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手術與否取決於出血位置與出血量 | 腦出血自行吸收時間
若是10、20cc這種較少量的出血,動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反而更大,所以醫師通常會觀察,讓患者體內自行吸收血塊,或經評估後,在患者意識清楚的情形下, ...閱讀全文02019年8月21日上午2:27血塊對腦部是一種異物,會造成發炎、形成腦水腫,若有大量血塊堆積在腦部,因為顱內容積是固定的,血塊堆積就會造成顱內壓力上升,腦壓過高又會壓迫到腦幹,由於腦幹是生命中樞,這時就容易危及生命。
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神經外科教授曾漢民、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黃博浩,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並非每個腦出血患者都需要或可以手術。
若出血在額葉、頂葉或皮質下出血,因為位置比較淺層,手術相對容易,把頭骨切開,血水很快引流後,腦壓就可以下降,這類患者運氣是比較好的,比較不會有嚴重的神經學傷害。
若出血在比較深部的基底核、視丘等部位,一旦出血都無可避免出現神經損害,肢體活動一定會受影響,動手術也不一定會改善。
若是10、20cc這種較少量的出血,動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反而更大,所以醫師通常會觀察,讓患者體內自行吸收血塊,或經評估後,在患者意識清楚的情形下,施打溶血劑讓血塊溶解。
若出血量大於30cc就可能讓腦壓高起來,這時手術主要是為了救命,但手術後病人依舊有可能醒不過來或留下癱瘓後遺症。
若出血量在50、60cc,伴隨重度意識昏迷,常常恢復不好,就不建議開刀。
此外,昏迷指數要是小於4分或5分,一般恢復都不好。
昏迷指數最好在10分、11分以上,才會有機會及早清醒過來。
目前手術方式主要分兩種:傳統開顱手術以及內視鏡微創手術,臨床上運用哪種與醫師的技術和偏好有關,不過手術的方式最主要應考量對患者預後的幫助,以預後最好的腦部淺層出血來說,標準方式仍是採傳統開顱手術。
兩種手術方式健保都有給付,不過可能還有部分自費的項目,比如備用的止血劑,若手術中吸掉血塊後發現又出血,就必須使用;此外,開刀前如果裝腦壓監測器,也要自費約2萬元,這項裝置可增加手術的安全性,但健保沒有給付,醫界也數度建議健保應納入給付。
術後最重要的是血壓控制,因為術後最怕48小時內再出血,所以手術後患者需在加護病房觀察2天,若發生再出血,往往比較嚴重,甚至無法再手術。
腦出血病患手術後,若能盡快清醒,才有可能及早開始復健。
患者在手術後若不能清醒過來,多半維持插管,使用呼吸器,過一段時間就必須做氣切。
之後常有呼吸道感染,容易造成肺炎,尤其老年人的風險更高,甚至因此致命。
因此,手術對病人到底是否利大於弊?病人能否清醒?神經學能恢復多少?還是仍得承受半身癱瘓?這些都是面臨腦出血時要不要手術的考量。
腦出血常常造成意識不清及神經傷害如癱瘓、失語等。
治療的目的就是希望盡量減少神經傷害,讓病人能夠完全清醒過來,但遺憾的是,實際上多是不能完全恢復正常。
所以預防非常重要,有高血壓一定要好好治療。
全文請見https://pse.is/JLA53中天快點TV·2天前大叔脖子痛求診!2hrs後「全身癱瘓動不了」…醫急曝「恐怖徵兆」大陸發生一起離譜事件。
浙江一名50多歲的男子因肩頸痠痛而前往求診,未料,卻於2小時後突然全身癱瘓麻痺,差點沒命。
對此,醫師也表示,雖然這樣的病例並不多,但若病情惡化的快速,嚴重者是很有可能喪命的,因此呼籲民眾平時應多家留意身體狀況。
新頭殼·14小時前武漢肺炎》高端入選WHO團結試驗疫苗林氏璧曝結果揭曉時程[新頭殼newtalk]前台大醫林氏璧稍早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美國入境認證需要打過的疫苗中,雖目前沒有高端疫苗,但不久就傳出高端疫苗入選了WHO主導的疫苗臨床試驗(SolidarityTrialVaccines)的好消息。
林氏璧在文中分析了高端在國際競爭上的3大優勢,並表示樂觀的話也許半年左右就會有實驗結果相關資料,可送各國法規單位了。
雖然台灣不少媒體和政治人物、名嘴等,一路唱雖高端,但林氏璧列舉以下幾點,證實高端3大競爭優勢,他表示:1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公司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連加恩,在這幾個月內已經6度受邀線上參與WHO的疫苗相關會議。
