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節能減碳版)(增訂二版)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5月

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節能減碳版)(增訂二版)

作者:魏錫鈴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15日
ISBN:978957083430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68元

  很多人都聽過GIANT(捷安特),甚至以為這是歐美的自行車品牌。事實上,GIANT是由國內績優企業--巨大集團所打造的品牌,在集團總裁劉金標帶領下,成功將GIANT推向國際舞台,巨大也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公司。
  巨大以新台幣400萬元創立後,曾連續虧損四年,當時有錢借到沒錢,還差點關門;1986年,最大的客戶突然轉換供應商,但巨大沒被擊倒,反而越挫越勇,開啟自創品牌、行銷全球的契機。2008年,巨大的股本增至29.59億元,全年產銷自行車520萬台,集團營收達414億餘元,稅後純益24.57億元、每股純益8.3元。
  選騎GIANT自行車的選手,在2002、04至06年,四度勇奪環法自由車大賽團體總冠軍;GIANT高級車種,一台賣到十幾萬元,限量紀念車更高達1萬美元。而2008年GIANT的品牌價值2.82億美元,已是巨大資本額三倍餘。
  本書作者採訪巨大與劉金標十餘年,透過敏銳觀察、深度訪談,精心撰寫出值得您品味的絕佳篇章。
作者簡介
魏錫鈴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EMBA高階組),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考試合格。
  1978年進入經濟日報,歷任記者、特派員、撰述委員,主跑證券、家電、大宗物資、車輛產業,及台灣省政、金融財稅等新聞,與同仁共同獲得2001年花旗財經新聞獎首獎。

推薦序 彰顯企業與管理的價值∕劉金標自序生活可以更美好
第1章不再驛動出現人生與事業轉捩點艱苦的創業歷程默默耕耘,等待峰迴路轉
第2章創業維艱自行車不繼續踩,一停即倒日商拒絕握手通宵裝櫃,流汗五、六年
第3章台灣第一三十分鐘的約會台灣成為自行車王國出口躍居台灣之冠股票上市為重要里程碑捷安特市占率持續提升
第4章自創品牌訂單過度集中Schwinn公司Schwinn公司突轉往大陸投資新品牌自行車乏人問津捷安特造就巨大王國捷安特品牌價值兩億一千一百萬美元Schwinn公司兩度聲請破產品牌要具有獨特格調與價值
第5章全球布局採行全球運籌分工赴荷設廠,搶攻歐洲商機美國之路荊棘多又多首度到東歐考察市場投資收益有如金雞母贊助車隊的行銷策略贊助德國T-Mobile車隊TCR碳纖維車是制勝武器GIANT品牌與ODM並重
第6章華東設廠修築國際競爭防波堤評估決定落腳江蘇昆山內外銷並重的經營策略選派種子團隊登陸打拚捷安特品牌成為行銷優勢泉新金屬新兵入列用伊的土,糊伊的壁自行車業的未來在兩岸
第7章大陸商機龐大新興市場已形成行銷據點近兩千個以三個品牌區隔市場再派劉湧昌去大陸打拚舉辦兩岸萬人單車行到成都、天津建立新基地電動自行車商機可期朝在上海掛牌努力
第8章投資台灣總部在大甲的跨國企業兩岸競合,力求差異化專注本業,分享市場大餅巨瀚科技備受注目Schwinn∕GT案,業界損失大增值減量,順利度小月整合推展A-Team計畫導入豐田式生產管理A-Team之道更加寬廣
第9章國際競合不能單看台灣廠的報表取得日本Hodaka股權曾與福特合製電動車不選頂級對象合作高盛證券曾為大股東自行車成為台灣標誌美伊烽火中訪東歐林信義建議師法巨大找對的人去做對的事建構獨特的GIANT Way
第10章創新價值舒適車設計突破傳統引導更多人騎乘自行車一萬美元的TCR紀念車注重研發,不copy他人連獲國家產品形象等獎項TCR碳纖維車設計受肯定申設研發中心獲准巨大追求唯一,而非第一「歡笑曲線」創造經營價值
