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事小,腓骨肌腱損傷事大,傷一次要躺幾個月 | 腓骨肌肌腱炎

肌束向下移行為肌腱,經外踝後方、跟骨外側面及腓骨肌下支持帶轉至足 ... 研究顯示,當我們崴腳後有77%會有腓骨肌腱炎,25%伴有腓骨短肌腱 ......本文由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李皓副主任醫師原創很多小夥伴而言,崴腳似乎是件很小的事情。

但是,就會有很多人感覺會問,為什麼崴腳後,腳踝外側還一直伴有疼痛,甚至腫脹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平時我們容易忽視、漏診的問題:腓骨肌腱損傷。

啥是腓骨肌腱?腓骨肌腱是什麼東東?通俗而言,就是經過腳踝外側的兩條筋:腓骨長肌(白色箭頭)和腓骨短肌(紅色箭頭)。

...腓骨長肌起自腓骨頭、腓骨上2/3的外側面和小腿深筋膜。

肌束向下移行為肌腱,經外踝後方、跟骨外側面及腓骨肌下支持帶轉至足底,斜行於足的內側緣,止於第1楔骨和第1蹠骨基底部。

腓骨短肌起於腓骨外側面下方,止於第五跖骨底。

他們的功能就是可以使我們的腳向下踩和往外翻,並且維持了腳底的彎弓。

研究顯示,當我們崴腳後有77%會有腓骨肌腱炎,25%伴有腓骨短肌腱撕裂,54%的會出現腓骨肌腱支持帶的損傷[1]。

腓骨肌腱損傷的4個判斷標準因此診斷腓骨肌腱損傷,首要的就是踝關節受傷的病史。

症狀和體格檢查。

症狀就是行走時腳踝外側下方疼痛、腫脹,外翻時疼痛明顯,甚至肌腱脫位、彈響、無法發力。

專科檢查過於專業,在此不多贅述。

但還是要提醒小夥伴們,看病一定要來醫院,醫生一個查體可能比你描述的再詳細都管用,科普文章寫得再好也只是給你一個參考和對疾病的初步認識,絕不是診斷疾病的方式。

影像學檢查。

必不可少,超聲、核磁是評估腓骨肌腱損傷的有效方式。

...肌腱鏡檢查。

當有疼痛等臨床症狀,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不典型時,可以選擇此種檢查方式。

它可以幫助明確診斷,也可以進一步手術治療,但這項檢查是有創傷的。

腓骨肌腱損傷如何治癒?當我們明確腓骨肌腱損傷,該如何治療呢?保守治療仍是第一位的。

包括:早期的冰敷、抬高患肢、加壓包紮、支具的佩戴、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的應用;當疼痛緩解後,可以開始部分負重。

後期可以採用物理治療,例如沖當我們明確腓骨肌腱損傷,該如何治療呢?保守治療仍是第一位的。

包括:早期的冰敷、抬高患肢、加壓包紮、支具的佩戴、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的應用。

當疼痛緩解後,可以開始部分負重。

後期可以採用物理治療,例如衝擊波,超聲波;注射激素目前尚存爭議;有研究顯示PRP(Platelet-richPlasma)注射有較好的療效[2]。

這裡強調一點:如果腓骨肌腱損傷是因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內翻足、腓骨結節凸起等問題引起,病因的治療應該放在首位,不然任何腓骨肌腱的治療將面臨著失敗。

...當保守治療失敗,或者腓骨肌腱撕裂以及腓骨肌腱脫位我們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開放性手術和微創的鏡下手術。

目前開放性手術仍是廣泛應用,腓骨肌腱修補、肌腱固定以及肌腱的移植均需要在開放的條件下完成。

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鏡下手術治療逐漸推廣,例如腓骨肌腱炎症,腓骨小的撕裂、腓骨溝的加深都可以在鏡下完成。

通過上面的概述,相信大家對腓骨肌腱損傷有所了解。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生搬硬套哦,踝關節外側疼痛可不止它一個問題。

總之,出現了問題還是交給我們吧。

...點我分享到Facebook相關文章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平時我們容易忽視、漏診的問題:腓骨肌腱損傷。

肌束向下移行為肌腱,經外踝後方、跟骨外側面及腓骨肌下支持帶轉至足底,斜行於足的內側緣,止於第1楔骨和第1蹠骨基底部。

一、概述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損傷之一,每天一萬人中就有一例踝關節內翻傷。

如此算來,每天英國有5000例、美國有27000例該損傷發生,中國則會有132129該病患者。

醫院急診患者中踝關節扭傷占7~10%[1]。

急性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40%。

據估計踝關節扭傷的發病率可高達急診室就診患者的10%,每天每30000人中就有1例踝關節內翻損傷發生,每年約200萬人發生內翻損傷。

踝關節扭傷可發生於很多運動中。

在某些特定的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男女比例大致相同。

臨床表現外側韌帶損傷最為常見,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