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脛束症候群是什麼?一次了解髂脛束症候群症狀、治療以及 ... | itbs治療
髂脛束症候群的英文名稱是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簡稱ITBS,過去也稱為跑者膝,常在慢跑的族群中發現,近幾年發現髂脛束症候群是一種「訓練量錯誤」產生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髂脛束症候群首頁健康百科骨、關節髂脛束症候群症狀病程併發症成因危險族群預防相關檢驗治療照護就醫準備部位分享訂閱點擊可以訂閱電子報喔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是位在大腿外側的一層筋膜,從大腿一路向下延伸到小腿上端。
髂脛束症候群的英文名稱是IliotibialBandSyndrome,簡稱ITBS,過去也稱為跑者膝,常在慢跑的族群中發現,近幾年發現髂脛束症候群是一種「訓練量錯誤」產生的疾病,初學者如果太快增加運動量或強度就容易發生。
除慢跑外、自行車、越野賽跑、健走、田徑運動、需要跳躍的球類(常見排球、籃球等)中。
主要是因為髂脛束在運動過程中過度使用而引起的發炎反應。
研究指出女性也較容易得到髂脛束症候群(ITBS),可能是因為女性骨盆先天上比男性寬,如果再加上臀部或骨盆肌肉力量不足,身體會自然向膝部「借用」更多力量,以補足臀肌不夠的力道,容易導致膝蓋肌肉的過度使用而損傷。
髂脛束症候群的主要症狀是膝蓋外側疼痛與腫脹,尤其是將膝蓋彎曲45度時,膝蓋外側的疼痛感會特別明顯。
輕微的髂脛束症候群只要休息就能改善,但如果症狀非常嚴重還是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髂脛束症候群症狀髂脛束症候群(ITBS)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膝蓋外側腫脹和疼痛,但是病人常會認為是膝蓋受傷,將膝蓋彎曲45度,如果此時膝蓋外側有明顯疼痛感,就有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症候群發展髂脛束症候群(ITBS)初期會有類似針刺的痛感,因為疼痛感沒有那麼明顯,常被病人忽略,久而久之疼痛感會變得強烈,跑步跟走路都會有灼熱感,甚至還會從膝蓋漫延到大腿以上的位置。
髂脛束症候群併發症髂脛束症候群不會有併發症。
髂脛束症候群常見致病原因跑步:因為反覆膝蓋彎曲過度使用所引起,除長跑外,跑步初學者突然增加運動量或強度也很容易得到髂脛束症候群。
自行車:自行車通常不會發生髂脛束症候群,如果有症狀可能是自行車的座椅位置或高度有問題,導致膝蓋肌肉需要過度使用。
其他運動:田徑運動、越野運動或健走等,類似跑步的運動,如果反覆讓膝蓋彎曲,尤其在運動量或強度增加過快時,更容易引起髂脛束症候群。
臀部肌力不足:臀部肌肉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導致每次單足落地時,常發生在需要跳耀的運動,例如排球、籃球等。
原先臀部肌肉穩定的功能要由位在臀部和大腿交界處的闊筋膜張肌代替,造成闊筋膜張肌過度緊繃,牽動下游髂脛束,也會導致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症候群好發族群女性長跑(或是運動新手)自行車運動越野活動、健走田徑運動員喜愛籃球、排球臀部肌肉或是骨盆周圍肌肉無力髂脛束症候群預防重點選擇適當的鞋子跑步。
運動前要妥善熱身。
跑步開始前,先步行約5~10分鐘。
可以做鍛鍊臀部肌肉的運動,穩定髂脛束。
髂脛束症候群診斷方式診斷方式以病人自述症狀和骨科理學檢查為主,醫師可能會使用X光或是其他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髂脛束症候群治療在症狀發生初期,應該立即停止引起不適的活動,多休息通常都會緩解儀器治療:包括超音波、雷射、冷熱敷、紅外線以及電學治療等。
徒手治療:利用治療師的特殊評估或是系統性的評估方法,來找出特定關節的活動障礙、筋膜緊繃、或是關節半脫位等問題,再以治療師的手法如本體神經伸展術、徒手復位等治療。
運動治療:訓練核心肌群以及臀部肌肉,都有助於改善症狀。
增生治療:藉由超音波判斷受損位置,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或是高濃度葡萄糖(需多次治療)來刺激組織加速修復。
震波治療:使用高能量的氣動技術擊出震波,促進血管新生,提高新陳代謝,加速組織再生。
藥物治療:以治療症狀為主,通常在急性發炎時使用,不建議長期使用藥物治療。
髂脛束症候群照護重點放鬆髂脛束:使用滾筒,在大腿外側較緊較痛的地方停留10~30秒,適當放鬆髂脛束。
