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照護Aoi Care:小規模多機能+自立支援,讓人信賴的社區型新照護模式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葵照護Aoi Care:小規模多機能+自立支援,讓人信賴的社區型新照護模式

作者:森田洋之加藤忠相
出版社:太雅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ISBN:978986336246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88元

加藤忠相二十五歲創辦了葵照護,現在四十多歲。
葵照護代表著:以小規模多機能居家照顧、團體家屋為主軸,
強化社區營造的同時,提供長者自力支援的服務。
二〇一二年榮獲「第一屆神奈川福祉服務大賞」最高榮譽。
葵照護所推動的照護風格廣受各大媒體雜誌報導。
其中包括NHK「早安日本」、NHK節目《專業工作的風格》、
富士電視台「獨家報導!」、神奈川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等。
他的影響力也延展到今日台灣的居家照護、長照政策走向了。

  ★我們正面對著人類前所未有的高齡化社會。這是一個既無前例,亦無正解的險峻世界,「你」才是銀髮醫療照護的決策者。這本書不只是為照護者與照護單位而寫,任何關心長照政策、夢想在自己社區、居家快樂地終老者,都需要認識什麼是「葵照護Aoi Care」,一起成為高齡化社會社區營造行列的一員。

  ★「葵照護」這種小規模多機能的據點,若能遍布各縣市,身體機能衰退的長者,特別是失智老人,就可以在居家+機構+醫院三者之間,因時制宜地運用,尊重長者意願回歸居家生活,在家屬與照護人員陪伴下終老。

  ★本書輕鬆易懂,以類似研習會上課的場景,由森田洋之醫生邀請加藤忠相來照護中心上課,兩位虛擬學員角色十分逗趣,還配上漫畫,常常30秒就讓你恍然大悟葵照護跟傳統照護的區別是什麼。

  本書精采重點

  ◆終極目標在於信賴關係

  傳統的照護世界,讓人覺得一旦住進醫院或機構,就很難回歸居家生活。在居家、醫院/機構之間那個充滿未知、令人畏懼的鴻溝,在葵照護中變成:在具備傳統人際關係的社區裡,發展「小規模」的機構,長者依舊晚上回到家裡;若是長者生病,由相同的機構、相同的工作人員,提供居家照顧與寄宿之間沒有明顯區隔的「多機能」服務。站在長者的立場,這是最信賴又有歸屬感的關係;對照護員來說,心態上他們不是照顧病患,而是照護像家人一樣的長者。

  ◆光靠操作手冊無法實現自立支援

  什麼是自立支援?就是讓長者做他們能做的事情,從療養照護──「使人失去自由與陷入依存的作法」,走向自立支援──「由個人主動追求自信與平等,從旁提供支援的作法」。也就是協助長者聚焦在「自己做得到的事情」,讓長者對自己更有自信、更加自立。本書分享多個葵照護服務過的案例,包括住在垃圾屋內讓鄰居困擾的老人。

  回到第一個重點,要降低「自立支援」第一線的照護風險,首先必須與當事人和家屬建立良好的信賴關係。這才是規避風險的最佳選項。

  他們並非只是為了符合政令的操作手冊來應付工作,達到收費與評鑑標準即可,而是將心比心,以追求讓長者安心快樂為標準最高準則。所以書中提到他們不鎖門、不規定長者固定的作息、依個案的時間和需求,以靈機應變的方式實現高自由度的自立支援。書中也有多位照服員分享個案,包括陪伴臨終前的長者去泡湯圓夢的故事。

  ◆強化社區參與

  「小規模多機能」或是「團體家屋」是社區型照護服務,也是在地老化的配套措施之一。為了讓長者能與社區有更多的互動,同時不遭社區孤立,就需要很多創意,葵照護認為即便照護的是失智症,依然希望當事人能夠善用自己的所長,積極地站出來與社會互動,同時也希望社區的居民與孩童願意支持長者。這個理想怎樣落實呢?葵照護的爺爺奶奶柑仔店、菜園、咖啡館、公共空間就是好例子。

感佩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
  余尚儒/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
  林玉琴/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服務部副部主任
  林金立/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紀金山/「好好園館」「有本生活坊」創辦人
  涂心寧/社團法人愛福家協會 總幹事
  陳正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陳良娟/臺東聖母醫院院長
  陳靜敏/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老年學研究所教授
  黃淑德/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
  簡月娥/臺北市天母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主任