第11章快意騎士騎乘自行車,身心平衡大力推展自行車運動希望台灣成為自行車島讓幹部從錯誤中學習成長業界巨人、謙謙君子正派經營,股價穩健曾說巨大股價委屈獲蔣震傑出企業領袖獎
第12章世代合作在水都訂創業飛躍計畫當年精簡員額見真情研讀《傑克.威爾許領導智典》英語成為公司語言未來的動向受關注世代交替的序曲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附錄巨大集團大事紀

推薦序
彰顯企業與管理的價值-巨大集團總裁劉金標
  台灣工業化之初,各行各業大都從原廠委託製造(OEM)做起,幾十年來成功創造了經濟奇蹟。而今時移勢變,在全球化浪潮下,很多產業進入供過於求的微利時代,業界普遍體認到必須徹底轉型、升級,朝創新產品、提高附加價值及全方位經營等努力,但面臨的瓶頸與障礙正是缺乏自有品牌和行銷通路。
  巨大機械自創「捷安特」(GIANT)品牌,經過多年努力,幸運成為全球自行車名牌,並建構完整的行銷通路,受到社會肯定。《經濟日報》資深記者魏錫鈴先生,長期採訪公司及經營團隊新聞,對我們跌跌撞撞的事蹟有深入了解,最近將巨大發展經驗寫成《騎上峰頂》,與各界分享。
  閱讀《騎上峰頂》書稿,我發現確實是一本完整呈現巨大成長歷程的佳作,包括不同階段的決策及其理念和環境,因時間久遠或轉往新的領域發展,原已遺忘或不為人知的諸多往事,又躍然紙上,令人記憶猶新。
  巨大草創時期資源短缺、經營困窘,創業團隊卻能懷抱遠大理想,堅持信念;一九八六年毅然踏上自創品牌(OBM)的不歸路,艱辛備嘗後終能獲致成果。從各章節間回顧創業途程的苦與樂,真的是感觸良多,數度濕了眼眶。
  《騎上峰頂》深得巨大創業後一步一腳印,由小企業發展成為全球最大自行車公司,從接單代工到自創品牌,再邁向以台灣為營運總部、跨國經營的精髓,加以文筆流暢,深入淺出,錫鈴兄用心之深令人感佩;書中引用相關的成功案例亦頗為貼切,對從事企業經營管理者,應有參考啟迪之效。
  企業經營必須不斷創新挑戰,追求卓越,而自創品牌之可貴在能自主經營,巨大在Racing to the Top(騎上峰頂)過程中,每當達成階段性目標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機會與挑戰,不斷激發成長動力,這也是本書付梓的深層意義。我深信本書將能彰顯企業與管理的價值,而樂於撰寫序文。
自序
生活可以更美好
  二○○四年夏天,美國福斯公司賣座的「機械公敵」(I, Robot)電影,是以二○三五年的芝加哥為背景,描述人與機械人生活的科幻世界。片中,出現來自台灣巨大機械公司所產的Revive、Prodigy兩款自行車,讓全球觀眾印象深刻。
  二○○七年五月,七十三歲的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騎乘自家生產的GIANT自行車,在十五天內環繞台灣一圈、總長九百二十七公里,不但帶動單車環島風潮,也感覺自己和企業都年輕起來。
  在台灣,談到自行車、要買最新流行、最夯的自行車,很多人就會想到、指名“GIANT”:大家耳熟能詳的「捷安特」,它從台灣紅到全世界,給人的印象是運動、熱情洋溢、健康和快樂。
  二○○二及○四至○六年環法自由車大賽,騎乘捷安特碳纖維自行車的西班牙Once與德國T-Mobile車隊,先後榮獲四次團體總冠軍。
  GIANT的品牌價值,在二○○三年經國際品牌顧問業者Interbrand公司、外貿協會等單位共同評定為二億一千一百萬美元,在台灣十大國際品牌排名第六;此後三年連續進入前十名,○八年為第十一名、品牌價值增至二億八千二百萬美元。
  連續獲選全球最佳企業
  二○○一、○二及○五年,巨大連續獲得全球知名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評選為全球最佳的兩百家小型企業之一。  在中國大陸,捷安特與可口可樂、吉列(生產刮鬍刀的公司)同被列為「中國馳名商標」,受到市場高度肯定與主管機關的保護。
  由此,約略可以看出巨大的輪廓,開始接觸這家有特色的企業。其實,從傳統代工到自創品牌、跨國經營,巨大一路走來高潮迭起,創業經驗彌足珍貴,成功之道也廣受關注。