而10月25日又多了一次,分享施打高端疫苗後的安全性追蹤資料,以及在《刺胳針呼吸醫學》發表的論文。
他強調,若高端不受到國際重視,「怎麼會屢次應邀分享?(其他與會的多半都是已經EUA的疫苗喔)」2在WH
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神經外科教授曾漢民、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黃博浩,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並非每個腦出血患者都需要或可以手術。
若出血在額葉、頂葉或皮質下出血,因為位置比較淺層,手術相對容易,把頭骨切開,血水很快引流後,腦壓就可以下降,這類患者運氣是比較好的,比較不會有嚴重的神經學傷害。
若出血在比較深部的基底核、視丘等部位,一旦出血都無可避免出現神經損害,肢體活動一定會受影響,動手術也不一定會改善。
若是10、20cc這種較少量的出血,動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反而更大,所以醫師通常會觀察,讓患者體內自行吸收血塊,或經評估後,在患者意識清楚的情形下,施打溶血劑讓血塊溶解。
若出血量大於30cc就可能讓腦壓高起來,這時手術主要是為了救命,但手術後病人依舊有可能醒不過來或留下癱瘓後遺症。
若出血量在50、60cc,伴隨重度意識昏迷,常常恢復不好,就不建議開刀。
此外,昏迷指數要是小於4分或5分,一般恢復都不好。
昏迷指數最好在10分、11分以上,才會有機會及早清醒過來。
目前手術方式主要分兩種:傳統開顱手術以及內視鏡微創手術,臨床上運用哪種與醫師的技術和偏好有關,不過手術的方式最主要應考量對患者預後的幫助,以預後最好的腦部淺層出血來說,標準方式仍是採傳統開顱手術。
兩種手術方式健保都有給付,不過可能還有部分自費的項目,比如備用的止血劑,若手術中吸掉血塊後發現又出血,就必須使用;此外,開刀前如果裝腦壓監測器,也要自費約2萬元,這項裝置可增加手術的安全性,但健保沒有給付,醫界也數度建議健保應納入給付。
術後最重要的是血壓控制,因為術後最怕48小時內再出血,所以手術後患者需在加護病房觀察2天,若發生再出血,往往比較嚴重,甚至無法再手術。
腦出血病患手術後,若能盡快清醒,才有可能及早開始復健。
患者在手術後若不能清醒過來,多半維持插管,使用呼吸器,過一段時間就必須做氣切。
之後常有呼吸道感染,容易造成肺炎,尤其老年人的風險更高,甚至因此致命。
因此,手術對病人到底是否利大於弊?病人能否清醒?神經學能恢復多少?還是仍得承受半身癱瘓?這些都是面臨腦出血時要不要手術的考量。
腦出血常常造成意識不清及神經傷害如癱瘓、失語等。
治療的目的就是希望盡量減少神經傷害,讓病人能夠完全清醒過來,但遺憾的是,實際上多是不能完全恢復正常。
所以預防非常重要,有高血壓一定要好好治療。
全文請見https://pse.is/JLA53中天快點TV·2天前大叔脖子痛求診!2hrs後「全身癱瘓動不了」…醫急曝「恐怖徵兆」大陸發生一起離譜事件。
浙江一名50多歲的男子因肩頸痠痛而前往求診,未料,卻於2小時後突然全身癱瘓麻痺,差點沒命。
對此,醫師也表示,雖然這樣的病例並不多,但若病情惡化的快速,嚴重者是很有可能喪命的,因此呼籲民眾平時應多家留意身體狀況。
新頭殼·14小時前武漢肺炎》高端入選WHO團結試驗疫苗林氏璧曝結果揭曉時程[新頭殼newtalk]前台大醫林氏璧稍早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美國入境認證需要打過的疫苗中,雖目前沒有高端疫苗,但不久就傳出高端疫苗入選了WHO主導的疫苗臨床試驗(SolidarityTrialVaccines)的好消息。
林氏璧在文中分析了高端在國際競爭上的3大優勢,並表示樂觀的話也許半年左右就會有實驗結果相關資料,可送各國法規單位了。
雖然台灣不少媒體和政治人物、名嘴等,一路唱雖高端,但林氏璧列舉以下幾點,證實高端3大競爭優勢,他表示:1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公司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連加恩,在這幾個月內已經6度受邀線上參與WHO的疫苗相關會議。
而10月25日又多了一次,分享施打高端疫苗後的安全性追蹤資料,以及在《刺胳針呼吸醫學》發表的論文。
他強調,若高端不受到國際重視,「怎麼會屢次應邀分享?(其他與會的多半都是已經EUA的疫苗喔)」2在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