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骨折都要做手術嗎? | 顱骨骨折

顱底骨折以線形為主,由於骨折線經常累及副鼻竇、岩骨或乳突氣房,使顱腔和這些竇腔交通而形成隱性開放性骨折,故可引起顱內繼發感染。

顱底 ...顱骨骨折一般多由車禍,墜落,鬥毆等引起,有多種情況。

...有一些朋友告訴我,頭部受傷後醫生說頭顱骨有骨折,很害怕,趕快去醫院,醫生說這個骨折沒事,不需要治療。

後又有一些人也是顱骨骨折,醫生說要手術,那是怎麼回事?今天,我要告訴朋友們顱骨骨折了該怎麼辦、要不要治療。

骨折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復位,固定和功能鍛鍊,顱骨因只起保護大腦作用,然後頭顱是球形的,又不需要活動,所以基本符合骨折治療原則,但是有些骨折對顱腦產生影響,所以治療上有些與眾不同。

通過拍片、CT等檢查,發現顱骨骨折了,根據骨折的分類不同處理辦法也不一樣。

顱骨骨折的分類按顱骨骨折的部位,可分為顱蓋骨折及顱底骨折。

根據骨折的形態不同,又可分為:線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洞形骨折及穿透性骨折。

...此外,按骨折的性質,視骨折處是否與外界相通,又分為閉合性骨折及開放性骨折,後者包括顱底骨折伴有硬腦膜破裂而伴發外傷性氣顱或腦脊液漏者。

單純的線形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其重要性在於因骨折而引起的腦損傷或顱內出血,尤其是硬膜外血腫,常因骨折線穿越腦膜中動脈而致出血。

因此,凡有骨折線通過上矢狀竇、橫竇及腦膜血管溝時,皆應密切觀察、及時作可行的輔助檢查,以免貽誤顱內血腫的診斷。

線形骨折常伴發局部骨膜下血腫,尤以兒童較多。

當骨折線穿過顆肌或枕肌在顛骨或枕骨上的附著區時,可出現顳肌或枕肌腫脹而隆起,這一體徵亦提示該處有骨折發生。

兒童生長性骨折:好發於額頂部,為小兒顱蓋線形骨折中的特殊類型,嬰幼兒多見。

一般認為小兒硬腦膜較薄且與顱骨內板貼附較緊,當顱骨發生骨折裂縫較寬時,硬腦膜亦常同時撕裂、分離,以致局部腦組織、軟腦膜及蛛網膜突向骨折的裂隙。

由於腦搏動的長期不斷衝擊,使骨折裂縫逐漸加寬,以致腦組織繼續突出,最終形成局部搏動性囊性腦膨出,病兒常伴發癲痛或局限性神經廢損。

治療原則以早期手術修補硬腦膜缺損為妥。

凹陷骨折多見於額、頂部,常為接觸面較小的鈍器打擊或頭顱碰撞在凸出的物體上所致。

著力點頭皮往往有擦傷、挫傷或挫裂傷。

顱骨大多全層陷入顱內,偶爾僅為內板破裂下凹。

一般單純凹陷骨折,頭皮完整,不伴有腦損傷多為閉合性損傷,但粉碎凹陷骨折則常伴有硬腦膜和腦組織損傷,甚至引起顱內出血。

...(1)閉合性凹陷骨折兒童較多,尤其是嬰幼兒顱骨彈性較好,鈍性的致傷物,可引起顱骨凹陷,但頭皮完整無損,類似桌球樣凹陷,亦元明顯的骨折線可見。

患兒多無神經機能障礙,無需手術治療。

如果凹陷區較大較深,或有腦受壓症狀和體徵時,可於凹陷旁鑽孔,小心經硬膜外放入骨撬,將陷入之骨片撬起復位。

術後應密切觀察以防出血。

成年人單純凹陷骨折,如果面積大於5cm,或者直徑,深度超過lcm,或者伴有神經缺損症狀和體徵,需要手術治療。

(2開放性凹陷骨折常系強大之打擊或高處墜落在有突出楞角的物體所致,往往頭皮、顱骨、硬腦膜與腦均同時受累,而引起的開放性顱腦損傷。

臨床所見開放性凹陷骨折有洞形骨折及粉碎凹陷骨折兩種常見類型。

臨床表現常以局部神經缺損為主。

治療原則是儘早施行顱腦清創縫合術,變開放傷為閉合傷,防止感染,減少併發症與後遺症。

粉碎凹陷骨折:即粉碎性骨折伴有著力部骨片凹陷,常為接觸區較大的重物致傷,不僅局部顱骨凹曲變形明顯,引起陷入,同時,顱骨整體變形亦較大,造成多數以著力點為中心的放射狀骨折。

硬腦膜常為骨碎片所刺破,偶爾亦有硬腦膜完整者,不過腦損傷均較嚴重,除局部有衝擊傷之外,常有對沖性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治療方法與洞形骨折相似。

顱底骨折以線形為主,由於骨折線經常累及副鼻竇、岩骨或乳突氣房,使顱腔和這些竇腔交通而形成隱性開放性骨折,故可引起顱內繼發感染。

顱底骨折絕大多數都是由顱蓋部骨折線延伸至顱底而致,少數可因頭顱擠壓傷所造成。

顱底骨折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常致腦脊液鼻漏及(或)氣顱,使顱腔與外界交通,故有感染之虞,應視為開放性損傷。

腦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須與鼻出血區別,顱底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治療主要是針對由骨折引起的伴發症和後遺症。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