  一九七二年創立的巨大,截至二○○九年夏天,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車集團,旗下共有二十三家(含子、孫)公司,自台灣、大陸、日本、澳洲、歐洲,延伸至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加拿大,到處看得到GIANT自行車馳騁在公路、曠野、山邊或水涯。
  每當產、官、學、研齊聚一堂,探討企業自創品牌成功的案例時,經常提到的也是GIANT,這是台灣少數真正走出去的世界知名品牌之一,在全球五十餘國的行銷據點多達一萬個。
  進入二十一世紀,不論是捷安特或GIANT,巨大集團品牌蘊含著獨特的DNA(去氧核糖核酸)、基因,在全球自行車業界的名氣響叮噹。
  巨大創立以來,所揭示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好的自行車公司」願景,真的做到了,二○○八年集團營收達新台幣四百十四億餘元,稅後純益二十四億五千七百萬元。分析獲利大好的原因,巨大董事長劉金標淡然表示,創業之路歷經相當多的調整、朝高級化發展、透過不斷開發新產品帶動流行、創造市場新需求,幸能獲得良好成效。
  他經常說自行車業是「萬年工業」,認為自行車已經過千錘百鍊,永遠都有市場,但必須不斷研發、創新產品,產銷讓消費者心動、感動的車子。
  就二○○八年的市場分析,GIANT自行車是台灣與大陸第一品牌;在日本是進口登山車最大品牌,澳洲、荷蘭、加拿大等為最大進口品牌;在美國專賣店(IBD)市場名列第三品牌;在歐洲則為三大品牌之一,全年以GIANT品牌銷售的自行車逾三百五十萬台。
  自創品牌的過程有辛酸、有歡笑,卻是想成為國際性企業必走的路。一手帶領同仁打造巨大與捷安特金字招牌的劉金標說:「沒有GIANT,就沒有今天的巨大。」
  總部在大甲的跨國企業
  巨大從台中縣大甲鎮、以四百萬元起家,能夠躍為全球性企業,自創的GIANT品牌與企業識別系統(CIS)結為一體,的確不容易。而品牌價值與行銷通路,一直被視為巨大集團最重要的資產。
  儘管經營有成,劉金標仍將集團的研發、管理、行銷及財務等總部設在大甲,真正是深耕台灣、回饋故里的企業家。
  綜觀巨大的經營策略,夥伴結盟、注重研發、自創品牌,是經營成功的指針;而執著本業、專注經營,終能擺脫台灣製造業的代工宿命,開創出一片天。
  三十七年來,巨大以發展為Global Total Cycling Solution Provider(全球自行車生活完整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為目標,追求顧客滿意、持續改善、創新挑戰、追求卓越的經營理念,平實而貼近市場。
  一步一腳印,巨大歷經數次景氣循環而能持續成長,二○○七年每股稅後純益為六點四七元,○八年每股純益更增為八點三元,與績優電子、科技產業相比,不遑多讓。
  讓劉金標引以為傲的是,巨大股票上市迄今,不論景氣如何變動,公司發布的財務預測目標只有調高,從未調低過。
  在西進浪潮下,巨大也是兩岸分工的典型企業,透過海外控股公司到江蘇轉投資捷安特(中國)公司,從一九九三年設立以來,產能與業績蒸蒸日上,二○○八年產銷二百八十一萬台自行車,成為母公司重要的獲利來源。
  劉金標以台灣俗語「用伊的土,糊伊的壁」來形容海外投資心得,認為這是台商到海外打拚可以採行的營運模式,也能使雙方互利互惠。
  做為成功的企業,巨大長期以「生活可以更美好」為追求的目標,藉由不斷研發、推出新產品,配合GIANT的品牌優勢,確保領先地位。「這樣,當太陽升起,我們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依自己的想法、意志來行銷,不必再因五毛錢、一塊錢,就將訂單拱手讓人。」劉金標昂首凝視遠方,充滿信心地說。
  慶祝創業三十年,及贊助的Once車隊於環法賽表現優異,巨大在二○○二年首度打造三十五台TCR Gold紀念車,每台賣到一萬美元的高價,結果是銷售一空。
  巨大確實是一家擁有獨特文化的企業,不以急進或機巧取勝,穩紮穩打,從經營內涵與體質改善,來提升市場的競爭力。
  而為業界所津津樂道的是,巨大創業以來,專注在自行車本業的發展,以成為全球最好的自行車公司、最佳品牌,與消費者分享騎車喜樂,創造自行車新文化為念,不單是為了擴增營收及獲利而已。
