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成癮觀點:減害治療模式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挑戰成癮觀點:減害治療模式

作者:佩特.德寧、珍妮.利特、艾迪娜.葛利曼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01日
ISBN:9789576936876
語言:繁體中文

  在這本書裡,作者介紹了廣義的減害觀念,不僅限於處理靜脈藥癮者的問題,其基本概念也可擴及運用於其他藥癮或酒癮。書中也有不少實例,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讓讀者了解什麼是減害、如何克服成癮物質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有豐富的參考資料。希望此書能讓大家了解,減害概念已是世界趨勢,就法律觀點而言,藥癮者是犯人;但就醫療觀點而言,是病人。藥癮者的問題,也是人性的問題,因為人性都有弱點,有些藥癮者可能一時好奇受到引誘,或基於同儕義氣而嘗試毒品,並非真的想施用毒品,往往上癮後才發現為時已晚。
  「減害」不認為戒癮是改善關係的必備基礎;也不相信「成癮者」必須「陷入深淵」才有動機做正向改變。減害建議你逐漸改變用藥行為、改善因應技巧,才是務實和合理的目標。本書「減害」的理念及「動機式晤談法」是藥癮者的另一扇窗、另一道光!作者以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出如何幫助藥癮者修正他們跟藥物關係的方法,讓他們有能力掌控藥物對他們造成的影響。這種嶄新的思維不僅務實,成功率也比較高,值得推薦給想要幫助藥癮者的人。
  期待人一夕之間改變複雜的行為並不實際,任何侷限於「全有或全無」的選擇,忽略了人們如何做改變的真實面。減害建議你平衡看待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以及在你與用藥者的依附之間取得平衡,容許自己好好照顧,同時在你設定限度時擁有慈悲心。
  本書值得所有與藥物議題相關的人研讀,對於執法者、醫事人員、心理衛生及物質濫用專業人員等關心此一議題的人而言,可促進對原有治療或戒治模式的傳統做法,以及帶來的絕對性、標籤化效應重新省思。
誠摯推薦
  本書介紹的是如何好好使用、如何好好生活、如何減少傷害,值得大眾閱讀及參考。
束連文(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療部成癮防治科主任)
  減除毒害的工作仍有漫漫長路,減害計畫需要更多人持續關注與宣揚。此時,本書出版顯得格外重要且深具意義。
郭旭崧(本文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
  本書「減害」的理念是藥癮者的另一扇窗,另一道光!值得推薦給想要幫助藥癮者的人。
陳宜民(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及社會醫學科教授)
  本書彌補執法者和用藥者兩造對立之間的落差和嫌隙,提供另一個值得思考與探索的解決方向。
鄭安雄(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司司長)
作者簡介
佩特.德寧博士(Patt Denning.PhD)
  為美國臨床心理師,現任美國減害治療中心(Harm Reduction Therapy Center)臨床服務與訓練主任。一九七二年起,作者從事特殊教育工作,服務精神疾病與濫用藥物者。她在舊金山擔任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療方案主任,服務多重疾病患者,在公眾健康診所擔任心理衛生門診服務團隊主任,該社區有許多人感染愛滋病。一九九三年,她開始個人執業,為受情緒困擾、需要專業人員處理藥物與飲酒問題的人提供服務。佩特為美國減害心理治療的主要發展者之一,在全美各地訓練專業人員,藥物資訊專責群(Partnership for Responsible Drug Information)提名為雙重診斷的大眾媒體宣傳專家。著有:《減害心理治療實務:另類成癮治療方法》(Practicing Harm Reduction Psychotherapy: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Addictions)。
珍妮.利特(Jeannie Little,LCSW)
  為美國具合格證照的臨床社工師與團體心理治療師,也是減害治療中心的執行長。她從事家庭暴力、家庭與兒童、成人精神疾病、藥物使用與遊民工作長達二十五年,專長為團體治療,針對遊民、有精神疾病的物質使用者發展出團體治療方案;此外,針對有情緒、藥物、飲酒問題者發展長期的治療團體。她訓練其他專業人員有關物質依賴、雙重診斷、減害、物質濫用團體治療等議題,亦在門診診所、外展與聯誼中心、個案管理方案、多重診斷個案收容中心擔任員工的在職顧問。曾撰寫有關雙重診斷者治療團體與減少傷害的文章與論文。
艾迪娜.葛利曼(Adina Glickman,LCSW)
  為美國具合格證照的臨床社工師與團體心理治療師,服務受情緒困擾、藥物和飲酒問題的成年人長達十五年。她是史丹福大學同儕與課業支持服務助理主任,開設批判思考與學習技能課程。自從擔任治療師以來,艾迪娜在實務工作運用減害的基本理論。另外,她在舊金山灣區進行少許私人性的治療。
譯者簡介
謝菊英
英國約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碩士,現為愛滋實務工作者。
蔡春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現為愛滋教育工作者。
管少彬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化工碩士,現旅居紐西蘭。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