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股骨骨折症状 | 髖關節骨折症狀

股骨骨折的症状 · 一、症状體征:. 一般有受傷史,多數傷者均有較嚴重的外傷史,傷後肢體劇痛,活動障礙,局部腫脹壓痛 ,有異常活動,患肢短縮。

合併多處傷或內臟傷及休克 ...股骨骨折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股骨骨折股骨不容易骨折,骨折多為股骨幹骨折,多由車禍強大暴力所致、或由高處墜落引起骨折。

股骨幹骨折,常會引起出血性休克。

此外,因大腿肌肉豐富,骨折很易移位,這類骨折,應到醫院找骨科大夫及時診治。

目錄1股骨骨折的病因2股骨骨折的症状3股骨骨折的診斷3.1股骨骨折的檢查化驗3.2股骨骨折的鑒別診斷4股骨骨折的併發症5股骨骨折的西醫治療6股骨骨折吃什麼好?7參看股骨骨折的病因一、病因:股骨幹骨折多由強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間接暴力所致。

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車撞擊、重物砸壓、輾壓或火器傷等,骨折多為粉碎、碟形或近似橫行,故骨折斷端移位明顯,軟組織損傷也較嚴重。

因間接外力致傷者如高處墜落,機器絞傷所發生的骨折多為斜形或螺旋形,旋轉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見於兒童,。

兒童的股骨幹骨折可能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幹骨折後,內出血可達500-1000ml。

可發生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

骨折發生的部位以股骨幹中下1/3交界處為最多,上1/3或下1/3次。

骨折端因受暴力作用的方向,肌群的收縮,下肢本身重力的牽拉和不適當的搬運與手法整復,可能發生各種不同的移位。

股骨幹上1/3骨折時,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產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遠骨折段則向後上、內移位。

股骨幹中1/3骨折時,骨折端移位,無一定規律性,視暴力方向而異,若骨折端尚有接觸而無重疊時,由於內收肌的作用,骨折向外成角。

股骨幹下1/3骨折時,由於膝後方關節囊及腓腸肌的牽拉,骨折遠端多向後傾斜,有壓迫或損傷膕動、靜脈的危險,而骨折近端內收向前移位。

股骨上1/3骨折後,近折段受骼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髖關節外旋諸肌的牽拉而屈曲、外旋和外展,而遠近段則受內收肌的牽拉而向上、向後、向內移位,導致向外成角和縮短畸形。

股骨中1/3骨折後,其畸形主要是按暴力的撞擊方向而成角,遠折段又因受內收肌的牽拉而向外成角。

股骨下1/3骨折段受腓腸肌的牽拉而向後傾倒,遠側骨折端可壓迫或刺激膕動脈、膕靜脈和坐骨神經。

二、發病機制:股骨幹骨折是人體中最長的管狀骨。

股骨幹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幹。

股骨幹為三組肌肉所包圍,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經支配;屈肌群次之,由坐骨神經支配;內收肌群最小,由閉孔神經支配。

由於大腿的肌肉發達,骨折後多有錯位及重疊。

股骨幹周圍的外展肌群,與其它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於臀部附著在大粗隆上,由於內收肌的作用,骨折遠端常有向內收移位的傾向,已對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傾向,這種移位和成角傾向,在骨折治療中應注意糾正和防止。

股骨下1/3骨折時,由於血管位於股骨折的後方,而且骨折遠斷端常向後成角,故易刺傷該處的膕動、靜脈。

股骨幹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股骨骨折,佔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於女性,約2.8∶1。

10歲以下兒童占多數,約為總數的1/2。

股骨骨折的症状一、症状體征:一般有受傷史,多數傷者均有較嚴重的外傷史,傷後肢體劇痛,活動障礙,局部腫脹壓痛,有異常活動,患肢短縮。

合併多處傷或內臟傷及休克者較常見。

骨折部疼痛比較劇烈、壓痛、脹腫、畸形和骨摩擦音和肢體短縮功能障礙非常顯著,有的局部可出現大血腫,皮膚剝脫和開放傷及出血。

X線照片可顯示骨折部位、類型和移位方向。

特別重要的是檢查股骨粗隆及膝部體征,以免遺漏,同時存在的其他損傷,如髖關節脫位,膝關節骨折和血管、神經損傷。

檢查時必須密切注意合併傷和休克的發生,以及傷肢有無神經和血管的損傷。

二、檢查:可行X線片檢查。

三、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不難得出診斷。

股骨骨折的診斷股骨骨折的檢查化驗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X線檢查作為骨折的分類和治療上的參考也不可缺少。

應提起注意的是有些無移位的骨折在傷後立即拍攝的X線片上可以看不見骨折線,當時可行CT、MRI檢查,或者等2~3周後,因骨折處部分骨質發生吸收現象,骨折線才清楚地顯示出來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