作者簡介

森田洋之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橫濱,一橋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宮崎醫科大學醫學院。曾任北海道夕張市立診所所長,目前主要在鹿兒島縣從事研究、寫作、看診等工作。二〇一一年參加東京大學研究所H-PAC千葉暨夕張研究小組,研究夕張市的醫療環境變化。在二〇一四年參與的TEDxKagoshima活動中,演說「醫療崩壞的進程」而受到矚目。同年發表研究論文「夕張市高齡人口人均醫療費用支出減少的原因分析」(社會保險旬報)。二〇一五年出版「源自破產的奇蹟—向當今夕張市市民學習。」他目前是日本內科學會認證內科醫師。南日本Health Research Lab (健康研究實驗室)負責人、鹿兒島醫療照護學習營,社區營造部長。

加藤忠相

  現任株式會社葵照護代表取締役社長。

  一九七四年出生於神奈川縣藤澤市。東北福祉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畢業。大學畢業後任職於橫濱市的養護機構。在第一線照護工作的現況衝擊下,三年後離開職場,二十五歲創辦青流照護(株)。以小規模多機能居家照顧、團體家屋為主軸,強化社區營造的同時,提供長者自力支援的服務。二〇一二年榮獲「第一屆神奈川福祉服務大賞」最高榮譽。葵照護所推動的照護風格廣受各大媒體雜誌報導。其中包括NHK「早安日本」、NHK節目《專業工作的風格》、富士電視台「獨家報導!」、神奈川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等。

譯者簡介

陳湘媮

  全職自由譯者,具10數年的口、筆譯經驗。長年專職從事長照、保健、藥證、生技、太陽光電等領域的口、筆譯工作。擔任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特約口譯。譯有《不用再收!隨意丟 不會亂的定位丟丟收納法》、《50歲起,為了過得更好的斷捨離練習》。

  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前言】
【漫畫】小規模多機能
【課程一】照護的終極目標在於「建立人際關係與信賴關係」
【專欄】加藤忠相
【專訪】小池魅由希(葵照護員工)
【課程二】光靠操作手冊無法實現「自立支援」
【專訪】下河原忠道/銀髮專用服務住宅—銀木犀
【專訪】椎名萌(葵照護員工)
【課程三】強化社區參與!
【專欄】佐佐木真由美(葵照護員工)
【後記】森田洋之
※專訪單元的「銀木犀」,是一個得到社區居民壓倒性支持的銀髮住宅,更連續兩年獲得日本入住率第一的殊榮。他由衷肯定加藤忠相對他的影響,兩人有深厚的交往。本文由森田洋一醫生訪談經營者下河原忠道,是本書精彩單元之一。

推薦序

操作手冊無法實現的照護終極目標

  104年長照服務法公布,首次出現「小規模多機能」這類型的社區長照服務機構,我也受聘成為該服務推動的輔導委員。說實話,一開始委員們皆不全然了解其服務內涵,「憨膽」地接受這委託是期待能讓如此人性化的照護理念在台灣落地生根,長出適合我國人的「小規機」。至今,截至106年4月統計,全國已有19縣市,共40個單位開始提供服務。但,我們的小規機是不是有符合「在具備傳統人際關係的社區裡發展小規模的機構」及「由相同的機構、工作人員、提供居家照顧與寄宿之間沒有區隔的多機能服務」的兩大元素? 據我所知,是沒有明列在我輔導任務中要發展出來的「操作手冊」中的。

  本書介紹「葵照護」的日常,除了說明其服務規模(29人內)、服務內容(日間照護結合多樣化居家服務,進而視需要提供住宿機能)、給付理念(包裹式給付),更提供數個Day Service+ Home Service+ Short Stay案例的介紹。透過故事的導引與工作人員的分享,服務的規畫不再是設置標準或操作手冊所述硬梆梆的文字,也不會是我們在向政府申請補助打造一個菜園的冷冰冰的企畫書,或是擔心家屬投訴而以「認同但不切實際」為藉口的不作為。「葵照護」的服務讓照顧機構是為照顧長者生活而設立,給長者的服務是因長者的需要而「多機能」;不是為職員存在而由日間照護「併設」居家服務與短期住宿。所以,個人雖然已完成給輔導機構的操作手冊,看完本書後,我要不負責任的大聲疾呼:操作手冊是無法實現照護的終極目標的,我們「放手做就對了!」

推薦人:陳靜敏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老年學研究所 教授
▲台灣護理學會 副理事長
▲台灣長照護理學會 常務理事

翻轉照護觀念,建立人際與信賴關係

  兩年前我們在森田洋之醫師引介下,第一次走訪葵照護(Aoi care),當時便大為震撼。

  我們在日本參訪的時候,時常刻意帶著「孩子」同行,其實是有特別目的。帶小孩去參訪所謂「很厲害、很有名」的老人照顧機構,試驗看看,到底有多少能耐應付小孩呢?

