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骨折 | 開放骨折

「開放性骨折」意指骨折部位的皮膚及附近的軟組織因傷撕裂,導致斷骨外露。

骨折血腫是細菌滋長的媒介,一旦與外來的細菌接觸,細菌便會由此擴散,造成感染。

主頁關於我們創傷及疾病種類香港骨科專科簡介傳媒專訪聯絡我們中|EN疾病開放性骨折概說解剖結構成因手術治療復康訓練概說「開放性骨折」意指骨折部位的皮膚及附近的軟組織因傷撕裂,導致斷骨外露。

骨折血腫是細菌滋長的媒介,一旦與外來的細菌接觸,細菌便會由此擴散,造成感染。

解剖結構人體骨骼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開放性骨折,當中在下肢的脛骨上最為常見。

脛骨的構造特別,外圍軟組織不多,因外傷而引致開放性骨折的機會因而較高。

成因低衝擊力的創傷(例如跌倒和滑倒)或高衝擊力的傷害(如從高處墮下或交通意外),都可導致開放性骨折。

衝擊力愈大,連帶導致大片軟組織受損,細菌感染的機會就愈高;截肢比率也因而較高。

現時醫學界常用「Gustilo&Anderson」分類法來評估開放性骨折的嚴重程度。

這種方法按衝擊的力度、軟組織受損的嚴重性和骨折的開放程度來區分個案。

在高衝擊力創傷下劃分成三類骨折,其下再有三項分類,依骨折部位的軟組織覆蓋率高低,以及有否出現血管創傷為衡量基準。

嚴重骨折的個案中,例如3C分類,細菌感染率由25%至50%不等,截肢比率高達42%。

手術治療開放性骨折的個案都應即時進行手術治療,目的在於透過清創(不斷和徹底地清潔和清除傷口所有受損的、壞死的組織及骨折碎塊)和清洗(利用生理鹽水沖洗和清潔健康的組織)傷口,以及處方合適的抗生素療程,防止及治療細菌感染。

骨折部位或需暫時利用外固定器來復元體位,水平和長度。

穩定骨折部位,有助改善循環和淋巴回流,減少浮腫,更有助於進行傷口護理和鎮痛治療。

 傷口應保持外露,以便定時進行清洗和監察跟進。

清潔和沖洗的程序或需要每24至72小時進行一次,直至傷口潔淨為止。

 有時或要替受傷的軟組織施行植皮、或皮瓣等覆蓋等手術程序,儘早覆蓋骨折部位,以防感染院內病菌。

當包圍骨折位置的軟組織情況穩定後,便可考慮使用根治性骨折固定器;亦可考慮使用髓內釘和內置鋼板等內固定器械。

有時候,若骨折或軟組織狀況不適宜施行內固定手術時,則可考慮使用外固定器械作為根治性固定器械的選擇。

在開放性骨折來說,骨質久不癒合或不能癒合的情況十分普遍,病人或需要接受骨移植手術來促進癒合。

復康訓練骨折部位的軟組織及傷口情況一經穩定,便可展開復康治療,防止關節僵梗,促進受傷肢體的活動能力。

由於開放性骨折的個案一般都要配合多次的手術治療,復康訓練往往因而受到阻延。

病人樂觀的態度、信心和毅力,以及能否堅持訓練才是肢體復康的關鍵。

 黃俊華醫生返回頁首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