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神經恢復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脊髓修復曙光乍現
如果是完全損傷那是最嚴重的,不過約80%病人是屬於不完全損傷,所以可以以復健方式,把殘存的神經機能發揮到最大。
所以即使是頸椎第5、6節損傷,可能會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脊髓修復曙光乍現收藏圖片來源/陳昱任瀏覽數19,4402000/06/01·作者/邱玉蟬·出處/康健雜誌第20期放大字體脊髓神經再生的研究在近幾年有突破性的發展,或許有一天人類可以不再有「癱瘓」問題。
如果把大腦形容為最高的指揮總署,脊髓就是它傳達命令的管道。
脊髓和腦一起構成中樞的指揮系統。
脊髓是腦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訊息溝通及傳達命令的要塞。
例如我們感覺手臂癢,這個癢的感覺,從手臂的神經路線往脊髓傳,再由脊髓往上傳到大腦,大腦接受到癢的訊息,下達一個「抓癢」的命令,這個命令從大腦經過脊髓往下傳到手臂去抓癢。
脊髓約42∼45公分長,從腦部延伸至腰部,共分成31節,每一節分出一對脊神經,醫學上依他們從脊椎穿出的位置來命名。
例如頸神經有8對,胸神經有12對,腰神經為5對,薦神經5對,尾神經1對。
他們分別支配人體的上肢、胸腹部、下肢及內臟的活動。
脊髓台語俗稱「龍骨髓」,受脊椎骨保護,位於脊椎骨所形成的中空管腔中,脊髓直徑約一個小指寬,像豆腐一樣,白白糊糊的,周圍有腦脊髓液(俗稱龍骨水)保護。
所以脊髓的最外層是脊椎骨,接著是龍骨水,是處在雙層保護的防震環境中。
正因為脊髓像豆腐,所以一旦受損,無法再生也很難修復。
脊髓一旦受損,大腦和四肢、內臟之間的聯繫管道就中斷,感覺無法往上傳,大腦的命令也無法往下傳達,因此會造成感覺、運動或大小便、排汗功能等不同程度的喪失。
廣告損傷的部位愈高,病人所喪失的功能會愈多。
例如「超人」所損傷的位置是頸椎第2節,所以連呼吸都有問題,必須依賴呼吸器,更不用談脊髓更下端部位所傳遞的訊息,例如四肢的活動、膀胱及腸子的活動、排汗調節等都有問題。
病人剩下多少功能,除了和損傷部位有關,損傷的程度也有影響。
如果是完全損傷那是最嚴重的,不過約80%病人是屬於不完全損傷,所以可以以復健方式,把殘存的神經機能發揮到最大。
所以即使是頸椎第5、6節損傷,可能會造成四肢癱瘓,但是如果是不完全損傷,就可能可以藉由復健讓病人坐在輪椅上,甚至訓練拿筆、拿筷子、敲鍵盤,達到生活自理,不需依賴別人。
脊髓神經再生曙光初露潛能發展中心董事長劉金鐘就是復健的最佳典範。
頸椎第4節受損的他,從不會翻身,經過幾年的努力,可以用手操作汽車、開車四處跑。
不過,脊髓神經再生的研究在近幾年有突破性的發展。
1996年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也是陽明大學副教授鄭宏志,在瑞典卡洛琳卡斯學院實驗室成功地使癱瘓白老鼠的脊髓神經再生,雖然還有些顛跛但已可以走路。
這個研究轟動全球,不僅在權威的「科學」期刊發表,更被美國總統柯林頓稱為本世紀三大重要科學發現之一。
因為如果神經再生技術突破,或許有一天人類可以不再有「癱瘓」問題。
廣告鄭宏志取老鼠自身的18條肋間神經當作連接受損脊髓的橋斷,把重要的神經路徑經由這些橋斷修復連接,並且以組織膠加上生長素填進移植區固定,最後再用自製的S型鋼環固定脊椎,三個星期後白老鼠開始有復原的徵兆,2∼3個月後後腿功能明顯恢復。
目前鄭宏志在台北榮總神經再生實驗室所進行的全球第一個的人體實驗也已經完成,目前正在撰寫論文中,他透露:「研究結果是相當令人滿意的,沒有副作用,不論是剛受傷或是受傷七年以上的病人都有進步,而且進步的程度是以前無法想像的。
」這些研究結果預計在今年年底前發表。
鄭宏志認為,中樞神經的損傷或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交界的損傷,經由我們的研究會一樣、一樣的解開,將來的效果可以達到比較完美。
幾年前「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在一次演講中當眾宣布,他打算在50歲生日時恢復走路的能力,現在他已經47歲了。
