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運動傷害處理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淺談運動傷害-棒球運動 文/陳建中 棒球是台灣的國球,是運動 ...

根據美國的醫學報導指出,棒球的運動對人體所造成的運動傷害百分比為:58%​發生在上肢,因長期、大量且反覆投擲動作所引起的,肩頸酸痛、手臂肌肉酸痛、​肩 ...淺談運動傷害-棒球運動文/陳建中 棒球是台灣的國球,是運動中少數能被社會各階層的朋友都能熱愛觀賞的運動項目之一。

專業的棒球訓練,是必須從小時候開始訓練做最基礎的動作訓練和觀念訓練,青少年和成人時期時期則是著重在技巧、戰術和體能與力量的整體表現。

不管是熱愛棒球的你我或是正在接受訓練的球員,都必須知道棒球這項運動可能會造成的運動傷害以及預防與治療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延續棒球運動生命。

 根據美國的醫學報導指出,棒球的運動對人體所造成的運動傷害百分比為:58%發生在上肢,因長期、大量且反覆投擲動作所引起的,肩頸酸痛、手臂肌肉酸痛、肩旋轉肌肌腱炎、肱二頭肌肌腱炎、手肘疼痛等問題。

15%的運動傷害發生於腰部與軀幹,如單側的下背肌肉拉傷等。

27%的發生於下肢,如膝蓋軟骨磨損、膝蓋內外側韌帶拉傷、腳後跟肌腱發炎等問題。

 以筆者在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所擔任國家儲訓棒球隊的隨隊運動傷害防護與物理治療的經驗:根據不同守備位置的選手均會出現不同類型的運動傷害,然而發生運動傷害的原因可歸類出幾個原因:一、不良的運動技巧,棒球投球與打擊動作是一個必須全身上下協調與平衡的動作,許多選手在適應動作的調整與訓練期間都會引發肩部肌肉疲勞的現象,反覆以及大量的訓練之下就造成了所謂肩部肌腱發炎的現象;又如內野手中的捕手,因為蹲姿的關係並不是一個好的投球動作,對於肩部肌肉的負荷也比其他內野手大;外野手因為傳接球的距離遠,又必須快速回傳打擊出去的球,也常在情急之下造成肩部或是腿部肌肉拉傷。

二、熱身的不充足:許多選手的受傷是因為配合戰術與訓練內容中突然的指令而改變動作所造成受傷,如盜壘、或是防守時免強接球,發生最多的是內野手的腿部肌肉拉傷。

三、復健治療與肌肉訓練不完整:不少選手因為求好心切,不願意讓自己疲勞和受傷的身體受傷太久以導致球感和技巧的流失,很免強的讓自己再去面對高強度的運動訓練,結果就是反覆性的受傷以導致演變出更嚴重的併發症,如骨刺等問題。

四、意外的發生:棒球運動之所以精采是在挑戰人類的視覺與動作反射的極限,然而小白球的威力所造成的意外也不少,如觸身球、打擊時的自打球、撲壘或撲球所造成的肩關節脫臼、滑壘造成踝關節韌帶拉傷等。

 針對運動傷害的發生部位與原因,我們給熱愛棒球或是壘球等休閒運動的朋友以下的保健觀念: 一、     加強您的身體柔軟度,尤其是肩部各方向的伸展運動。

 二、     訓練您的肌肉力量,協調的投擲動作上肢是不需要出很大的力量,反而是下肢與軀幹的肌肉力量訓練比較重要,然而肩部的肌肉力量訓練必須著重在旋轉肌群的訓練。

 三、     訓練與賽後的身體保養:您們是否注意過投手下場之後肩膀和手肘用彈性繃帶包裹著一大包的樣子。

那是棒球投手在賽後會以冰敷讓疲勞的肌肉所降低發炎的例子。

不論是肩膀、手臂、手肘、膝蓋、腳踝等部位。

建議在長時間的比賽或訓練後,能冰敷15-20分鐘。

 四、     正確的復健觀念:復健中的物理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在體內建立一個良好的復原環境,可以讓您快速的回到練習場上。

 五、     正確的護具使用: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棒球運動快速的變化之下建議您該擁有的護具還是必須添購。

如打擊安全帽,捕手護具、打擊護具等。

PainLess首頁     線上諮詢



2. 棒球常見運動傷害:投手應注意手臂肩膀,捕手要顧好膝關節 ...

