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開刀常低頭頸部椎間盤突出 | 頸椎間盤突出自然好

椎間盤突出過去好發60歲以上,主因是年紀增長使頸椎或腰部退化,也有較年輕患者因瞬間扭腰、搬運重物或長期姿勢不良等造成。

頸椎共七節,頸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新聞/杏林.診間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開刀常低頭頸部椎間盤突出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1-0309:16聯合報口述/蕭炳昆整理/記者簡浩正蕭炳昆攝影/記者簡浩正我是外科醫師,經常進出開刀房,進行乳癌、甲狀腺治療,甚至腎臟移植等手術,知道病人面對手術的無助感,因此術前溝通不可少。

不過,十年前一次手麻,讓我知道小病不及時就醫,有可能成為大病。

偶爾頸肩痠痛及手麻1990年從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就投入外科,先在北榮擔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國外醫療團援助馬紹爾、再到現在的萬芳醫院。

身為外科醫師,常常得因為開刀而一直站立,更成為「低頭族」,因為低頭才能更專注、仔細檢視患者病灶。

套一句電影的台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那時的我體態比現在豐腴些,如此長期姿勢不良,身體誠實反映實際狀況。

十年前,我在萬芳醫院服務,偶爾感受腰部與頸肩痠痛以及短暫手麻,還有些灼熱感,但因為時間很短暫,一開始不以為意;後來那感覺有些難形容,有點像抽筋,雖不致影響手術,但並不舒服,於是決定就醫。

症狀不嚴重定期復健就醫檢查前,我自己心裡有底,猜想可能是椎間盤問題,但仍先針對症狀查閱可能病因,做了X光等檢查,果然是頸部椎間盤突出(HIVD),所幸症狀不嚴重,不須開刀,定期復健即可,於是我展開了復健人生。

那時我傍晚下班後,一周三次、一次約一個半小時至復健科報到,接受熱療、拉脖子牽引、姿勢矯正治療,緩解過於緊繃的肌肉、養成正確姿勢;同時開始積極運動,例如每天仰臥起坐、手碰腳趾、屈膝蹲下等。

端坐縮下巴改睡軟枕由於我是頸部椎間盤突出,物理治療師特別訓練我端坐時要縮下巴,時間久了自然就比較不容易出現低頭的動作,那姿勢感覺很像新疆舞,讓我難忘。

另外,叮嚀我睡覺時枕頭不要墊太高、且勿趴睡,以免影響頸部靈活度,於是我在房間、客廳沙發與醫院醫師休息室都更換了較軟的枕頭,並改善生活作息。

如此多管齊下,努力近三個月,成果明顯改善,頸部與小指痠麻、抽痛感消除,因固定運動,體態也變得更好。

需久站時就戴護腰經過這次經驗後,我終於明白醫師也是人,也會有職業病,現在的我仍會縮下巴,需久站時也會戴上護腰,來提醒自己腰部挺直,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從醫師變成病人,低頭族是文明病,我們都該改善。

醫學辭典/椎間盤突出脊椎長期承受不當活動時,使關節骨骼及軟組織過度磨損,造成椎間盤軟骨漸漸失去水分與彈性,導致椎間盤退化變形、龜裂或破洞,其內部髓核往外突出,壓迫神經,猶如包有餡料的甜甜圈的餡料外漏,即為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過去好發60歲以上,主因是年紀增長使頸椎或腰部退化,也有較年輕患者因瞬間扭腰、搬運重物或長期姿勢不良等造成。

頸椎共七節,頸部活動度最大部位在第五至六節、再來是第六至七節之間;腰椎則是第四至五節、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之間,這幾處最常發生椎間盤突出。

依突出及壓迫神經程度的不同,患者會產生肩頸痠痛、頸椎曲線畸形、下背痛、四肢痠麻痛、肌肉無力、關節退化等情形,嚴重者更可能大小便失禁。

在治療上,初期若僅有單純麻、痛,可透過熱療、電療、牽引等復健,搭配關節活動度伸展、加強核心肌群運動等改善,藥物則以消炎止痛為主,但如果症狀嚴重或保守治療沒效,可能就要開刀治療。

(諮詢/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蕭炳昆小檔案現職:●市立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專長:●乳癌●甲狀腺●腎臟移植●腹腔鏡手術興趣:運動、閱讀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馬紹爾醫療援助團主治醫師椎間盤突出關節退化肩頸痠痛肌肉無力下背痛延伸閱讀有片!如何舒緩下背痛?復健科醫師教你這樣坐防疫宅在家肩頸腰酸背痛到不能動?中醫「小扁針」有解居家辦公隨興坐!骨科醫師提醒盤腿坐姿最傷這兩處有片!肩痛手麻無力究竟哪裡出錯了?在家視訊就怕肩頸疼痛治療師3招PK不良姿勢WFH居家辦公族照過來物理治療師:3招可治肩頸痠痛後背包揹得腰痠背痛!肩帶寬細有影響,骨科醫師教4重點挑對背包同類文章醫病平台/任人宰割的病人醫病平台/讓我們聽見助產師的倡議醫病平台/在COVID-19疫情下的護理社會力醫病平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