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疾病/高血壓引起的出血性腦中風該如何搶救? | 腦出血開刀
傳統開顱手術治療腦出血,會先切開頭皮與肌膜肌肉,之後將顱骨鑿孔、鋸開,切開腦膜後露出腦組織,然後以腦牽引板勾開腦組織,用雙極電刀熱燒,一方面把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第49期出刊日:2019-07-12返回上一層面對疾病/高血壓引起的出血性腦中風該如何搶救?腦出血預後的好壞,往往在腦出血當下就已經決定大半了,和出血的位置、出血量、送醫時間點以及病人的意識狀態都有關,不是每個病人都需要或都可以手術。
如果可以手術,該選哪種方式?優缺點又是什麼? 諮詢/曾漢民(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神經外科教授)、黃博浩(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撰稿/張雅雯 腦出血的名人不少,知名音樂人袁惟仁於2018年10月在上海跌倒昏迷,送醫發現是腦出血,引起各界震驚關切;後來動了腦部手術、脫離昏迷狀態,家人將他接回台灣住院休養,媒體則捕捉到他癱坐輪椅上由旁人照顧的畫面。
2009年時任臺大校長的李嗣涔教授,主持會議時突然劇烈頭痛,送醫後被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由於很短時間內就到臺大急診並進行手術,住院一週左右即出院。
然而不是每個患者預後都這麼好,2014年,前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同樣發生出血性腦中風,但術後昏迷不醒直到過世。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又分為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
在台灣,出血性中風大約占20%~25%,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其他還包括海綿狀血管瘤、動脈瘤等。
有些疾病也是腦出血的高風險族群,比如腎功能不好而洗腎者、服用抗凝血劑的心臟病患,不過本文主要討論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
血壓控制不好易腦出血出血位置與預後有關出血性中風多半是高血壓控制不好引起,患者雖較缺血性中風少,但卻嚴重許多。
根據統計,出血性中風發病後3個月的死亡率高達20%至30%,腦梗塞則約5%至10%。
腦出血就是腦血管破裂,血塊堆積在腦部。
大量腦出血時,腦壓很高,必須趕快清除血塊才能降腦壓、避免腦部損傷;然而患者的預後好不好,往往在出血當下就決定大半了,跟出血位置和出血量有關。
若出血位置在腦部淺層,比較不會造成嚴重的癱瘓;反之若出血位置在腦部深層,即使出血量不大,仍可能造成神經功能的損害。
好發出血點腦出血有幾個好發的出血位置,除了腦部前方的額葉、後方的頂葉外,最常見發生在基底核(圖B),另外還有小腦(圖E)、腦幹(圖D)、視丘(圖C)以及大腦皮質下(圖A)。
其中大腦皮質下、額葉與頂葉位於腦部比較淺層處,較容易施以手術治療,預後也較好;若腦出血的位置在腦部比較深處,無論能否手術,預後往往都不好,尤其發生在腦幹的腦出血最為嚴重,往往沒辦法開刀,患者有較高的死亡風險或是變成植物人。
腦出血應在4~8小時內送醫腦出血搶救有黃金時間,建議在4~8小時送醫。
病患送到急診時,醫師會先做電腦斷層掃描,可以知道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若是出血性也能知道出血量有多大,由醫師判斷立即手術或送加護病房控制血壓與觀察。
可別小看控制血壓這個動作,因為這種腦出血有個特色,即使一開始出血量沒那麼多,但接下來48小時仍有3、4成機率血塊會再變大,也就是有再出血的風險,所以需要在加護病房觀察48小時,必要時還要打止血劑,目的就是避免再出血。
止血劑類型非常多種,從健保給付到自費20多萬元的都有,一般建議使用健保給付的Transamine就足夠。
不過有些患者因為本身疾病的特殊性,需要使用特定的止血劑,比如有凝血因子問題者,如血友病患必須使用第七凝血因子止血劑NovoSeven;至於肝功能異常或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使用的止血劑是Beriplex,符合這些適應症的病患,健保也有給付特殊的止血劑。
手術與否取決於出血位置與出血量血塊對腦部是一種異物,會造成發炎、形成腦水腫,若有大量血塊堆積在腦部,因為顱內容積是固定的,血塊堆積就會造成顱內壓力上升,腦壓過高又會壓迫到腦幹,由於腦幹是生命中樞,這時就容易危及生命。
但並非每個腦出血患者都需要或可以手術。
若出血在額葉、頂葉或皮質下出血,因為位置比較淺層,手術相對容易,把頭骨切開,血水很快引流後,腦壓就可以下降,這類患者運氣是比較好的,比較不會有嚴重的神經學傷害。