和克里斯多夫李維接觸過,也看過他的脊髓攝影片子的鄭宏志認為,「超人」要重新走路是可能的,只是因為損傷比較嚴重而且傷及頸椎第2節的高位,所以時間也許沒有那麼快。
任何一點進步都
所以即使是頸椎第5、6節損傷,可能會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脊髓修復曙光乍現收藏圖片來源/陳昱任瀏覽數19,4402000/06/01·作者/邱玉蟬·出處/康健雜誌第20期放大字體脊髓神經再生的研究在近幾年有突破性的發展,或許有一天人類可以不再有「癱瘓」問題。
如果把大腦形容為最高的指揮總署,脊髓就是它傳達命令的管道。
脊髓和腦一起構成中樞的指揮系統。
脊髓是腦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訊息溝通及傳達命令的要塞。
例如我們感覺手臂癢,這個癢的感覺,從手臂的神經路線往脊髓傳,再由脊髓往上傳到大腦,大腦接受到癢的訊息,下達一個「抓癢」的命令,這個命令從大腦經過脊髓往下傳到手臂去抓癢。
脊髓約42∼45公分長,從腦部延伸至腰部,共分成31節,每一節分出一對脊神經,醫學上依他們從脊椎穿出的位置來命名。
例如頸神經有8對,胸神經有12對,腰神經為5對,薦神經5對,尾神經1對。
他們分別支配人體的上肢、胸腹部、下肢及內臟的活動。
脊髓台語俗稱「龍骨髓」,受脊椎骨保護,位於脊椎骨所形成的中空管腔中,脊髓直徑約一個小指寬,像豆腐一樣,白白糊糊的,周圍有腦脊髓液(俗稱龍骨水)保護。
所以脊髓的最外層是脊椎骨,接著是龍骨水,是處在雙層保護的防震環境中。
正因為脊髓像豆腐,所以一旦受損,無法再生也很難修復。
脊髓一旦受損,大腦和四肢、內臟之間的聯繫管道就中斷,感覺無法往上傳,大腦的命令也無法往下傳達,因此會造成感覺、運動或大小便、排汗功能等不同程度的喪失。
廣告損傷的部位愈高,病人所喪失的功能會愈多。
例如「超人」所損傷的位置是頸椎第2節,所以連呼吸都有問題,必須依賴呼吸器,更不用談脊髓更下端部位所傳遞的訊息,例如四肢的活動、膀胱及腸子的活動、排汗調節等都有問題。
病人剩下多少功能,除了和損傷部位有關,損傷的程度也有影響。
如果是完全損傷那是最嚴重的,不過約80%病人是屬於不完全損傷,所以可以以復健方式,把殘存的神經機能發揮到最大。
所以即使是頸椎第5、6節損傷,可能會造成四肢癱瘓,但是如果是不完全損傷,就可能可以藉由復健讓病人坐在輪椅上,甚至訓練拿筆、拿筷子、敲鍵盤,達到生活自理,不需依賴別人。
脊髓神經再生曙光初露潛能發展中心董事長劉金鐘就是復健的最佳典範。
頸椎第4節受損的他,從不會翻身,經過幾年的努力,可以用手操作汽車、開車四處跑。
不過,脊髓神經再生的研究在近幾年有突破性的發展。
1996年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也是陽明大學副教授鄭宏志,在瑞典卡洛琳卡斯學院實驗室成功地使癱瘓白老鼠的脊髓神經再生,雖然還有些顛跛但已可以走路。
這個研究轟動全球,不僅在權威的「科學」期刊發表,更被美國總統柯林頓稱為本世紀三大重要科學發現之一。
因為如果神經再生技術突破,或許有一天人類可以不再有「癱瘓」問題。
廣告鄭宏志取老鼠自身的18條肋間神經當作連接受損脊髓的橋斷,把重要的神經路徑經由這些橋斷修復連接,並且以組織膠加上生長素填進移植區固定,最後再用自製的S型鋼環固定脊椎,三個星期後白老鼠開始有復原的徵兆,2∼3個月後後腿功能明顯恢復。
目前鄭宏志在台北榮總神經再生實驗室所進行的全球第一個的人體實驗也已經完成,目前正在撰寫論文中,他透露:「研究結果是相當令人滿意的,沒有副作用,不論是剛受傷或是受傷七年以上的病人都有進步,而且進步的程度是以前無法想像的。
」這些研究結果預計在今年年底前發表。
鄭宏志認為,中樞神經的損傷或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交界的損傷,經由我們的研究會一樣、一樣的解開,將來的效果可以達到比較完美。
幾年前「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在一次演講中當眾宣布,他打算在50歲生日時恢復走路的能力,現在他已經47歲了。