  分享巨大成功經驗
  也因為如此,多年來想為巨大及劉金標寫書立傳者不乏能人,但他總是謙辭相關的邀約。
  直至二○○四年,為讓更多人了解巨大的發展歷程,認識這家自創GIANT品牌成功企業的內涵,有助傳承劉金標與經營團隊的經營理念,作者不揣淺陋,開始撰寫台灣自行車業龍頭、業界教父,與捷安特自行車「騎上峰頂」的傳奇故事,終獲劉金標首肯、並多次接受訪談,在二○○四年底出版《騎上峰頂》。
  二○○九年五月,劉金標身為巨大集團總裁,以七十五歲的高齡再次挑戰自我,在五月進行「京騎滬動」計畫──從北京騎親自設計的GIANT自行車Defy到上海,二十天內騎完一千六百六十八公里,他的企圖心、精神及毅力,實在令人敬佩。
  而《騎上峰頂》付梓四年多來,巨大集團業績持續成長,經營內涵、品牌發展都已更上層樓,頗多值得更新記述之處,推出增訂版將讓更多讀者融入GIANT的世界。從初版至推出增訂版,承蒙巨大發言人、總管理處特別助理許立忠兄,與代理發言人、公關專員陳美惠小姐多所協助,併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正如巨大在千禧年的產品告白用語:「為自己開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天窗,跳出生活的框框,騎上你的捷安特,整個天空都是你的。」好產品讓人備感精采,好企業永遠不會寂寞。
  生活可以更美好,閱讀巨大、GIANT的成就,再看劉金標的豐富人生,兼具理性與感性,思考之路也會是無限寬廣。

一九三四年七月出生的劉金標,到一九七二年時,剛滿三十八歲、正當接近不惑的青壯年紀。那年,對他的事業、後半生,乃至於台灣的自行車產業發展,都是關鍵的一年;因為全球最大自行車公司由此創育,且將台灣的品牌帶向世界。其實,劉金標從高工畢業,踏出校門第一個二十年,前後已做過幾個工作、投資一些事業,但還沒有繳出真正的好成績。……劉金標回憶,自己年輕時有點天賦,很會找好的時點(timing)做生意,如賣魚精、養鰻都是。或許是年少輕狂,「沒定性」,喜歡玩新的,平均兩、三年就換一個工作或事業;那段期間,實在談不上什麼成就,大抵是有賺有賠的情況。出現人生與事業轉捩點不過,投資、經營的幾家事業,並沒有任何一家是倒閉的,而且除了養鰻外,都是劉金標自己不想玩了才結束掉。但在養鰻歲月中,颱風卻差點將他擊倒。一九七二年,出現了轉捩點。那年初秋,劉金標與幾位朋友在台中聚餐時,彼此交換意見,討論當下可從事的事業。有人提及美國正以有益健康等理由,大力推廣民眾騎乘自行車,市場需求強勁,自行車外銷的情況很不錯,建議在場的人不妨一試。就這樣,「咱來做鐵馬」,成為那次餐會的結論。沒多久,在好友卓文川的穿針引線下,很快找齊沙鹿與大甲地區對自行車有興趣和高度期待的十個人,大夥兒充滿信心,共同集資新台幣四百萬元,成立「巨大機械工業公司」,由經營瓦斯生意的王邦科擔任董事長,劉金標為總經理,葉博敦則擔任廠長。巨大機械的創始股東包括劉金標的姊姊杜劉月嬌、外甥女杜綉珍,和卓文川、王深漢、何義明、黃俊雄,以及一位會計師,每人出資三十萬至五十萬元不等。由於出資者都是門外漢,欠缺自行車產銷相關經驗,學機械的劉金標特別透過關係,前往日本「川村」會社觀摩,學習生產自行車之道,並帶回一些基本的概念。創立之初,巨大工廠就設在大甲市區的文曲路巷子裡,基地一千七百多坪(約五千七百平方米),由王深漢負責建廠;第二年春天完工,雇用了三十幾名員工,準備放手一搏。……當時,美國介入很深的越戰,打得如火如荼,而台灣的工業基礎初具,紡織品、鞋類等產品出口暢旺,劉金標等人一起創業,本來有趕搭外銷列車的期待。但是,這家小型自行車廠,後來歷經了艱苦的成長過程。創業者和員工流下無數的汗水、淚水,與寶貴的青春歲月,才逐步茁壯為台灣最大、全球第一的自行車公司,而自創的捷安特品牌也躍登世界名牌之列。創業成功後,劉金標常有機會接受媒體訪問或發表演講,對於早年的經歷,仍直言投入自行車業之前,做過的幾個工作或事業都不太順利,總以「積極、衝力足,但毅力不夠」形容自己。「直到進入自行車業,我才開始變得有毅力。」至此,劉金標停止驛動的心。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