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骨折復健需要嗎?】不活動,肌少症找上門,就完了! | 腳 骨折後 復 健

Skiptocontent我們常聽到長輩要防跌、防跌很重要,因為長輩的骨頭很脆弱,很多人都有骨鬆的問題,更容易加重跌倒後造成的傷害!但如果因此更限縮活動範圍或外出機會,會不會是一種惡性循環?而且真的摔傷了,腳骨折了!該怎麼辦呢?該怎麼做復健才好呢?還是要完全不動呢?統計指出,骨折後跟長輩的死亡率有正相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

內容目錄下肢/腳骨折是什麼?常見腳骨折術後續處置固定手術治療髖膝關節置換是什麼●髖、膝關節置換術後禁忌肌少症是什麼?為什麼骨折後容易肌少症?腳/下肢骨折術後影響日常生活日常生活部分工具性日常生活部分腳骨折後該安排復健治療嗎?或可以選擇-居家復能居家復能是什麼?長照我挺你-下肢骨折居家復能諮詢腳/下肢骨折後相關復健/輔具器材推薦腳骨折復能/復健介入方向下肢/腳骨折執行方式調整實例下肢/腳骨折執行空間調整下肢/腳骨折輔具直接介入長照我挺你-輔具補助申請協助腳骨折後無障礙設施安排總結下肢/腳骨折是什麼?下肢骨折▶這篇文章不會講得太難、文謅謅(因為我也寫不出來XD),只是會站在一個觀念建立的立場上,希望若周邊有此需求時,能先有一個大概的觀念,知道後續該怎麼做才好。

我們常聽到“腳斷掉了”,正確的定義來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不管是骨頭斷掉、裂開、錯位,都算是骨折廣義的定義,我們必須先與醫療團隊確認好,現況狀況是如何,未來癒後大概如何,才能好好安排後續。

常見腳骨折術後續處置固定若骨折狀況較為輕微,可能只是骨裂情形,通常會採行較保守治療方式,讓骨頭復位或是盡量維持在原本的位置,經過一段時間讓骨質重新生長癒合,相關的處置像是傳統的石膏、活動型石膏、職能治療師製作的副木等等做固定。

下肢骨折術後固定手術治療當骨折,或是傷及關節面時,通常也建議手術,以進行較準確的復位,並恢復關節活動能力,常見的手術像是髖、膝關節置換。

髖膝關節置換是什麼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髖關節位置由股骨上方圓球形的股骨頭,和骨盆上的髖臼組合,於骨骼交會處有軟骨,提供摩擦潤滑;膝關節主要結構則包含股骨(大腿骨)、髕骨、前後十字韌帶、軟骨、脛骨。

髖關節置換會將損壞的關節和股骨頭切除,再將髖臼杯、人工股骨柄裝上並固定,一般分為全人工關節置換與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詳情可看骨哥論壇,裡面都有很棒很詳盡地介紹!●髖、膝關節置換術後禁忌這邊簡單附上一些置換術後禁忌,但還是要諮詢開刀醫師建議喔!術後六周內需注意,維持雙腿避免交叉動作,睡覺或側躺時,可在雙膝間墊枕頭。

注意髖關節避免做出過度屈曲、內收、內旋姿勢。

切記日常生活髖部出力時,避免過度彎腰、跑、跳、搬重物。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並用乾淨紗布覆蓋,術後可詢問醫師何時可淋浴或沐浴。

站立與行走需注意用力程度,避免過度承重。

持續做膝關節被動運動,但需注意活動量與角度,以不痛為主。

避免不動造成後續肌肉無力,肌少症情形。

肌少症是什麼?為什麼骨折後容易肌少症?▶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四十,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

(屏東縣衛生局)。

若沒有持續性的提供阻力訓練,只有日常生活的活動強度,是不夠的,長期下來就有可能造成肌少症情形。

肌少症無力我們人生活著,一定需要基本的肌力才能維持,肌肉減少,會讓你躺著爬不起來、坐著站不起來、手無力拿東西,就需要他人協助甚至機構照護了!而骨折後,為什麼更容易肌少症呢?大家看完上述應該已經有答案了吧!“活動量與生活強度”大為減少,所以才會建議能坐就不要躺、能站就不要坐,逐步增強生活強度,向上適應,才有機會慢慢回到過去的生活。

這邊有興趣的人,推薦以下兩本閱讀,尤其是長輩,真的很需要大重量訓練: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博客來查詢槓鈴處方:抗老化肌力訓練博客來查詢初學者或想瞭解長輩大重量需求原因,可先從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這本閱讀起;槓鈴處方:抗老化肌力訓練,則較偏於工具書,給予各式狀況指引與運動建議,相當好的兩本書,激推、用力推、推到爆。

腳/下肢骨折術後影響日常生活▶下肢骨折術後,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呢?生活品質會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我要帶病人回家有什麼該注意的,一起來看看以下的分析喔!日常生活部分睡覺1.術後疼痛影響睡眠:因為傷口仍有腫脹發炎情形,常常造成患側不適,影響睡眠。

2.如何起身、躺下:受傷側可能被副木、石膏等固定,影響躺床、起身動作順序。

3.如何協助墊上平行移位:少了一邊甚至兩邊的肢體協助


常見運動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