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 | 卡巴迪歷史

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

卡巴迪. 目錄. 基本簡介. 項目概況. 運動起源. 歷史發展. 比賽規則. 場地 ...Contents...udn網路城邦文心 (到舊版)文章相簿訪客簿卡巴迪2011/11/0700:45瀏覽4,196迴響0推薦1引用0卡巴迪有時候被稱為是一項遊戲的運動,他在亞洲相當的流行,但是他卻看上去很簡單,並沒有其他球類比賽很絕妙的戰略。

卡巴迪起源于西亞,是一種狀似中國民間的“老鷹抓小雞”遊戲的運動。

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

目錄基本簡介項目概況運動起源歷史發展比賽規則場地設施著名運動員重大事件歷史發展中國參賽歷史基本簡介項目概況運動起源歷史發展比賽規則場地設施著名運動員重大事件歷史發展中國參賽歷史基本簡介卡巴迪源於印度,是一種狀似中國民間的“老鷹抓小雞”遊戲的運動。

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卡巴迪運動圖片(1)青年男子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

在平坦的場地上進行,不需任何器械。

場地上有長6.40~7.32米的中線,中線兩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為標誌。

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射能力[1]。

項目概況卡巴迪因它在亞洲的廣泛開展和簡單的比賽形式而被稱為“群眾運動”。

運動卡巴迪比賽進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設備。

卡巴迪發源于南亞,2支球隊之間競爭,每支隊12名球員(7名場上運動員,5名替補隊員)。

比賽包括上下半場,每個半場20分鐘。

2個隊完成半場比賽,雙方交換防守和進攻位置。

  比賽時,運動員連續高喊“卡巴迪-卡巴迪”,接觸或抓住對方隊員以得分。

只有通過攻入對方的場地,並盡可能多地接觸對方防守隊員而不被逮住才能得分。

當進攻隊員進入到防守隊員的場地時必須連續高喊卡巴迪直到他回到自己的場地。

防守隊員(antis)在進攻隊員返回自己場地時只是碰到對方而沒有及時抓住,則宣佈為“出局”。

這項運動需要有較強的敏捷性,相當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運動起源卡巴迪運動源于古代西亞,起初只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遊戲,用作個人的進攻和防守的練習。

後來逐漸傳到南亞的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等國。

歷史發展比賽在南亞非常流行。

20世紀30年代,有了跨國比賽。

  1944年又印度奧林匹克委員會制定了統一的比賽規則。

印度卡巴迪協會在1950年創立卡巴迪運動圖片(2),並且制定了相關的規則。

  1972年,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組織聯合舉辦卡巴迪比賽。

  1978年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國卡巴迪協會共同發起。

成立了亞洲卡巴迪聯合會,現有11個會員國家和地區,南亞地區每年都舉辦卡巴迪錦標賽或邀請賽,卡巴迪已發展為國際體育專案。

  1980年首次亞洲卡巴迪大賽展開。

1982年,卡巴迪被列為第9屆亞運會表演項目。

  1990年,卡巴迪被列為第11屆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第一次世界卡巴迪錦標賽在加拿大的愛德蒙頓進行,大概有1萬4000名觀眾觀摩了比賽。

參賽的隊伍有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英國和美國。

首次的卡巴迪世界盃在2004年在印度進行。

  目前,這項運動已經發展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韓國、中國等國家。

被納入廣州2010亞運會運動項目之一。

比賽規則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的憋氣進行追逐。

在比賽中,進攻一方須連續不斷大聲呼喊“卡巴迪”。

比賽在室外進行,場地的面積為40m×25m,每隊各有7名隊員參加比賽。

比賽分為上下半場,各20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

全場以中線為界,分為兩個半場,每個半場的1/2處又畫有一條“攔截線”。

在底線2米以外處設一替補席。

每隊隊員12人,7人上場,其餘5人坐在替補席上。

  卡巴迪比兩個隊伍進行相互的進攻和防守。

在比賽中,在“卡巴迪-卡巴迪”的聖歌中,兩個隊伍通過捕捉對方的隊員來得分,得分高的一方獲勝。

在比賽中,得分的主要方式就是進攻隊員盡可能的入侵對方的場地,而不被捕捉。

防守一方叫做“反對者”,而冒犯一方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