和克里斯多夫李維接觸過,也看過他的脊髓攝影片子的鄭宏志認為,「超人」要重新走路是可能的,只是因為損傷比較嚴重而且傷及頸椎第2節的高位,所以時間也許沒有那麼快。
任何一點進步都
2. 研發快報004:脊髓損傷治療新知
2011年起,衛生署審查結果中,故2013年至今,台北榮總已先暫停進行此療法。
2. 靜脈雷射光療:目前很夯,宣稱能活化神經,促進新陳代謝,但對神經恢復沒有 ... 回首頁│加入最愛│網站導覽 認識我們.簡介與信念.源起與發展.基金會Logo活動與訊息.友善世界有你有我.基金會訊息.脊髓損傷中心訊息.相關訊息.統一勸募.年度補助收入/捐贈支出.年度財務報告.傷友訪視STORY我們的服務.防疫密脊.微型保險.脊髓損傷者日常影片.頸髓傷友就業租屋補助.無障礙旅遊示範路線.國外脊髓傷友心情分享.研發快報.歷年服務成果.媒體報導聯絡我們.聯絡資訊.意見諮詢友站連結 HOME>我們的服務 > 研發快報>詳細內文研發快報004:脊髓損傷治療新知【2016/12/12】 人體是造物主奇妙的設計,堅硬頭骨與脊柱被創造來保護精密的腦部及中樞神經,但當脊椎被折斷、壓迫、穿刺等,造成裡面神經受損,形成了不同部位及功能以下癱瘓失能的「脊髓損傷」,需要不同階段與作用的治療(另有非外傷性脊髓損傷)。
由於傷友及家屬對脊髓損傷所知甚少,罹患時又多是意外、突發,只能慌亂中被各種建議推著走,或隨意抓取認為能重新恢復行走的偏方,為幫助大家有正確認識與判斷,免走冤枉路,基金會於11月19日特邀台北榮總神經外科吳昭慶醫師(也是基金會董事),與大家深入淺出分享。
一、檢查與及早治療傷友接受檢查時,電腦斷層在於檢視骨頭,核磁共振則能看清楚脊髓,X光片3條骨頭排列線,一般人應是順暢,若有阻斷處,則代表該部位脊髓神經已受損。
對照過去傳統治療觀念,建議嚴重損傷者不開刀,現今治療觀念已改變,強調盡早手術將骨頭復位,術後復元較佳。
二、治療法與效用針對傷友提問各種治療法能否幫助脊髓神經恢復?簡要整理如下:1.神經修復術:1996年鄭宏志醫師等人發表論文,是全世界第一宗哺乳動物成功的脊髓修復手術,推翻幾百年來神經無法再生的理論。
經過衛生署、台北榮總IRB(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審核等嚴謹把關,在神經上施打aFGF生長激素,研究/科學統計上證實對傷友臨床功能有部分進步,但不是功能性百分之百恢復、進步,個別差異大。
2011年起,衛生署審查結果中,故2013年至今,台北榮總已先暫停進行此療法。
2.靜脈雷射光療:目前很夯,宣稱能活化神經,促進新陳代謝,但對神經恢復沒有直接幫助,無法幫神經長得更好。
3.類固醇療法:受傷24小時內施打高劑量類固醇,過去被認為有效,但近年有研究指出可能造成感染等副作用,目前尚無定論,美國神經外科醫學會(ASIA)建議:年齡大且易感染肺炎者不施打,對年輕傷者則可。
4.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法(PRP),用在治療膝蓋、肩膀等退化性關節炎,但對脊髓損傷恢復沒有幫助。
5.幹細胞療法:目前國際研究上,對脊髓損傷療效尚無定論。
提醒大家,想嘗試任何療法前,務必先確保安全性,該療法必須經過嚴謹研究單位實驗把關較妥當,以免被有心人士趁機而入,花錢事小,更怕造成身體危害,延誤了未來接受其他有效療法的機會,才是遺憾。
三、後續風險及重要事項傷友因活動量變少,容易骨質疏鬆、變形,再治療時不好處理,此外不活動導致肌肉萎縮,同時三高(血壓、血糖、血脂)若控制不當,長期將導致中風風險增加,為一般人3倍,不可不慎。
故鼓勵傷友應持續復健或平日維持運動習慣,促成神經可塑性、可調整性,保持身體功能最佳狀態。
對一般人而言,未妥善治療的脊椎退化性疾病,如骨刺,也是脊髓損傷風險因素。
若已對生活影響很大、醫師診斷已明確,且開刀成功率95%,建議及早治療,利大於弊。
(左)電腦斷層圖、(右)核磁共振圖(由吳昭慶醫師提供) 資訊便利站提供傷友及家屬實用知能昭慶醫師生動活潑解說昭慶醫師接受傷友現場諮詢相關連結:檔案下載: 10361台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136號16樓之6 TEL:02-2557-9060 FAX:02-2557-9070Copyright©2012脊髓損傷協同團隊-財團法人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
