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動物是跳著走路的,動物的行走方式有哪些? | 動物 走路 方式

什麼動物是跳著走路的,動物的行走方式有哪些?,1樓王文鬆一般來說是兔子,但一般牛和馬受到驚嚇,更加會跳著走,所以,牛馬是跳著走路。

2 ...什麼動物是跳著走路的,動物的行走方式有哪些?2021-03-1918:29:11字數3340閱讀58851樓:王文鬆一般來說是兔子,但一般牛和馬受到驚嚇,更加會跳著走,所以,牛馬是跳著走路。

2樓:匿名使用者兔子,青蛙(蛙類),袋鼠,紡織娘,蟋蟀等3樓:free遊魂多了去了袋鼠青蛙蟾蜍等等動物的行走方式有哪些?4樓:成都萬通技工學校所有陸生高等動物共有三種主要的後肢行走方式:跖行式(腳掌走路)、趾行式(腳趾走路)、蹄行式(腳指甲走路)。

一、跖行式例如熊、兔子、小熊貓以及包括齧齒類動物。

以人類的眼光來看,跖行式即是用腳掌在走路,這種行走方式要求跖骨著地,成為扁平的腳掌,行走時,趾骨,跖骨,跗骨會依次接觸地面。

在這三種行走方式裡,跖行式其實是比較原始的一種,滅絕動物中,幾乎所有早期哺乳動物都用這種方式走路。

人類雖然已經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至今仍然還在採用這種古老的行走方式。

這種行走方式由於足部與地面接觸部分的零件太多,附肢遠端的載荷過重,導致行走時阻力較大,跑動的很慢。

跖行式也不全是缺點,它的好處也有很多的。

首先是穩定性強,扁平的腳掌讓下盤更加的穩固,兩隻後腿就足以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走起路來是相當的穩當。

其次還能解放出靈活的前肢,手掌、腳掌和細長的指節還可以用來做出抓握和攀爬等各種複雜的動作。

二、趾行式比如哺乳動物中的貓科動物、犬科動物都是典型的趾行式動物。

用人類中心主義的說法,趾行式即是用腳趾頭在走路,趾行式動物的跖骨沒有變為貼地的腳背,而是向上抬起,只用幾個腳趾頭(趾骨)來支撐身體和行走,類似於人類穿著高跟鞋走路,而且還是鞋跟特別高的那種。

與跖行式動物相比,踮腳走路的趾行式動物由於跖骨的上抬還擁有了另一個巨大優勢:腿長,步幅很大(跖骨上抬,升級,變成為腿的一部分:一節又瘦又長的新腿)。

由於只用了腳趾站立,“足”部構造更加簡單輕便,與地面接觸面積更小,阻力更小,步幅更大,趾行式動物跑動起來要比跖行式更為輕快、移動方面也更為迅速,比如獵豹的奔跑時速就可以達到115公里。

三、蹄行式哺乳動物中的奇蹄目和偶蹄目,比如羊、牛和豬。

雖然腳趾踮地(趾行式)要比腳掌走路(跖行式)跑動速度更快,但要是論長程競速的話,它們都還是比不上那些用腳指甲走路的:蹄行式。

蹄行式,不僅速度更優,而且腿型更長。

有蹄類大多是溫順的食草動物,因為躲避天敵的需要(主要為凶猛的趾行式食肉動物),它們演化出了更瘋狂的走路方式——用腳趾甲走路:遠端、中端、近端三節趾骨站立時垂直分佈。

這種最大限度把屁股以下部分全部都給變成腿的構造使得一隻典型的蹄行式食草動物(比如馬、鹿等)往往有著豐碩而健壯的臀部與輕盈而強韌的下肢,高爆發、高持久,簡直就是為了運動而生,瞪羚的最高時速就可以高達100公里,而且耐力超強。

有蹄類四肢末端接觸地面的柱狀結構稱為“蹄”。

蹄子相當於人類戳向地面的一節(或幾節)腳趾與手指,感覺跟跳芭蕾舞有點類似。

擴充套件資料動物具有著不同的“足”部結構並對應著各自不同的行走方式,這些動物雖然有著不一樣的“足”部結構(腳、爪子、蹄子等),但他們使用的卻都是同一套構造(生物演化的同源性),只不過具體零件的分配、大小及形狀會稍有差別罷了。

以腿足部為例,所有陸生高等動物的附肢,以骨盆為起始點,從上往下大致能將骨骼拆成6個部分:一、股骨(相當於人的大腿)二、膝關節(相當於人的……膝關節)三、脛骨、腓骨(相當於人的小腿)四、跗骨(由若干塊骨骼組成,對應人的腳腕、腳跟:統稱為腳踝)五、跖骨(相當於人的腳掌)六、趾骨(共3節:近端、中端、遠端趾骨,對應到人,統稱為腳趾)對於人類來說,後三項都屬於腳的範疇,它們在行走時會依次接觸地面,但很多動物的“腳”卻並不遵循這種規則,它們往往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結構。

5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動物的種類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它們的行走方式也是五花八門。

水溝中的草履蟲身上長滿細毛,它們靠擺動這些細毛在水中游泳。

昆蟲有6只腳和兩對翅膀,又能飛又能走,有的還會在水中游泳,真是太靈活了。

烏賊和章魚把水吸入體內,再從噴水口噴出來,利用反作用力游泳,和火箭飛行的原理是一樣的。

魚類用尾鰭左右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