素,故在漢代又名「武藝」。

至於「武術」一詞,則是出在南梁太子蕭統的詩作《皇太子釋奠會》,其中有言: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庶士傾風,萬流仰鏡南京中央國術館創辦人——張之江,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FPEpso故此,武術的內容從來都不止於拳腳搏擊。

而隨著時間推演,武術文化亦愈來愈偏重民間發展,官方組織很少對它進行過整合或宣傳,反是採取一種近乎貶斥的態度。

這些因素合起來,就令到「武術」的定義長期處於混雜狀態。

及至清末年間,上流社會對武術的觀念開始改變,梁啟超便曾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寫過一部《中國之武士道》。

該書提到中國的武俠文化自古有之,他們的道德價值觀亦與主流思想一脈相承。

透過學習武俠的行事準則,國人將可文明精神、野蠻體魄。

在這種新思想的主導下,武術不再被視為下三濫的民間玩意,反而跟「強國強種」的民族願景日益扣連:「國術」一詞便是由此誕生。

按照武術史學者楊祥全先生的考證,「國術」這個稱謂最早見於1918年,當時的「上海第一公共體育場」設置了一個「國術部」。

翌年,四川省又創辦了「重慶冀蜀國術館」。

1920年,大東書局出版了武術學者吳志清所著的《科學化的國術》,象徵著「國術」逐步進入公眾視角。

當然,真正令「國術」成為社會共識的人,還是要數南京中央國術館的張之江。

他本是軍方將領,曾因患病而半身不遂,卻在習武後痊癒。

自此,他認定練武可助國人除掉「東亞病夫」的帽子,實現「強國強種」的宏大夢想。

他向國民政府申請成立「武術研究館」,並呼籲將「武術」改稱為「國術」。

最終,在他的軍政盟友協助底下,南京中央國術館於1927年11月創立,「國術」正式成為了官方用語。

此後,但凡由南京政府管理,或以中央國術館為藍本的武術機構,便大多沿用「國術館」的銜頭。

而民眾則日漸將「國術」與「武術」等同,至今未變。

 政治與歷史的產物縱上所述,若果要嚴格遵從「國術」的詞義,那它就不只是一項文化活動,而是在特定時空下的政治及歷史產物。

首先,它必須包含著「強國強種」的社會願景,而這個「國」又特指「民族國家」(NationState),並不是單純是文化意義上的中華民族。

在具體操作方面,它是要建立一個類近於日本的現代民族體育系統。

事實上,當日梁啟超所撰的《中國之武士道》,本就是啟發自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所以「國術」不獨是一個體育概念,更是一個教育體系。

翻開中央國術館的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