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心法︰姚承光先生的意拳事業與武學思想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5月

意拳心法︰姚承光先生的意拳事業與武學思想

作者:謝永廣 編著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ISBN:978781100343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15元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河,那麼時間就如河里奔流不息的水,于是歷史的空間回蕩著一位智者的感嘆“逝者如斯夫!” 記得還是在1999年的璁期,作者來到北京宗勛武館,跟姚承光老師學習意拳。由于是初學,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將老師一天中所講過的內容認真的整理成筆記,並悉心揣摩。逐漸的我發現姚老師的講學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不象傳統意義上的武市家給你“禪宗和 悟”般的啟發,而是有自己幣斗學系統的教學大綱,並且每講一個功法都在技市和理論上進行精微獨到的闡釋,讓人听後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從那時起,我就有意識地將老師所講的內容記錄下來,直到現在幾萬字的練功筆記無疑是我的一筆不菲的財富。 從2002年作者大學畢業之後,便開始將這些筆記逐步整理成一系列的文章,並先後在《武魂》、《中華武術》、《搏擊》、《武市市》、《武當》等雜志上發表,並在2002年底開始了《意拳心法闡微》一書的整理。 此書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意拳光耀華夏德藝雙馨天涯--姚承光先生的武學之路》,主要講述了姚承光先生40多年來的武學歷程;第二部分為《姚承光先生武學思想研究》,主要記錄了姚先生對意拳原則原理的系統闡述,並附有姚先生的意拳技法(摘選)講解;第三部分為《姚承光先生談拳語錄》,是將姚先生的武學筆記原封不動地加以歸類整理。 謝永廣,1978年出生在河北邯鄲。2002年畢業于河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武術專業。現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國家二級運動員,國家二級武術裁判,工作于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原邯鄲大學)體育系,任專職武術教師。多年來致力于武術技術與理論的研究,曾習國家規定拳械、散手、跆拳道、拳擊等國內外武技,並與1999年拜北京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為師學習意拳至今。2003年經姚承光先生推薦又拜喬松茂先生為師學習太極拳。習武術余注重理論研究,先後在《河北體育學院學報》、《中華武術》、《武魂》、《武林》、《搏擊》、《武當》等武術期刊雜志發表學術論文近50余篇。並有多篇有並“意拳”的學術文章被翻譯成英語在歐洲意拳專業網站上登載。在研究武術的同時,對書法和文學也有濃厚的興趣。書法作品多次在省市比賽中獲獎,文學作品在各種文學期刊上發表。

上篇 意拳光耀華夏 德藝雙馨天涯 契子 第一章 站樁、試力與少年的夢 第二章 不堪回首的艱苦歲月 第三章 血汗灌溉的青春 第四章 踏上意拳路 風雨不歸途 第五章 一衣帶水兩代情 富士山下顯真功 第六章 以武會友 功夫情誼兩相長 第七章 意拳海外育新葩 第八章 弘揚國粹 發展意拳 中篇 姚承光先生武學思想研究 端正態度 務實創新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樁功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試力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摩擦步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發力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推手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散手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棍法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健舞 下篇 姚承光先生談拳語錄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基本功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推手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散手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及其它 附︰ 姚承光先生圖照

在2003年8月下旬,《中華武術》雜志社的李平老師親邯鄲進行有關太極拳的采訪。在此之前,李老師跟我提了好幾次,說邯鄲大學有一位小伙子想學傳統太極拳,並說這個小伙子人學里是學武術專業的,基礎很好。這次她又對我提起,說這個小伙子很想見見我。昕了之後,我說可以。見了面得知小伙子叫謝永廣,畢業于河北柿育學院武術系,專頂是太極拳。現在工作于邯鄲大學,任專職武術老師。小謝中等身材,精神氣質很好,一看就知道經過專業的武術訓練,是個練習太極拳的好苗子。但小謝是著名武術家眺承光先生的入室弟子,技照傳統武市的規矩,別人的弟子再拜師時必須經過第一個師父的同意。于是我便向小謝說明了此意。沒想到,一周後,小謝果到我家里,興沖沖的對孔說,喬老師,我剛從北京回來,姚老師同意了,這是姚老師給您的親筆信。當時我甚是感動,為挑承光先生胸襟之豪放,為小謝學藝之誠心。 姚承光先生乃意拳第三代嫡系傳人,當今意拳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幾十年來致力于意拳的研究與推廣。先後在坌國及世界各地推廣意拳。同時,姚先生還注重意拳理論的研究,在多種武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的意拳學甫文章,並編撰拍攝了系列意拳著作與教學光盤。與此同時,姚先生還聯台意拳同門積極的組織了一系列的意拳學術研討活動,加強了意拳學市交流,對促進意拳的進一步發展也具葡深遠的意義。 “期舊技之新蕾,懷朝花以夕拾”,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姚承光先生終于將意拳事業推廣到了坌國及世界各地。每年數十個海外意拳組織都要組隊霈宗勛武館學習交流。海內外各種報刊雜志相繼報道了姚承光先生的事跡。 姚承光先生認為︰意拳不僅是一門拳甫的技巧,更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意拳在其不斷的演變中,始終以博人而深邃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其根基,並將技巧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內涵。也就是說,意拳的技巧是以渾厚的功力為內涵的。著名畫家範曾先生曾講︰“一切技巧都是為了表現的需要,技巧一旦脫離了藝甫家的思想便立刻失去生命”。書畫藝市是技巧,意拳可以說也是一種技巧。如果沒有渾厚的功力,技巧則就成了肢體盲目的空舞亂動,就象範曾先生所講的那樣成了“脫離藝術煎質的所謂技巧”。釋迦牟尼說︰“一滴水如何不干枯?到大海去!”所以姚承光先生永遠將自己比做滄海一粟,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海”中奮斗並快樂著!姚承光先生在研究意拳的過程中,始終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放在首位,從儒、釋、道中吸取營養,親豐富意拳的內涵。縱觀姚先生寫的文章,質樸無華但韻昧雋永;其演練的意拳,從不以顯示武術威武勇猛為先,而以輕靈飄逸且具有豐富內涵的動作親偵現中華武學豪邁不張揚,博大冗雜的品質理念。 眺承光先生在意拳的研究及教學中,將意拳訓練理論的科學性及其訓練方法的系統性進行了有帆的融台。眺先生認為“科學性”是指其內在原理的台理性。研究一門學問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原則原理,如此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功法實乩與理記研究市目結合,從而取得實質性的進步。就如發行的硬幣—樣,有一分、二分、五分,就沒有必要再鑄四分、八分。掌握了拳市內在的原理,所謂的“招式”則是可以千變萬化的;“系統性”是指其訓練程序上的整柿性。也就是說從初級階段的基市功到最後各種技術的靈活運用,都是循序漸進地在最後形成一個整體的訓練過程。整體性是系統論中最鮮明最基本的特征。系統論中最重要的就是強調整體的相互關聯與制約。所以姚先生十分強調︰“意拳不是站樁,不是試力、發力,而是7個訓練步聚的綜合體現,偏重于7步程序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可能練好意拳。注重意拳訓練程序的整體性是練好意拳的唯一標準”。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