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 | 腳底外側痛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腳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974,4342017/05/18·作者/黃惠姍·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許多民眾只要腳底痛,多半覺得自己罹患了足底筋膜炎,但若無論怎麼治療,腳痛都無法有效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
50歲的林媽媽每個週末努力地爬山、慢跑維持運動量,但最近早上起床雙腳一踩地,或是辦公室坐久了一站起來,足底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雖然醫生診斷為足底筋膜炎,但持續治療一陣子也配合多休息,腳痛症狀卻不見好轉,讓她十分困惑。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智光表示,腳底痛的病因雖然以「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不過,造成腳底痛的原因其實很多元,如果以足底筋膜炎方式治療,症狀卻遲遲沒有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可能疾病1/蹠骨痛(前足底痛)平時走路時,是否覺得腳底前側像踩到小石子般隱隱作痛,有時還會突然劇痛,非得要用腳板外側踩地才能行走?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有可能罹患的是「蹠骨痛」,而非足底筋膜炎。
蹠骨頭位於腳底前部,腳趾與腳掌相接突起處,走路時要承擔起身體的重量。
「一般人正常行走,單腳離地往前推進的那一刻,全身的重量會集中在腳底前側的蹠骨頭,尤其跑步起跑、跳躍和向前推進的動作,都要從這個地方使力,蹠骨頭承受的壓力可達體重的三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黃妤璇表示。
相較於足底筋膜炎,蹠骨痛較少急性發作,通常是漸進式,疼痛位置可能是單一或多個蹠骨頭。
廣告黃妤璇指出,蹠骨痛通常是經年累月造成,常見原因包括過度使用,走路過久、跑步過久,或是足底壓力不平均,長時間走在崎嶇的道路上、走路姿勢不正確,導致身體重量過度集中於蹠骨上,逐漸引發疼痛。
好發族群:一般從事足部高衝擊性的運動,如跑馬拉松或彈跳運動員,較容易誘發蹠骨痛。
此外,有些女生高跟鞋的楦頭過窄(尖頭鞋)或是鞋子過硬、高足弓者穿著足弓支撐不夠的鞋子,也都是蹠骨痛的好發族群。
可能疾病2/足跟脂肪墊損傷正常人的腳跟骨下方與腳底皮膚之間,通常存在一層「脂肪墊」。
陳智光表示,這層脂肪墊就像是球鞋的氣墊,走路時提供腳跟緩衝的空間,協助腳跟承受全身重量。
但隨著年紀增長,這層脂肪墊會逐漸萎縮退化、失去彈性,若再加上平時走路姿勢不良,腳跟承受壓力過大,或是走路走太多、長期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活動,都會加快脂肪墊損傷的速度,導致發炎、疼痛。
足跟脂肪墊損傷症狀,跟足底筋膜炎也有所不同。
通常一早起床踩地腳跟不會劇痛,而是久站或久走後才開始感到腳後跟疼痛,但休息後會改善。
好發族群:運動選手、時常赤腳走路、跑步、高弓足及肥胖者較容易罹患這種疾病。
(足跟脂肪墊損傷症狀,跟足底筋膜炎也有所不同,通常是久站或久走後才開始感到腳後跟疼痛,但休息後會改善。
)可能疾病3/足底纖維瘤廣告「足底纖維瘤跟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非常類似,都是早上下床第一步踩地時腳底劇痛,很容易誤判為足底筋膜炎,」黃妤璇指出。
但不同的是,足底纖維瘤是足底筋膜裡長了良性小腫瘤,而不是足底筋膜發炎。
若民眾發現以足底筋膜炎的方式治療,卻怎麼治都沒有好轉,或是在腳底摸到一些凸起的硬塊,就要懷疑可能是纖維瘤,必須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認。
好發族群:通常容易罹患足底纖維瘤的民眾,都是運動後或長時間走路後沒有拉筋、伸展放鬆足底肌肉,導致足底筋膜過於緊繃,或是因為遺傳因素,容易引發足底纖維瘤。
還有,時常穿人字拖或不合適的鞋子,也都可能造成足底纖維瘤。
(足底纖維瘤跟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非常類似,很容易誤判為足底筋膜炎。
)可能疾病4/疲勞性骨折疲勞性骨折又稱為壓力性骨折,多半是因為長時間過度運動、鍛鍊,骨頭承受壓力太大或時間太久,沒有適度休息,導致骨頭越來越脆弱,進而出現小裂痕,每次只要運動稍微激烈,腳部就會疼痛不已。
疲勞性骨折的部位,在足背、足底、足跟等都有可能。
黃妤璇指出,一般骨折利用X光很容易作診斷,但疲勞性骨折使用X光檢查還不一定看得出來,若高度懷疑是疲勞性骨折,但X光檢查看不出來時,必須要安排作核子醫學的骨骼掃描,才能確診。