不宜過度按壓,或使用滾筒過久。
每次以10~15分鐘較佳,過度施壓反而會造成發炎。
訓練臀部肌肉:可使用彈力帶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髂脛束症候群首頁健康百科骨、關節髂脛束症候群症狀病程併發症成因危險族群預防相關檢驗治療照護就醫準備部位分享訂閱點擊可以訂閱電子報喔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是位在大腿外側的一層筋膜,從大腿一路向下延伸到小腿上端。
髂脛束症候群的英文名稱是IliotibialBandSyndrome,簡稱ITBS,過去也稱為跑者膝,常在慢跑的族群中發現,近幾年發現髂脛束症候群是一種「訓練量錯誤」產生的疾病,初學者如果太快增加運動量或強度就容易發生。
除慢跑外、自行車、越野賽跑、健走、田徑運動、需要跳躍的球類(常見排球、籃球等)中。
主要是因為髂脛束在運動過程中過度使用而引起的發炎反應。
研究指出女性也較容易得到髂脛束症候群(ITBS),可能是因為女性骨盆先天上比男性寬,如果再加上臀部或骨盆肌肉力量不足,身體會自然向膝部「借用」更多力量,以補足臀肌不夠的力道,容易導致膝蓋肌肉的過度使用而損傷。
髂脛束症候群的主要症狀是膝蓋外側疼痛與腫脹,尤其是將膝蓋彎曲45度時,膝蓋外側的疼痛感會特別明顯。
輕微的髂脛束症候群只要休息就能改善,但如果症狀非常嚴重還是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髂脛束症候群症狀髂脛束症候群(ITBS)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膝蓋外側腫脹和疼痛,但是病人常會認為是膝蓋受傷,將膝蓋彎曲45度,如果此時膝蓋外側有明顯疼痛感,就有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症候群發展髂脛束症候群(ITBS)初期會有類似針刺的痛感,因為疼痛感沒有那麼明顯,常被病人忽略,久而久之疼痛感會變得強烈,跑步跟走路都會有灼熱感,甚至還會從膝蓋漫延到大腿以上的位置。
髂脛束症候群併發症髂脛束症候群不會有併發症。
髂脛束症候群常見致病原因跑步:因為反覆膝蓋彎曲過度使用所引起,除長跑外,跑步初學者突然增加運動量或強度也很容易得到髂脛束症候群。
自行車:自行車通常不會發生髂脛束症候群,如果有症狀可能是自行車的座椅位置或高度有問題,導致膝蓋肌肉需要過度使用。
其他運動:田徑運動、越野運動或健走等,類似跑步的運動,如果反覆讓膝蓋彎曲,尤其在運動量或強度增加過快時,更容易引起髂脛束症候群。
臀部肌力不足:臀部肌肉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導致每次單足落地時,常發生在需要跳耀的運動,例如排球、籃球等。
原先臀部肌肉穩定的功能要由位在臀部和大腿交界處的闊筋膜張肌代替,造成闊筋膜張肌過度緊繃,牽動下游髂脛束,也會導致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症候群好發族群女性長跑(或是運動新手)自行車運動越野活動、健走田徑運動員喜愛籃球、排球臀部肌肉或是骨盆周圍肌肉無力髂脛束症候群預防重點選擇適當的鞋子跑步。
運動前要妥善熱身。
跑步開始前,先步行約5~10分鐘。
可以做鍛鍊臀部肌肉的運動,穩定髂脛束。
髂脛束症候群診斷方式診斷方式以病人自述症狀和骨科理學檢查為主,醫師可能會使用X光或是其他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髂脛束症候群治療在症狀發生初期,應該立即停止引起不適的活動,多休息通常都會緩解儀器治療:包括超音波、雷射、冷熱敷、紅外線以及電學治療等。
徒手治療:利用治療師的特殊評估或是系統性的評估方法,來找出特定關節的活動障礙、筋膜緊繃、或是關節半脫位等問題,再以治療師的手法如本體神經伸展術、徒手復位等治療。
運動治療:訓練核心肌群以及臀部肌肉,都有助於改善症狀。
增生治療:藉由超音波判斷受損位置,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或是高濃度葡萄糖(需多次治療)來刺激組織加速修復。
震波治療:使用高能量的氣動技術擊出震波,促進血管新生,提高新陳代謝,加速組織再生。
藥物治療:以治療症狀為主,通常在急性發炎時使用,不建議長期使用藥物治療。
髂脛束症候群照護重點放鬆髂脛束:使用滾筒,在大腿外側較緊較痛的地方停留10~30秒,適當放鬆髂脛束。
不宜過度按壓,或使用滾筒過久。
每次以10~15分鐘較佳,過度施壓反而會造成發炎。
訓練臀部肌肉:可使用彈力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