捕手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來自於長期蹲姿造成的膝關節炎、股四頭肌拉傷、髕骨肌腱炎、髕骨軟化症等。

蹲坐傳球姿態導致的投手肩、旋轉肌群、肱 ...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9/08/03,健康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KingNet國家網絡醫藥,是一結合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絡平台,並經營華人醫療界最具規模醫藥諮詢,擁有1500位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民眾在線免費醫療諮詢,並致力健康醫療衛教之推廣,深受民眾與醫界信賴。

高達6萬筆以上之中西藥藥典數據庫,及上萬筆常見疾病及醫護檢索名詞,破解艱深的醫療與用藥相關專有名詞,讓醫療更貼近群眾,是體現智慧醫療之最佳網站。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報導:黃慧玫諮詢專家:張光祖(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PhotoCredit: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國人對於棒球的支持,使得許多孩童從小就以成為棒球員為夢想,嚮往在偌大的棒球場上奮力一擊、帥氣跑壘、奔馳跳接。

像陳金鋒、王建民、郭泓志、曹錦輝、陳偉殷等人揚名海外,成為下一位「台灣之光」。

許多著名的棒球選手都是自小便接受專業訓練,從運動觀念深植、基礎動作訓練,再到技巧訓練、戰術演練、體能和力量的提升,一步一腳印地完善培育,期許能進入棒球名人堂。

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張光祖表示,在培訓和比賽過程中,球員最怕的就是「運動傷害」,每一次的受傷都可能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導致運動生涯的終結。

根據統計,棒球運動傷害有58%發生於上肢,如肩頸和手臂肌肉痠痛、肩旋轉肌肌腱炎、手肘疼痛等;27%發生於下肢,如膝蓋軟骨磨損退化、內外側韌帶拉傷等;15%則發生在腰背,如下背肌肉拉傷等問題。

他進一步解釋,依據球員的守備位置也會有不同的運動傷害發生,本篇分成投手及捕手兩部份來探討。

投手:常發生於手臂、手肘和肩膀PhotoCredit: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曾經於美國大聯盟有「滾地球王子」稱號的台灣之光王建民,憑藉著出色的伸卡球威力,立下輝煌成績而備受推崇。

而目前他卻因肩傷開刀,手臂狀況不穩定,致使復出的球速、球威不若以往,遲遲未能重返投手丘。

張光祖說,投手是飽受運動傷害威脅的族群。

因為投手在投手丘上利用身體的旋轉與離心力,投出快速如砲彈般的球,並控制其旋轉軌跡及落點,身體必須具有極佳爆發力及反作用能力,才能相互抗衡不致損傷。

投手的運動傷害,常發生於手臂、手肘和肩膀。

其中又以肘關節傷害最常見,例如棒球肘、肘部肌腱韌帶發炎、內側屈肌群病變(高爾夫球肘)、外翻伸展過度負荷症候群等。

肘部傷害相當多樣化,加上各症狀間又有其相關連性,務必小心謹慎。

影響投手投球的穩定性而手肘關節活動異常,會影響到手腕與肩膀。

國外研究發現,若棒球選手在青少棒階段就有手肘問題,到了青棒時,肩膀受傷的機率會增加,並且影響到後續的職棒生涯。

肩膀常見傷害,如投手肩、旋轉肌群肌腱炎或拉傷、肩膀黏液囊炎、肩關節唇盂破裂等;而手臂則會出現肱二頭肌肌腱炎、手肘內側韌帶慢性撕裂、關節軟骨磨損等,都是不可忽視的損傷。

張光祖說,其中應特別關注的是「肩關節唇盂破裂」,棒球界普遍認為此疾是投手的絕症,因為此傷害無其他治療可處理,僅能接受關節唇重建手術,但術後復健成效不彰,常造成球員找不回投球關節記憶,可能影響選手運動生涯。

肩關節唇是人體肩膀關節的環狀纖維軟骨組織,其功能在於穩定肩關節活動,並提供關節、韌帶與肌腱間一個有力附著點,若受傷破裂了,會讓人有關節無力、酸軟、麻痛等症狀。

捕手:常見於膝關節傷害PhotoCredit: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過去,我們常認為棒球運動中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應是投手,但有研究發現,常被列入傷兵名單的守備位置,運動傷害比率最高的居然是「捕手」。

張光祖表示,相較於其他守備位置,捕手有較長時間蹲著接球、瞬間起身傳球等動作,致使全身肌肉不易使力,加予手肘壓力更大,而較容易受傷。

他解釋,有「球場上的教練」、「投手的大腦」之稱的捕手,可說是棒球場上重要的靈魂人物,也是個辛苦的守備位置。

球員必須具備強壯的體魄,能禁得起長時間的蹲捕,可快速長傳狙殺各跑壘者,於本壘攻防時被衝撞仍可有效牽制敵手。




3. 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

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 · 適當的暖身與收操:慢跑熱身至略為出汗程度,增加全身的循環,喚醒心肺與肌肉,為後續的激烈活動做準備。

