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棍球 | 長曲棍球

中国大陸, 棍网球、长曲棍球. 臺灣, 袋棍球. 港澳, 棍網球. 男子袋棍球競賽. 袋棍球(Lacrosse),是一種使用頂端具有網狀袋子的長棍作為持球工具的團隊球類運動。

袋棍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袋棍球」的各地常用別名中國大陸棍網球、長曲棍球臺灣袋棍球港澳棍網球男子袋棍球競賽袋棍球(Lacrosse),是一種使用頂端具有網狀袋子的長棍作為持球工具的團隊球類運動。

起源於北美原住民部落,原本不限人數,最多可達雙方各一千餘人。

移民至此的法國人發現後,加以改良並制訂規則,因而形成今日的狀態。

得分的形式是把圓球射進對手的龍門內,勝利歸於入球較多一方,而比賽時,球員要求用棍子來傳、接和運球。

防守以阻止對手射門及讓對手所持的球從棍的網子內跌出來為主,守衛容許用手持的棍來擊打對方,身體的碰撞,或者站在恰當的位置,來進行合法的防禦。

袋棍球有四種主流玩法:室外男子、室外女子、室內男子以及軟式袋棍球的比賽。

主要流行於北美地區,加拿大將本運動比為冰球,是該國的夏季國球。

目錄1歷史1.1源起1.220世紀後的發展2型式3草地袋棍球3.1球員3.2玩法3.3犯規4國際賽事5組織6外部網站歷史[編輯]源起[編輯]古印地安人球賽發明袋棍球的人以及第一次的袋棍球比賽已經無從稽考,但起源自居住於美洲的原住民卻是不爭的事實。

最早的袋棍球活動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不過之後經過多次的改變。

根據有跡可尋的古人版本,每一隊的人數由100至1,000名男性在500碼至幾哩長的草地上比賽,一次這類型的比賽往往歷時兩至三日,由日出到日落。

古人用這種球類比賽來表達對造物者的感謝,他們視為一種偉大的儀式。

早期的袋棍球在部落群以神聖的意義和社區中無可取代的地位多年來佇立於美洲大陸上。

年輕的男性以能代表自己的部族比賽為榮,是戰士的最高榮譽,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袋棍球是一項對肉體和精神上的無比鍛煉,在他們的圈子裏,參加比賽是為了對造物主的尊敬,或者會形容為「造物主的遊戲」。

1637年,一名法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在易洛魁聯盟的部落看到袋棍球比賽,亦是第一位歐洲人描述這競技。

1856年,一名加拿大牙醫成立了蒙特婁(Montreal)袋棍球俱樂部。

1867年,該名牙醫將原始的袋棍球玩法推向現代法。

如:比賽的時間大幅縮短,不再是幾日幾夜;每隊出場人數縮減至12人。

比賽形式類似現代的打法。

所以該名牙醫可以稱謂「現代袋棍球之父」。

而同年就進行第一埸修改了的比賽。

在接著的20世紀,這運動開始在北美的高中,學院和大學萌芽。

袋棍球曾經列為1928及1932年奧運會的表演項目。

20世紀後的發展[編輯]國家袋棍球聯盟(NLL)的比賽場面20世紀初的美國,袋棍球只是活躍於美國東岸的地區性運動,例如在麻省、紐約、北卡羅萊納州、賓夕法尼亞州,以及弗吉尼亞州。

到了20世紀中後期,袋棍球開始向西岸發展,紮根處有中西岸的奧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而西岸就有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加州和華盛頓州等。

袋棍球運動通過了當地人的大力推廣,在剛過去的20世紀,成功在美國境內各地不斷發展,尤其以中西岸一帶風氣最盛行。

順帶一提,袋棍球運動同時亦在加拿大各個省份大受歡迎,包括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曼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亞伯塔省、卑詩省,以及其他省份等。

這項運動除了得到全國的高中、大學及青訓計劃的支持外,亦在媒體間漸漸地增加了曝光率。

現在越來越多人認識了袋棍球,使由全美大學體育協會舉辦的袋棍球總決賽的觀眾入座率在該會其他的球類總決賽中一直維持相當高的水準。

20世紀之後,袋棍球五度進入奧運比賽,其中在1904和1908年作為正式比賽項目。

1987年和2001年,北美地區分別出現了兩種規則的職業袋棍球聯盟,即國家袋棍球聯盟(NLL)和北美職業袋棍球大聯盟(MLL)。

型式[編輯]草地袋棍球室內袋棍球軟式袋棍球草地袋棍球[編輯]男子袋棍球場地男子袋棍球球棍(頂端部分)草地袋棍球是一項體能和心理質素需求很高的運動,講求速度、爆發力和身體的對抗性、閱讀球場的思維及作出正確決定的判斷力。

球員[編輯]每隊派出十人應戰,分別是三名前鋒、三名中場、三名後衛及一名守門員。

每位球員都手持球棍。

球員需用棍上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