  開始聽加藤先生說故事沒多久,葵照護的老人們(九成以上失智)開始和我家孩子一起踢球。坐在老人家旁邊,肚子大大慵懶的美女,好像老人家的孫女,其實就是工作人員(椎名女士)。葵照護刻意打掉圍牆,成為孩子們上下學的「通道」。下課的小學生,擠滿二樓書法教室,這件事我親眼見證。

  葵照護沒有時間表(操作手冊),分不清楚誰是工作人員、家屬或長輩。可以在這邊接受臨終照顧。亂中有序,是我對葵照護最大的印象。

  本書透過虛擬課堂方式,讓我們了解照護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人際關係與信賴關係」。透過許多經典的案例,講解「自立支援」的實務操作。如何營造自己,成為貼近社區的照顧空間。營造人與人,人與社區,社區與生命,產生有機的連結。對我來說,加藤先生創造出一種有機的照顧(Organic care)。

  葵照護和在宅醫療一樣,有共同的核心價值,那就是支持在「家」生活到最後。最大的價值,是照顧觀念的翻轉。翻轉「慣行」的療養照護,創造「有機」的自立支援。

  希望葵照護是日本的現在進行式,台灣的未來式。

  誠摯向台灣社會推薦本書。
 
推薦人:余尚儒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 都蘭診所所長

信賴關係,是最好的品質!

  2013年去日本學習自立支援時,機構的社長問了我一句話:「您們的品質是什麼?」我很認真的解釋台灣有評鑑,專家學者三年來一次,依好幾百個指標與標準,評分優、甲、乙、丙……他很認真的聽完後說:「所以你們的品質是由別人來決定的?那你自己覺得你們的品質是什麼?」當下我愣住了,反問他們怎麼界定品質?他說他們會問職員,願不願意讓母親入住進來,如果願意,那就是好品質。

  這句話讓我把過去20年的經驗一瞬間歸零!

  這幾年常被問到:「鼓勵長輩走路,跌倒了誰負責?」「不約束起來,長輩拔管還要再插回去,很不人道耶」「人力增加多少?離職率是不是大增?」「怎麼與家屬溝通?」台灣長照界一直努力想提升,但陷入在人力不足、成本提高、糾紛頻傳的囚徒困境中勉強維持,而照顧關係裡的三個人,工作者、長者與家屬都痛苦不堪,我們要怎麼走出這惡行循環呢?

  日本長照界也面臨相同的問題,經過近20年的發展,他們越來越確定,一個能讓長者自主選擇想要的生活的服務場域,能夠降低糾紛,讓照顧關係裡的人都重新有笑容與成就感,進一步降低整體的照顧負擔, 2018年日本介護革新重要政策,推動「自立支援」就是重要策略。

  葵照護(Aoi care),是日本自立支援照顧的典範模型,這本書,讓我們更能理解自立支援、能力回復與復建的不同,更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照顧的理想與價值。

推薦人:林金立
▲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學門講座教授

【加藤忠相與葵照護的故事】 第一線的照護印象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當我以體驗志工的身分踏入養護機構的那一瞬間,眼前的景象對我造成的衝擊,直到現在仍記憶猶新。當時的景象徹底顛覆了自己過去對老人之家的那種「跟爺爺奶奶喝茶的溫馨印象」。或許當年我所任職的養護機構,比一般的機構更極端也不一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眼前的光景盡是一些讓我質疑,機構到底是為了照護老人而設立的呢?還是為了某些人而設立的呢? 倘若問一般人,設立老人照護機構的目的何在?相信多數人都會回答「為了照顧長者的生活」。或許有些人會更直接了當的回答,為了家屬。然而我個人的印象卻是「為了職員而存在的職場」。工作就只是按照上司給的幾張操作手冊執行任務。發茶點、換寢具、引導長者上廁所、換尿布、準備餐點、協助長者用餐……明明是長者的生活空間,卻以業務工作或機構運作的方便性為優先考量。沐浴方面,每週排兩天洗澡日;餐飲方面,只給長者一個小時用餐,超過時間就將餐點收掉。最令人啞口無言的是,竟還規定了協助如廁的時間。長者明明可以到廁所去如廁,卻為了配合規定的如廁時間,而必須包尿布。難道所謂的工作,只要冠上福利或照護的名義,就什麼事情都可以做了嗎?當時的我心裡一直有這樣的疑問。從事照護工作期間,常有人會對我說「你真了不起」,或「你好辛苦」,我心想領人薪水,哪有不辛苦的呢?總之對於第一次的照護體驗,殘存在個人心中的那些不協調感實在太強烈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