2. 靜脈雷射光療:目前很夯,宣稱能活化神經,促進新陳代謝,但對神經恢復沒有 ... 回首頁│加入最愛│網站導覽 認識我們.簡介與信念.源起與發展.基金會Logo活動與訊息.友善世界有你有我.基金會訊息.脊髓損傷中心訊息.相關訊息.統一勸募.年度補助收入/捐贈支出.年度財務報告.傷友訪視STORY我們的服務.防疫密脊.微型保險.脊髓損傷者日常影片.頸髓傷友就業租屋補助.無障礙旅遊示範路線.國外脊髓傷友心情分享.研發快報.歷年服務成果.媒體報導聯絡我們.聯絡資訊.意見諮詢友站連結 HOME>我們的服務 > 研發快報>詳細內文研發快報004:脊髓損傷治療新知【2016/12/12】 人體是造物主奇妙的設計,堅硬頭骨與脊柱被創造來保護精密的腦部及中樞神經,但當脊椎被折斷、壓迫、穿刺等,造成裡面神經受損,形成了不同部位及功能以下癱瘓失能的「脊髓損傷」,需要不同階段與作用的治療(另有非外傷性脊髓損傷)。
由於傷友及家屬對脊髓損傷所知甚少,罹患時又多是意外、突發,只能慌亂中被各種建議推著走,或隨意抓取認為能重新恢復行走的偏方,為幫助大家有正確認識與判斷,免走冤枉路,基金會於11月19日特邀台北榮總神經外科吳昭慶醫師(也是基金會董事),與大家深入淺出分享。
一、檢查與及早治療傷友接受檢查時,電腦斷層在於檢視骨頭,核磁共振則能看清楚脊髓,X光片3條骨頭排列線,一般人應是順暢,若有阻斷處,則代表該部位脊髓神經已受損。
對照過去傳統治療觀念,建議嚴重損傷者不開刀,現今治療觀念已改變,強調盡早手術將骨頭復位,術後復元較佳。
二、治療法與效用針對傷友提問各種治療法能否幫助脊髓神經恢復?簡要整理如下:1.神經修復術:1996年鄭宏志醫師等人發表論文,是全世界第一宗哺乳動物成功的脊髓修復手術,推翻幾百年來神經無法再生的理論。
經過衛生署、台北榮總IRB(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審核等嚴謹把關,在神經上施打aFGF生長激素,研究/科學統計上證實對傷友臨床功能有部分進步,但不是功能性百分之百恢復、進步,個別差異大。
2011年起,衛生署審查結果中,故2013年至今,台北榮總已先暫停進行此療法。
2.靜脈雷射光療:目前很夯,宣稱能活化神經,促進新陳代謝,但對神經恢復沒有直接幫助,無法幫神經長得更好。
3.類固醇療法:受傷24小時內施打高劑量類固醇,過去被認為有效,但近年有研究指出可能造成感染等副作用,目前尚無定論,美國神經外科醫學會(ASIA)建議:年齡大且易感染肺炎者不施打,對年輕傷者則可。
4.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法(PRP),用在治療膝蓋、肩膀等退化性關節炎,但對脊髓損傷恢復沒有幫助。
5.幹細胞療法:目前國際研究上,對脊髓損傷療效尚無定論。
提醒大家,想嘗試任何療法前,務必先確保安全性,該療法必須經過嚴謹研究單位實驗把關較妥當,以免被有心人士趁機而入,花錢事小,更怕造成身體危害,延誤了未來接受其他有效療法的機會,才是遺憾。
三、後續風險及重要事項傷友因活動量變少,容易骨質疏鬆、變形,再治療時不好處理,此外不活動導致肌肉萎縮,同時三高(血壓、血糖、血脂)若控制不當,長期將導致中風風險增加,為一般人3倍,不可不慎。
故鼓勵傷友應持續復健或平日維持運動習慣,促成神經可塑性、可調整性,保持身體功能最佳狀態。
對一般人而言,未妥善治療的脊椎退化性疾病,如骨刺,也是脊髓損傷風險因素。
若已對生活影響很大、醫師診斷已明確,且開刀成功率95%,建議及早治療,利大於弊。
(左)電腦斷層圖、(右)核磁共振圖(由吳昭慶醫師提供) 資訊便利站提供傷友及家屬實用知能昭慶醫師生動活潑解說昭慶醫師接受傷友現場諮詢相關連結:檔案下載: 10361台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136號16樓之6 TEL:02-2557-9060 FAX:02-2557-9070Copyright©2012脊髓損傷協同團隊-財團法人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