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台中公園.砲台山(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07篇) | 台中公園歷史
台中公園還有一處重要的日本時代的歷史遺跡-台中神社。
台中神社落成於1912年(大正元年), 原位於新富町(三民路一帶),後來才遷至台中 ...[台中市].台中公園.砲台山(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07篇)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607)[台中市].台中公園.砲台山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台中公園中山橋相隔半年,我又來到台中旅遊。
兩次來台中,都是為了女兒。
女兒暑假參加中興大學舉辦為期七天的「生物科技研習營」。
上次來台中接回女兒,當天往返,只在台中市區淺遊兩、三小時而已。
這次提前一天來台中,住宿一晚,因而有較充裕的時間可遊覽台中附近景點。
台中公園,又稱「中山公園」,是我這次台中行,想遊覽的重點景點之一。
我上次遊覽台中公園,已是32年前的往事了。
當時是國中畢業旅行。
「台中公園」之於台中市,就如同「台北公園」(新公園)之於台北市,都是闢建於日據初期的大型公園,歷史已超過百年。
台中公園佔地約二萬六千坪,面積大於台北公園,公園內還有一座「日月湖」,遊客可以划船遊湖。
台中公園內有湖泊,是因為這裡原是柳川和綠川之間的沼澤地,興建公園時,保留一小片自然沼澤地,並加以整建為湖泊,湖水面積約四千坪。
台中公園擁有百年歷史,園內至今仍遺留不少日本統治時代的歷史遺跡。
喜歡歷史旅遊的旅人,在這座公園裡,處處可以發現意外的驚喜。
圖:台中公園湖心亭台中公園最富盛名的歷史遺跡,就是「湖心亭」了。
這座雙併式尖頂的涼亭,是台中市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地標,過去經常出現於風景明信片。
像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對這座湖亭都不陌生。
湖心亭已被列為台中市市定古蹟。
湖心亭建於1908年(明治41年),是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而建造的紀念建築物。
當時台灣總督府邀請日本皇室閑院宮載仁親王來台主持縱貫鐵路通車典禮。
通車慶典的會場就在台中公園。
因此建造此亭做為載仁親王的休憩所。
湖心亭立於湖中小島的水上,初稱「湖亭」,後來又有「弘園閣」、「香閣」之美名,湖亭在水面下採混凝土石柱為支撐,平台以上的建築木造結構,屋頂尖端採四脊圓弧交叉頂的造型,頗具特色。
湖心亭歷經多次整建,一般大眾較熟悉的紅頂白柱外觀,是戰後整修的。
台中市政府進行古蹟修繕時,才將湖心亭的屋頂恢復為早期赤銅色的舊貌。
台中公園東西側各建有木橋通往湖心亭所在的小島,橋名各為「第一橋」、「第二橋」;台灣光復後,改名為「中山橋」及「中正橋」,後來經過改建,中正橋成為鋼筋混凝土製的水泥橋,而改建後的中山橋維持木造型式,外觀較似當年舊橋。
圖:砲台山「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原為兒玉源太郎大理石像)台中公園內有一座日據時代的廣播擴音台(台灣人稱做「放送頭」),磚石結構、銅製屋頂的建築形式,原屬於「台中放送局」所有,設置於公園內,供民眾收聽廣播之用。
目前全台這種廣播擴音台僅有台北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及台中公園內各存一座。
台中公園內也像台北新公園一樣,曾豎立第4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紀念像。
後藤新平銅像位於今日的兒童遊樂場旁,建於1912年(大正元年),如今銅像基座仍在,但已換成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
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像則位於公園內的砲台山,建於1907年(明治40年),也僅剩基座,原址改立一座「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
砲台山是一座海拔僅約89.5公尺的小丘,卻是台中舊地名的起源,已被列為台中市的歷史建築。
台灣民間稱平地上凸起的小丘陵為「墩」,這塊小丘陵是台中市區的最高點,被稱為「大墩」。
於是「大墩」成了台中的舊地名,清朝設有「大墩街」。
直到日本統治台灣,設立台中縣,而將「大墩街」改名「台中街」,「大墩」才演變成為「台中」。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接收台灣,日軍佔領台中時,曾在這座小丘上設置大砲,以防範抗日民眾反攻,這座丘陵因此被稱為「砲台山」。
後來日本人在山丘上豎立了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紀念像。
就在砲台山頂「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旁,有一方形大理石的原始基準點。