· 避免運動過度(練習過量)​。

門診時刻表網路掛號醫療團隊就醫指南資料申請交通資訊首頁衛教園地復健科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                        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剛剛受傷的時候,受傷的組織會出現出血和水腫的現象,之後從外觀上看起來就會紅腫,摸在皮膚上會感覺到比較熱,並且開始疼痛。

這個時候,應該以止血、消腫、止痛為第一目標,此時應該進行PRICE原則:Protection:保護,確認四周環境的安全性,並對損傷情況做初步判斷與處置,避免意外的第二次傷害,若是方便移動,可以移到陰涼處。

Rest:休息,這時候就不要再勉強上場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Ice:冰敷,一開始可以讓血管收縮使出血減少,也就不會那麼腫了;同時,根據門閥理論,冷的感覺可以抑制痛的感覺,也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

Compression:壓迫,利用冰敷袋壓迫在出血點,可以減少出血量,達到止血的效果。

Elevation:提高患部,讓血液回到心臟,減少患部的血液,達到止血消腫的功效。

 運動傷害的預防方法適當的暖身與收操:慢跑熱身至略為出汗程度,增加全身的循環,喚醒心肺與肌肉,為後續的激烈活動做準備。

熱身後做主要活動肌群的靜態伸展,每個動作停留15秒,以增加肌肉的延展性,避免拉傷。

靜態伸展後從事與運動項目有直接關聯的動態熱身操,如籃球的三步上籃與傳接球、棒球的打擊練習。

主要活動結束後,應以慢跑或步行來降低運動強度,讓心跳與呼吸慢慢恢復到接近休息時的水準,以避免因突然停止運動所引起的昏厥。

避免運動過度(練習過量)。

有正確的運動技巧(方法)。

身心狀況不佳或疲勞時避免過大的運動量。

避免過度的緊張現象。

考慮運動器材及場地的安全性:場地及運動設備的保養與整理經常被忽視;許多場地與器材的缺失,常是發生運動傷害的起因。

若是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何種程度的運動,最好做一次徹底的體格檢查,以確保身體的健康和安全。

包紮護具使用:包紮的功用在於提供關節部分的穩定與支撐,並且在受傷後會限制關節活動度與肌肉的活動。

不過在一段時間的運動後,繃帶或貼布所提供的支撐功能會下降,因此應拆掉重新包紮,以獲得適當的支撐與保護。

運動時應在易受傷部位穿戴護具,例如護踝、護膝,達到保護的目的,同時降低傷害發生的機率。

熱疾病預防:在濕、熱的環境下從事長時間運動,應穿輕鬆、排汗佳、淺色系的衣服,且隨時注意水分的補充。

監控在運動後隔天的體重恢復,預防過度失水的情況產生,也是預防熱疾病的另一做法。

           本衛教資訊經復健科醫師檢視聲明: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醫療諮詢專線:(日間)04-22586688轉6367  (夜間)0975-901694



4. [運動] 棒球運動傷害

如果有機會看到棒球投手的手肘,常常會發現他們的手肘伸不直!其實就是因為使用過度骨頭增生(骨刺),所造成的,長久再不處理的話...很可能連 ...2013年4月8日星期一[運動]棒球運動傷害感謝中華隊讓最近棒球又熱了起來說到棒球,就會想到很多優秀球員因為一個受傷,就...馬上掉到低谷了大家最熟悉不過的就是我們的王哥哥了,這次經典賽的表現看來復出很有機會!棒球在台灣也算是最熱門的運動,每次國際賽總會吸引全國˙的目光但每次大家都會討論到一件事情怎麼我國的少棒、青少棒出去隨便都拿個冠軍,越大越大卻越拿不到冠軍了?其實,這跟整體的教育制度有很大的關係還有很多優秀的選手就在小朋友時期就燃燒完畢了....(受傷離開的不在少數...)EX:2008花體江忠城10天比賽出賽5場投了432球,2003姜建銘金龍旗連續四場比賽完投共445球延伸閱讀:「陳偉殷二世」殞落悲劇永不止息國外的棒球運動,在小時候是以推廣為主大家玩得開心就好可在台灣,都是拿命再拼的,拿了個冠軍回來有獎金,好升學之類的,而有天份好用的選手就一直用常常見到王牌投手天天上場,不投球還可以當野手之類的這樣折損率不高也難...很多人會說我們隔壁的日本也是這樣!甲子園一個禮拜投好幾百球的選手也大有人在,同時也是第四棒!可是...日本的對運動的照顧和防護制度說實在比台灣好太多了(一個國家隊出國比賽甚至連食物廚師都自己帶)總之...我相信台灣的運動環境是會越來越好的!回歸正題,棒球常見的運動傷害是:肩膀(夾擠症候群、旋轉肌群受傷,還有發炎等)肩膀會受傷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動作不正確,還有過度使用(像某些王牌投手),造成肩膀過度磨損,導致發炎甚至有撕裂傷等等,通常屬於慢性累積的傷害,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的話,就像一顆地雷一樣,什麼時候爆發都不知道,好一點只是感覺今天丟球沒力會酸會痛,嚴重的話就像我們王哥哥...這休息一次就是好長的時間台灣的基層棒球也很重視"投手"比賽後的冰敷動作手肘(拉傷、高爾夫球肘、網球肘、投手肘、骨刺甚至韌帶斷裂等)和肩膀一樣,多是累積造成的傷害,平時也要注意保養(上面小朋友的冰敷也包含手肘),還是老話一句,賽前熱身賽後收操,再加個冰敷才能健康打球!如果有機會看到棒球投手的手肘,常常會發現他們的手肘伸不直!其實就是因為使用過度骨頭增生(骨刺),所造成的,長久再不處理的話...很可能連生活上都會出現問題。

