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的形怎麼樣才算打得好? | 空手道形
謝邀。
空手道流派眾多,對自己流派的型尚且看得明白,看到其他流派的型怎麼辦?我認為欣賞品評演武,得從三個層面看:結構、準度、表達。
首先結構,就是說型...標籤:剛柔流松濤館武術空手道跆拳道空手道的形怎麼樣才算打得好?12-22謝邀。
空手道流派眾多,對自己流派的型尚且看得明白,看到其他流派的型怎麼辦?我認為欣賞品評演武,得從三個層面看:結構、準度、表達。
首先結構,就是說型的整體結構要對,名字和內容要對得上號。
比如說觀空和公相君是同一個源流的型,結構高度相似很正常。
又比如拔塞和轉掌是不同流派不同體系的型,不論怎樣演武它倆結構都不會一樣。
演武者之間多少會有些差異,但是整體結構上必須是符合歷史傳承的。
有一定見識的空手道人士,不僅了解本派系各版本的型,對其他流派的型也會有一定的見識,對於整體的結構會有大致的印象,如果有地方打得明顯不對,能辨識出來。
這個層面,就好像是聽音樂時,儘管風格不大一樣,但能聽出這是什麼曲子、是否有地方不對,因為曲子主旋律能夠識別,而且都聽過。
然後是準度。
這裡是指對標準的把握度,以及執行標準的精確性。
儘管道場之間標準有差異,人和人也不同,但練得好的人是有共性的:比如同一個動作,左右架如同鏡像翻轉版精確、重複多次不變形。
步法站姿也是,步幅、角度都是精準的,不論轉向還是連續移動也都一樣。
這至少證明該演武者在型上下了功夫。
發力鏈的準度就更重要了。
同一類型的動作應該有著高度統一的發力模式。
動作外形很直觀、相對便於矯正,而發力是個一瞬間的動態行為,需要大量練習和體會才能掌握。
因此,看發力鏈的準度是我認知演武者練習水平的重要方式。
類似的,一個道場里若是大家的動作統一度高,那這個道場的運營和教學通常都不錯,發力統一度高,那說明這個道場有底蘊有核心技術。
這就像音樂里常說的「音準」,音準是歌手基本功的重要體現,也是樂器狀態好壞的重要評價標準,空手道也是同理。
最後要看錶達,要讓型的演武「言之有物」,把自己對型的理解表達出來,顯示出型與鍛煉或者實打的合理聯繫。
表達技巧很多,比如呼吸發聲、輕重緩急、身體的開合、重心的起伏等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技巧終究是外在的,核心還是對動作的理解,刻意的停頓、過於誇大的呼吸聲、為了增加效果而故意拍打衣服等等,都是不行的。
堆砌辭藻卻言之無物是文章大忌,空手道也一樣。
高水平的表達,彷彿能讓旁人感受到假想敵的存在,自然流露、恰到好處。
過分的追求視聽效果則適得其反,成了炫技表演,而不是真正的演武。
就好比唱同一首歌,有的人只是唱得好聽,有的人卻能唱到人感動,模仿秀不少,但神髓難得。
一般來說,觀賞其他流派的演武,或是暫且不能高水平品鑒型,至少能在前兩個層次中對演武者的水平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因為這兩個層次客觀性較強,型的評委們也大多在這兩個層面上進行評判。
最後,我想起一件事。
我們老師有趟去看外組織某高段者的演武,回來後毫不客氣地跟我們吐槽,那誰誰誰肯定不會打人。
老師的理由很簡單:他出拳時拳頭翹著,到最後也沒扣腕、沒用上對的拳峰,總之接觸姿勢不對。
只要正經打過什麼東西,就會知道這樣肯定要傷手指手腕的,所以看得出他連靶子都沒正經打過。
有些東西是格鬥中通用的,做得不對的話,嚴格來說可以一票否決演武者的水平。
這是wkf2018版的規則,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型的評判標準也不清楚,包括我在拿到規則研讀之後,畢竟兩個水平差距大的選手,哪怕是不懂規則的人也看得出誰的表現好,但是世界級的比賽,這些個裁判是怎麼判斷兩個看不出失誤的好選手的優劣的,甚至是分歧判定都很少(玄學有一次發現,在現行的比賽規則下,型動作的正確與否似乎並不重要?比如有名的義大利隊的岩鶴,把橫踢上打成橫踢入。
之後我就在國內的比賽中看到了不少小孩子的型打出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最後一次去比賽的時候看到有個小孩打慈恩做了好多為了提升型穩定性,觀賞性而做的無用動作,然並卵,一樣贏了。
這時我才發現,裁判很多時候是沒法對型做出正確評判的,尤其是國內。
一是因為國內好裁判稀缺,大多數裁判都是賽前臨時培訓的。
二是流派問題,國內型比賽,糸東型的獲勝率是優於其他流派的(一個教練朋友