若出血在比較深部的基底核、視丘等部位,一旦出血都無可避免出現神經損害,肢體活動一定會受影響,動手術也不一定會改善。
若是10、20cc這種較少量的出血,動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反而更大,所
如果可以手術,該選哪種方式?優缺點又是什麼? 諮詢/曾漢民(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神經外科教授)、黃博浩(臺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撰稿/張雅雯 腦出血的名人不少,知名音樂人袁惟仁於2018年10月在上海跌倒昏迷,送醫發現是腦出血,引起各界震驚關切;後來動了腦部手術、脫離昏迷狀態,家人將他接回台灣住院休養,媒體則捕捉到他癱坐輪椅上由旁人照顧的畫面。
2009年時任臺大校長的李嗣涔教授,主持會議時突然劇烈頭痛,送醫後被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由於很短時間內就到臺大急診並進行手術,住院一週左右即出院。
然而不是每個患者預後都這麼好,2014年,前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同樣發生出血性腦中風,但術後昏迷不醒直到過世。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又分為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
在台灣,出血性中風大約占20%~25%,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其他還包括海綿狀血管瘤、動脈瘤等。
有些疾病也是腦出血的高風險族群,比如腎功能不好而洗腎者、服用抗凝血劑的心臟病患,不過本文主要討論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
血壓控制不好易腦出血出血位置與預後有關出血性中風多半是高血壓控制不好引起,患者雖較缺血性中風少,但卻嚴重許多。
根據統計,出血性中風發病後3個月的死亡率高達20%至30%,腦梗塞則約5%至10%。
腦出血就是腦血管破裂,血塊堆積在腦部。
大量腦出血時,腦壓很高,必須趕快清除血塊才能降腦壓、避免腦部損傷;然而患者的預後好不好,往往在出血當下就決定大半了,跟出血位置和出血量有關。
若出血位置在腦部淺層,比較不會造成嚴重的癱瘓;反之若出血位置在腦部深層,即使出血量不大,仍可能造成神經功能的損害。
好發出血點腦出血有幾個好發的出血位置,除了腦部前方的額葉、後方的頂葉外,最常見發生在基底核(圖B),另外還有小腦(圖E)、腦幹(圖D)、視丘(圖C)以及大腦皮質下(圖A)。
其中大腦皮質下、額葉與頂葉位於腦部比較淺層處,較容易施以手術治療,預後也較好;若腦出血的位置在腦部比較深處,無論能否手術,預後往往都不好,尤其發生在腦幹的腦出血最為嚴重,往往沒辦法開刀,患者有較高的死亡風險或是變成植物人。
腦出血應在4~8小時內送醫腦出血搶救有黃金時間,建議在4~8小時送醫。
病患送到急診時,醫師會先做電腦斷層掃描,可以知道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若是出血性也能知道出血量有多大,由醫師判斷立即手術或送加護病房控制血壓與觀察。
可別小看控制血壓這個動作,因為這種腦出血有個特色,即使一開始出血量沒那麼多,但接下來48小時仍有3、4成機率血塊會再變大,也就是有再出血的風險,所以需要在加護病房觀察48小時,必要時還要打止血劑,目的就是避免再出血。
止血劑類型非常多種,從健保給付到自費20多萬元的都有,一般建議使用健保給付的Transamine就足夠。
不過有些患者因為本身疾病的特殊性,需要使用特定的止血劑,比如有凝血因子問題者,如血友病患必須使用第七凝血因子止血劑NovoSeven;至於肝功能異常或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使用的止血劑是Beriplex,符合這些適應症的病患,健保也有給付特殊的止血劑。
手術與否取決於出血位置與出血量血塊對腦部是一種異物,會造成發炎、形成腦水腫,若有大量血塊堆積在腦部,因為顱內容積是固定的,血塊堆積就會造成顱內壓力上升,腦壓過高又會壓迫到腦幹,由於腦幹是生命中樞,這時就容易危及生命。
但並非每個腦出血患者都需要或可以手術。
若出血在額葉、頂葉或皮質下出血,因為位置比較淺層,手術相對容易,把頭骨切開,血水很快引流後,腦壓就可以下降,這類患者運氣是比較好的,比較不會有嚴重的神經學傷害。
若出血在比較深部的基底核、視丘等部位,一旦出血都無可避免出現神經損害,肢體活動一定會受影響,動手術也不一定會改善。
若是10、20cc這種較少量的出血,動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反而更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