至於韌帶斷裂,我們很常聽到的TommyJohn手術就是專門治療這個,拿一條身體別的韌帶,來當作手肘韌帶使用,我們郭泓志完全就是代表人物四次的手肘手術...回來還可投150,真的是不死鳥!火球男張伯倫也是投球投到一半把自己的手投斷了...同樣經歷了TommyJohn手術下背痛和一般人的腰痠背痛有些不太一樣,因為棒球也算是單側運動,我們都會用慣用手投球還有打擊(當然有人刻意練不同邊,但還是少數),所以很容易發生左右邊肌肉不平衡,嚴重點導致脊椎側彎,長久下來腰背部的負擔就會很重,導致腰痠或者疼痛。

解決的方法除了基本的保養之外,更要注意平時的"體能訓練",要同時訓練"兩側的肌力",讓兩邊身體能夠平衡,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不然去給人家推一下,電療一下好了,但過兩天這狀況還是會發生。

這個"轉腰動作"可以很簡單拉到下背部的肌肉達到放鬆效果,一次約30秒,兩邊各做三次腿部拉傷腿部拉傷常發生在瞬間的快速衝刺,例如要快速位移接一個滾地球,而拉傷"鼠蹊部",也就是跨下拉傷,或者是打者擊出球快速的往一壘衝刺而造成拉傷。

一般的治療方式還是使用PRICE(詳情請參考:[傷害]運動傷害怎麼辦!?)平時也要加強下半身的肌力訓練,有強壯的體能不只能夠提升運動表現,更能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

一般拉傷休息約2~4周看狀況不一定,記住回到場上還是先不要100%衝刺,可先請"運動傷害防護師"做評估,一步一步把進度拉上去,如果一個操之過急再次拉傷就悲劇了。

是2012年亞錦賽高國輝一個中外野接球拉傷(直接從1:50秒開始看比較快)手腕受傷其實手腕受傷的狀況很多,不管是撲球扭到,打擊的時候"擠到"都有可能,第一時間的做法都是先休息冰敷,狀況好了再回去運動。

而平常的預防當然是使用手腕護具(一般市面上都可買的到,挑順手的就好畢竟要打擊也不能用的不順),而多利用平時的撲壘、接球與打擊練習增加自己的技巧,畢竟技術好的人也比較不容易受傷,因為比較知道要怎麼樣使力跟使用"身體"的力量做動作。

很多的棒球選手在手腕部分都會使用運動貼布做防護擦傷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傷害,其實就是一般的外傷,但是因為棒球場特別的髒,那些沙土暗藏大量細菌,所以如果當下沒做好清潔的動作,很容易就因此而感染造成更嚴重傷害(甚至有可能蜂窩性組織



5. 物理治療師剖析棒球運動傷害預防4大準則

張光祖說,針對球員的守備位置,鍛鍊其所需之運動技巧,可大大降低運動傷害​產生。

根據統計,棒球運動傷害有58%發生於上肢,如肩頸手臂肌肉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更新於2019年05月29日20:05•發布於2019年04月21日23:30•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報導/黃慧玫諮詢專家/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張光祖今年除了歡欣迎來中華職棒的30周年慶,經典名將的道別更令人掬一把淚。