空手道流派眾多,對自己流派的型尚且看得明白,看到其他流派的型怎麼辦?我認為欣賞品評演武,得從三個層面看:結構、準度、表達。
首先結構,就是說型...標籤:剛柔流松濤館武術空手道跆拳道空手道的形怎麼樣才算打得好?12-22謝邀。
空手道流派眾多,對自己流派的型尚且看得明白,看到其他流派的型怎麼辦?我認為欣賞品評演武,得從三個層面看:結構、準度、表達。
首先結構,就是說型的整體結構要對,名字和內容要對得上號。
比如說觀空和公相君是同一個源流的型,結構高度相似很正常。
又比如拔塞和轉掌是不同流派不同體系的型,不論怎樣演武它倆結構都不會一樣。
演武者之間多少會有些差異,但是整體結構上必須是符合歷史傳承的。
有一定見識的空手道人士,不僅了解本派系各版本的型,對其他流派的型也會有一定的見識,對於整體的結構會有大致的印象,如果有地方打得明顯不對,能辨識出來。
這個層面,就好像是聽音樂時,儘管風格不大一樣,但能聽出這是什麼曲子、是否有地方不對,因為曲子主旋律能夠識別,而且都聽過。
然後是準度。
這裡是指對標準的把握度,以及執行標準的精確性。
儘管道場之間標準有差異,人和人也不同,但練得好的人是有共性的:比如同一個動作,左右架如同鏡像翻轉版精確、重複多次不變形。
步法站姿也是,步幅、角度都是精準的,不論轉向還是連續移動也都一樣。
這至少證明該演武者在型上下了功夫。
發力鏈的準度就更重要了。
同一類型的動作應該有著高度統一的發力模式。
動作外形很直觀、相對便於矯正,而發力是個一瞬間的動態行為,需要大量練習和體會才能掌握。
因此,看發力鏈的準度是我認知演武者練習水平的重要方式。
類似的,一個道場里若是大家的動作統一度高,那這個道場的運營和教學通常都不錯,發力統一度高,那說明這個道場有底蘊有核心技術。
這就像音樂里常說的「音準」,音準是歌手基本功的重要體現,也是樂器狀態好壞的重要評價標準,空手道也是同理。
最後要看錶達,要讓型的演武「言之有物」,把自己對型的理解表達出來,顯示出型與鍛煉或者實打的合理聯繫。
表達技巧很多,比如呼吸發聲、輕重緩急、身體的開合、重心的起伏等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技巧終究是外在的,核心還是對動作的理解,刻意的停頓、過於誇大的呼吸聲、為了增加效果而故意拍打衣服等等,都是不行的。
堆砌辭藻卻言之無物是文章大忌,空手道也一樣。
高水平的表達,彷彿能讓旁人感受到假想敵的存在,自然流露、恰到好處。
過分的追求視聽效果則適得其反,成了炫技表演,而不是真正的演武。
就好比唱同一首歌,有的人只是唱得好聽,有的人卻能唱到人感動,模仿秀不少,但神髓難得。
一般來說,觀賞其他流派的演武,或是暫且不能高水平品鑒型,至少能在前兩個層次中對演武者的水平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因為這兩個層次客觀性較強,型的評委們也大多在這兩個層面上進行評判。
最後,我想起一件事。
我們老師有趟去看外組織某高段者的演武,回來後毫不客氣地跟我們吐槽,那誰誰誰肯定不會打人。
老師的理由很簡單:他出拳時拳頭翹著,到最後也沒扣腕、沒用上對的拳峰,總之接觸姿勢不對。
只要正經打過什麼東西,就會知道這樣肯定要傷手指手腕的,所以看得出他連靶子都沒正經打過。
有些東西是格鬥中通用的,做得不對的話,嚴格來說可以一票否決演武者的水平。
這是wkf2018版的規則,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型的評判標準也不清楚,包括我在拿到規則研讀之後,畢竟兩個水平差距大的選手,哪怕是不懂規則的人也看得出誰的表現好,但是世界級的比賽,這些個裁判是怎麼判斷兩個看不出失誤的好選手的優劣的,甚至是分歧判定都很少(玄學有一次發現,在現行的比賽規則下,型動作的正確與否似乎並不重要?比如有名的義大利隊的岩鶴,把橫踢上打成橫踢入。
之後我就在國內的比賽中看到了不少小孩子的型打出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最後一次去比賽的時候看到有個小孩打慈恩做了好多為了提升型穩定性,觀賞性而做的無用動作,然並卵,一樣贏了。
這時我才發現,裁判很多時候是沒法對型做出正確評判的,尤其是國內。
一是因為國內好裁判稀缺,大多數裁判都是賽前臨時培訓的。
二是流派問題,國內型比賽,糸東型的獲勝率是優於其他流派的(一個教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