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不適必知護膝要訣 | 膝關節置換術復健

我都換完膝關節了,為什麼走路還會痛?蛤……手術後還要做復健?」「 不是開完刀就好了?為什麼我的膝蓋還腫痛熱?」「為什麼醫師...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專欄醫生這樣說減緩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不適 必知護膝要訣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76,0462019/05/10·作者/陳怡嘉·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我都換完膝關節了,為什麼走路還會痛?蛤……手術後還要做復健?」「不是開完刀就好了?為什麼我的膝蓋還腫痛熱?」「為什麼醫師說我手術很成功,片子也很漂亮,我還是得拿拐杖走路?」張伯伯拿著助行器,走進診間滿臉愁容!許多長者寄望人工膝蓋關節置換手術後,能夠疼痛完全改善,健步如飛。

一旦發現術後還無法馬上正常行走,或是還有疼痛腫脹,常常很失望。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過程,也需要復健治療處理,讓術後成果更佳!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延長,支撐我們走路的膝蓋使用期也就越久,家中年長者在過往農業時代蹲跪姿勢特別多,常常又缺乏保護膝蓋的正確觀念,膝蓋軟骨的磨損增加,關節退化也就無法避免了。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通常會先給予口服藥物治療,關節針劑注射、復健治療(包括運動治療),而太嚴重的膝關節退化(如圖一)影響生活品質,此時就需要進行人工膝蓋關節置換手術了。

(圖一)人工膝蓋關節置換術後的復健分為術後住院期及返家復原期術後住院期:術後第1天:可在床上做股四頭肌的訓練:平躺,膝蓋伸直往下壓,維持6~10秒鐘;做30下(如圖二)這樣的動作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同時不會影響到關節內部穩定。

(圖二)術後第2天:開始使用連續被動運動機器(CPM),角度約在30度,之後視情況每天增加10度。

另外也可以自己在床上練習膝關節來回彎曲伸直的動作(維持腳跟在床上)術後第3天:拿助行器下床活動(負重程度請依醫師指示),並繼續術後第一、二天的自主運動。

術後1週:大多可出院了,膝蓋可以彎曲目標應達90~100度。

 而在這段術後期間,膝蓋常是又腫又熱,則可用冰敷方式來降低發炎與疼痛。

(推薦閱讀:人工膝關節術後疼痛,中醫幫一把)返家復原期:術後4週內:前述運動加上膝關節彎曲/伸直活動都要持續進行,骨盆核心的肌力訓練也都可以開始進行(如圖三)。

(圖三。

側躺,將騰空的腳依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各五次就像在空中畫圓。

身體(包括骨盆)垂直地面,不能晃動。

)術後4~6周:可以開始輕微的阻力訓練(如圖四)。

(圖四)術後8週:不再有明顯的腫脹發炎,可開始固定式腳踏車(由輕阻力開始),再逐步增加阻力訓練,包括貼牆蹲馬步,也可以利用溫水泳池,在其中水的浮力可減少膝蓋壓迫,水的阻力則提供肌力訓練。

若是復健進展良好,可能兩個月左右可不使用步行輔具。

否則手術後三個月內仍應使用助行器(walker)幫助行走。

術後6個月:可進行爬山、慢跑等運動,回復到正常生活。

(推薦閱讀:「最傷膝關節」排行榜是這三個動作)別以為手術過後 馬上就能健步如飛有些長輩在術前已有下列情況,導致術後恢復狀況不如預期或進程延後:關節退化時程太久,已經合併明顯膝關節攣縮變形。

因慢性膝蓋痛而長期活動量不足,導致雙下肢萎縮,背部核心肌群、心肺耐力也受影響。

 而術後如果沒有依照醫師指示,適當使用助行器,易導致膝蓋及下背痛。

透過復健評估與治療,可紓解關節置換術後行走的不適,而循序漸進的下肢肌肉耐力與核心肌力、心肺耐力訓練,能讓病人盡快回復到正常生活功能。

 體重過重、腳型歪斜 膝關節退化原因多元而另一邊尚未手術的膝蓋本身多已有退化,畢竟「天然的尚好!」希望不要又走到換關節的宿命。

應評估其生物力學,是否體重過重?是否核心及下肢肌耐力不足?是否腳型有問題,導致下樑不正上樑歪,而加速膝蓋軟骨磨損。

這些部分可以採體重控制、加強肌力訓練、製作量身訂做鞋墊以矯正生物力學的軸線……等方式減輕膝蓋不正當受力。

而這些對策當然也都可以延長膝關節置換的使用期限!其實,不僅是術後,更可以在術前就進行準備工作。

術後肌肉萎縮是無法完全避免的,我們如果能在術前先行「存糧」,術後就仍可維持戰力。

在術前先進行雙下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