台灣職棒強打最後巨擘「恰恰」彭政閔,宣告今年球季結束後退休;MLB永遠的安打王「雷射肩」鈴木一朗,則於美國大聯盟的日本開幕戰後宣布退休。

兩人的引退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棒球壇也將開啟新頁!誰將是下個崛起稱霸棒球場的強者呢?!除了端看球員本身資質,其基礎體能、技巧鍛鍊、傷害預防等訓練是否充足,才能避免陷入運動傷害風險,進而影響上場機會與場上表現,甚至危及棒球運動生命。

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張光祖表示,不管是正在接受訓練的球員、作為訓練者的教練、熱愛棒球的支持者等,都必須知道棒球運動可能會造成的運動傷害,而如何藉由訓練來避開運動傷害之發生,進而延續棒球運動的生命。

而如何預防棒球運動傷害的發生?務必注意以下4關鍵!準則1充分暖身靜態可不夠,動態暖身才夠力!張光祖指出,過去,大家對於暖身觀念都停留在只單做靜態暖身,事實上,伸展式的暖身對於提高身體機能,如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體溫、加速心跳等助益有限,因此,想要透過靜態暖身來提升運動表現,是有困難的。

為了在激烈的棒球運動前就讓身體徹底暖和起來,以降低因關節僵硬、肌肉冷凝造成的受傷風險,建議以動態活動為主,如原地抬膝跑、踢正步抬腿、弓步動態伸展、開合跳等,或直接進行可明顯出汗的慢跑、跳繩等。

他進一步說明,一場正規的棒球比賽要進行九局,平均需耗時3到4小時,其中,會因應整體戰略調整,而有球員替換的動作,這時,進入休息區的球員也不能真休息,必須不斷跳動著,避免暖和的身體冷卻影響後續上場表現。

準則2強化技巧訓練要紮實,站穩守備位置!棒球是一種注重個人運動技術的團體比賽,由攻擊與防守二大要素所組合而成,投球、打擊、跑壘、接球、傳球等,都需要極佳的運動技巧、優異的體能狀況、強壯肌耐力及良好爆發力,才會有持續穩定的運動表現。

張光祖說,針對球員的守備位置,鍛鍊其所需之運動技巧,可大大降低運動傷害產生。

根據統計,棒球運動傷害有58%發生於上肢,如肩頸手臂肌肉痠痛、肩旋轉肌肌腱炎、手肘疼痛等,這是因為棒球需大量反覆的投擲動作,唯有適當訓練,讓肩、肘關節活動度增加,也能避免不正當投擲姿勢出現。

舉例說明,投手常見的運動傷害,來自於長期且反覆的在肩關節極度外轉狀況下完成高速爆發的投擲動作,常造成肩關節組織磨損、旋轉肌群肌腱炎和肘關節韌帶撕裂等狀況。

如果能把握身體重心轉移的推力、手肘位置高舉過肩投擲、出手後手臂下壓收力、軸心腳穩定不晃動等準則,除了能投出好球,也能避開損傷。

準則3柔軟度UP緊繃僵硬OUT,表現更出色!運動時,人們往往只注重鍛練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卻忽略了柔軟度的重要性。

張光祖提醒,柔軟度對於健康至關重要,若柔軟度太差,恐引發各種痠痛,導致疾病發生。

而棒球球員更應注意柔軟度,因過於緊繃僵硬的肌肉會限制身體活動範圍,導致靈活度降低;阻礙肌肉血液循環,影響運動後肌肉修復;妨礙肌肉正常活動,致使肌肉和關節痠痛發生等狀況。

張光祖表示,當身體有較好的柔軟度時,使肌肉關節可活動度變大,讓每個運動動作能更為順暢,並大大降低運動傷害發生;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排除廢物,改善運動後的痠痛及加速肌肉修護,對於球員的運動生命延續影響深遠。

而身體的柔軟度是可以靠著訓練來改善的,而棒球選手會依據其攻擊防守位置不同,而有其特別需要鍛鍊的部位。

而一般人訓練柔軟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做拉筋伸展操,及能降低受傷機率及減少肌肉痠痛。

如投手,投球時肩膀需要外旋和內旋,因此,胸大肌及肩膀旋轉肌群的柔軟度很重要;打擊手,打擊時必須由膝蓋內旋帶動腰部旋轉,應著重胸腰椎、背肌、豎脊肌等伸展;野手,常有折返追跑、行進接球、飛身撲球、墊步傳球等需求,常容易拉扯到大腿內側肌群,必須多伸展和按摩;捕手,必須長時間蹲低及發生衝撞的機會,務必強化股四頭肌柔軟度,減少拉傷機率。
<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