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 @ 張凱昇物理治療師:: 痞客邦:: | 扁平足會怎樣

在回顧文獻研究時,發現扁平足的好發率跟國家或是城鄉間有所不同,尤其都會區比例是比較高的。

功能性扁平足就像是一種文明病,太過安逸的生活環境及過少的運動,會讓身體肌 ...張凱昇物理治療師跳到主文我只會做鞋墊,每天的工作就是做鞋墊,每天被交期追到不要不要的~~~偷偷躲這發牢騷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r06Tue201817:23扁平足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2016年英國的研究,徵招了95位8-15歲的兒童,包含扁平足與正常足,發現扁平足的兒童膝、髖關節與背疼痛的比例較正常足多(Kothari,Dixon,Stebbins,Zavatsky,&Theologis,2016);可能因為下肢關節在步行時,是個閉鎖式(肢體遠端不動、近端動)的連結,所以當足部關節變得扁平時,可能會伴隨其他下肢關節的旋轉,長久在這個扭轉的姿勢下活動,造成軟組織失衡及結構出現問題及疼痛。

通常8-15歲的足型已經大致成型,然後年紀的關係,體重與身高開始增加,如果足弓的穩定度不足,在運動或是高負荷下使用後,便會產生不適或是疼痛。

而這個年紀族群也是常見家長帶著小孩就診的主因之一。

 足部過度旋前可能伴隨脛骨、股骨內轉、骨盆旋轉,造成下肢排列不平衡。

  出現什麼樣子可以預測之後可能會產生疼痛2011年台灣的研究,Chen等學者,徵招了約1600位3-6歲的幼童,並測量其年齡、性別、肥胖程度、關節鬆弛程度、W型坐姿的頻率與扁平足的相關性,發現"雙側扁平足的發生率在3歲與6歲的年齡層中,從54.5%減少到21%",而關節鬆弛、頻繁的W型坐姿、肥胖與扁平足有高相關性;研究發現,在關節鬆弛的兒童中扁平足比例較高,30%的兒童關節過度鬆弛,女生比例更多,關節鬆弛即表示關節穩定度較差,當足部承重時,關節不夠穩,就可能會出現足弓扁塌垮掉。

另外,在W型坐姿下,髖關節維持在非常內轉的角度、脛骨(小腿骨)在極度外轉,而這個時候足部被放在外翻(扁平方向)的位置,研究發現扁平足組中,有W型坐姿習慣的兒童比例較正常組多,學者認為,W型坐姿是造成扁平足的因子之一,父母要避免兒童出現W型坐姿(只有單一坐姿)。

過度肥胖則可能造成足弓受壓過大,導致足弓變扁平。

(Chenetal.,2011) 研究中利用拜登指數來測量關節鬆弛的程度,共5項測試,若出現a項得一分,b-e項左右邊各一分,共9分,4分以上即為關節過度鬆弛。

W型坐姿會讓下肢關節擺在不正常的旋轉及扭轉,可能造成兒童扁平足。

若小朋友若出現較鬆的關節鬆弛度、脛骨向外扭轉(tibialexternaltorsion)伴隨股骨前傾角過大也有造成疼痛性扁平足的潛在風險。

 需不需要治療?許多父母帶著小朋友看診時,會形容小朋友的腳歪歪的、足弓扁扁的,不過這時候小朋友大多不會喊痛;再繼續問下去,就可能說到,小朋友不耐走、走一下就腳痠或是晚上會抽筋、走路笨拙、比較喜歡坐著的活動,以臨床經驗來看,通常年紀較小、比較瘦小的小朋友通常不會痛或沒什麼症狀,不過當年紀、體重增加,強迫走、站的活動變多時,孩子可能就會開始抱怨疼痛或有上述情況出現。

然而,需不需要治療呢?目前還存在許多爭議,有些文獻指出,沒有症狀的扁平足是不需要治療的,而成人後剩下約20%左右的人是扁平足;不過在臨床上,我們會考慮許多因素,例如:● 關節是否過度鬆弛、● 踝關節柔軟度是否開始變緊(不易蹲)、● 家族成員是否有扁平(遺傳因素)、● 肌肉張力是否較低等等,目前還無法排除是不是那最後20%的扁平足。

 2014年Hosl等學者,研究青少年之有症狀及無症狀的扁平足個案,與正常足比較步行時的運動學、運動力學及腳踝關節角度,發現● 兩種扁平足的腳踝被動背曲角度(Dorsiflexion)皆明顯少於正常足(平均11度vs22度)● 在步行時,扁平足會用中足與前足來代償背曲不足,造成中足過度背曲及大拇指活動過大;● 無症狀的比有症狀的受試者,步行中,他們的踝關節吸收了較多的能量(比正常足多),這可能會造成肌肉過度負擔,長久之後產生症狀。

(Hosl,Bohm,Multerer,&Doderlein,2014)  由此研究可以了解,即使是沒有症狀的扁平足,在結構及生物力學上其實都已經產生變化,偏移正中位置,產生疼痛的機率也變高;在客製鞋墊中心,就時常遇到從前小朋友腳雖然扁平,但是不會疼痛,後來因為走、站時間變多,腳便漸漸開始痛了起來;表示當組織受力超過一定程度,又沒有給予足夠時間休息時,發炎疼痛可能就隨之而來。

 另外,2015年英國的研究利用問卷調查,發現扁平足兒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