廣告好發族群:這類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腳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974,4342017/05/18·作者/黃惠姍·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許多民眾只要腳底痛,多半覺得自己罹患了足底筋膜炎,但若無論怎麼治療,腳痛都無法有效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
50歲的林媽媽每個週末努力地爬山、慢跑維持運動量,但最近早上起床雙腳一踩地,或是辦公室坐久了一站起來,足底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雖然醫生診斷為足底筋膜炎,但持續治療一陣子也配合多休息,腳痛症狀卻不見好轉,讓她十分困惑。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智光表示,腳底痛的病因雖然以「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不過,造成腳底痛的原因其實很多元,如果以足底筋膜炎方式治療,症狀卻遲遲沒有改善,就要懷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可能疾病1/蹠骨痛(前足底痛)平時走路時,是否覺得腳底前側像踩到小石子般隱隱作痛,有時還會突然劇痛,非得要用腳板外側踩地才能行走?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有可能罹患的是「蹠骨痛」,而非足底筋膜炎。
蹠骨頭位於腳底前部,腳趾與腳掌相接突起處,走路時要承擔起身體的重量。
「一般人正常行走,單腳離地往前推進的那一刻,全身的重量會集中在腳底前側的蹠骨頭,尤其跑步起跑、跳躍和向前推進的動作,都要從這個地方使力,蹠骨頭承受的壓力可達體重的三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黃妤璇表示。
相較於足底筋膜炎,蹠骨痛較少急性發作,通常是漸進式,疼痛位置可能是單一或多個蹠骨頭。
廣告黃妤璇指出,蹠骨痛通常是經年累月造成,常見原因包括過度使用,走路過久、跑步過久,或是足底壓力不平均,長時間走在崎嶇的道路上、走路姿勢不正確,導致身體重量過度集中於蹠骨上,逐漸引發疼痛。
好發族群:一般從事足部高衝擊性的運動,如跑馬拉松或彈跳運動員,較容易誘發蹠骨痛。
此外,有些女生高跟鞋的楦頭過窄(尖頭鞋)或是鞋子過硬、高足弓者穿著足弓支撐不夠的鞋子,也都是蹠骨痛的好發族群。
可能疾病2/足跟脂肪墊損傷正常人的腳跟骨下方與腳底皮膚之間,通常存在一層「脂肪墊」。
陳智光表示,這層脂肪墊就像是球鞋的氣墊,走路時提供腳跟緩衝的空間,協助腳跟承受全身重量。
但隨著年紀增長,這層脂肪墊會逐漸萎縮退化、失去彈性,若再加上平時走路姿勢不良,腳跟承受壓力過大,或是走路走太多、長期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活動,都會加快脂肪墊損傷的速度,導致發炎、疼痛。
足跟脂肪墊損傷症狀,跟足底筋膜炎也有所不同。
通常一早起床踩地腳跟不會劇痛,而是久站或久走後才開始感到腳後跟疼痛,但休息後會改善。
好發族群:運動選手、時常赤腳走路、跑步、高弓足及肥胖者較容易罹患這種疾病。
(足跟脂肪墊損傷症狀,跟足底筋膜炎也有所不同,通常是久站或久走後才開始感到腳後跟疼痛,但休息後會改善。
)可能疾病3/足底纖維瘤廣告「足底纖維瘤跟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非常類似,都是早上下床第一步踩地時腳底劇痛,很容易誤判為足底筋膜炎,」黃妤璇指出。
但不同的是,足底纖維瘤是足底筋膜裡長了良性小腫瘤,而不是足底筋膜發炎。
若民眾發現以足底筋膜炎的方式治療,卻怎麼治都沒有好轉,或是在腳底摸到一些凸起的硬塊,就要懷疑可能是纖維瘤,必須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認。
好發族群:通常容易罹患足底纖維瘤的民眾,都是運動後或長時間走路後沒有拉筋、伸展放鬆足底肌肉,導致足底筋膜過於緊繃,或是因為遺傳因素,容易引發足底纖維瘤。
還有,時常穿人字拖或不合適的鞋子,也都可能造成足底纖維瘤。
(足底纖維瘤跟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非常類似,很容易誤判為足底筋膜炎。
)可能疾病4/疲勞性骨折疲勞性骨折又稱為壓力性骨折,多半是因為長時間過度運動、鍛鍊,骨頭承受壓力太大或時間太久,沒有適度休息,導致骨頭越來越脆弱,進而出現小裂痕,每次只要運動稍微激烈,腳部就會疼痛不已。
疲勞性骨折的部位,在足背、足底、足跟等都有可能。
黃妤璇指出,一般骨折利用X光很容易作診斷,但疲勞性骨折使用X光檢查還不一定看得出來,若高度懷疑是疲勞性骨折,但X光檢查看不出來時,必須要安排作核子醫學的骨骼掃描,才能確診。
廣告好發族群: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