1898年(明治31年),日本人開始在台灣實施土地調查,零星設置了一些測量用的基石。
1900年,臨時土地調查局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就在
台中神社落成於1912年(大正元年), 原位於新富町(三民路一帶),後來才遷至台中 ...[台中市].台中公園.砲台山(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07篇)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607)[台中市].台中公園.砲台山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台中公園中山橋相隔半年,我又來到台中旅遊。
兩次來台中,都是為了女兒。
女兒暑假參加中興大學舉辦為期七天的「生物科技研習營」。
上次來台中接回女兒,當天往返,只在台中市區淺遊兩、三小時而已。
這次提前一天來台中,住宿一晚,因而有較充裕的時間可遊覽台中附近景點。
台中公園,又稱「中山公園」,是我這次台中行,想遊覽的重點景點之一。
我上次遊覽台中公園,已是32年前的往事了。
當時是國中畢業旅行。
「台中公園」之於台中市,就如同「台北公園」(新公園)之於台北市,都是闢建於日據初期的大型公園,歷史已超過百年。
台中公園佔地約二萬六千坪,面積大於台北公園,公園內還有一座「日月湖」,遊客可以划船遊湖。
台中公園內有湖泊,是因為這裡原是柳川和綠川之間的沼澤地,興建公園時,保留一小片自然沼澤地,並加以整建為湖泊,湖水面積約四千坪。
台中公園擁有百年歷史,園內至今仍遺留不少日本統治時代的歷史遺跡。
喜歡歷史旅遊的旅人,在這座公園裡,處處可以發現意外的驚喜。
圖:台中公園湖心亭台中公園最富盛名的歷史遺跡,就是「湖心亭」了。
這座雙併式尖頂的涼亭,是台中市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地標,過去經常出現於風景明信片。
像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對這座湖亭都不陌生。
湖心亭已被列為台中市市定古蹟。
湖心亭建於1908年(明治41年),是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而建造的紀念建築物。
當時台灣總督府邀請日本皇室閑院宮載仁親王來台主持縱貫鐵路通車典禮。
通車慶典的會場就在台中公園。
因此建造此亭做為載仁親王的休憩所。
湖心亭立於湖中小島的水上,初稱「湖亭」,後來又有「弘園閣」、「香閣」之美名,湖亭在水面下採混凝土石柱為支撐,平台以上的建築木造結構,屋頂尖端採四脊圓弧交叉頂的造型,頗具特色。
湖心亭歷經多次整建,一般大眾較熟悉的紅頂白柱外觀,是戰後整修的。
台中市政府進行古蹟修繕時,才將湖心亭的屋頂恢復為早期赤銅色的舊貌。
台中公園東西側各建有木橋通往湖心亭所在的小島,橋名各為「第一橋」、「第二橋」;台灣光復後,改名為「中山橋」及「中正橋」,後來經過改建,中正橋成為鋼筋混凝土製的水泥橋,而改建後的中山橋維持木造型式,外觀較似當年舊橋。
圖:砲台山「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原為兒玉源太郎大理石像)台中公園內有一座日據時代的廣播擴音台(台灣人稱做「放送頭」),磚石結構、銅製屋頂的建築形式,原屬於「台中放送局」所有,設置於公園內,供民眾收聽廣播之用。
目前全台這種廣播擴音台僅有台北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及台中公園內各存一座。
台中公園內也像台北新公園一樣,曾豎立第4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紀念像。
後藤新平銅像位於今日的兒童遊樂場旁,建於1912年(大正元年),如今銅像基座仍在,但已換成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
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像則位於公園內的砲台山,建於1907年(明治40年),也僅剩基座,原址改立一座「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
砲台山是一座海拔僅約89.5公尺的小丘,卻是台中舊地名的起源,已被列為台中市的歷史建築。
台灣民間稱平地上凸起的小丘陵為「墩」,這塊小丘陵是台中市區的最高點,被稱為「大墩」。
於是「大墩」成了台中的舊地名,清朝設有「大墩街」。
直到日本統治台灣,設立台中縣,而將「大墩街」改名「台中街」,「大墩」才演變成為「台中」。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接收台灣,日軍佔領台中時,曾在這座小丘上設置大砲,以防範抗日民眾反攻,這座丘陵因此被稱為「砲台山」。
後來日本人在山丘上豎立了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紀念像。
就在砲台山頂「抗日忠勇將士民眾紀念碑」旁,有一方形大理石的原始基準點。
1898年(明治31年),日本人開始在台灣實施土地調查,零星設置了一些測量用的基石。
1900年,臨時土地調查局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