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 棒球人數
棒球(粵拼:paang kau)係一種團體球類運動。
法定比賽人數最少係九個人。
打棒球要用球棍同埋手套。
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當進攻球員成功跑返本壘,就可以攞一分。
棒球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跳去導覽跳去搵嘢位於美國麻省波士頓嘅芬威球場。
棒球(粵拼:paang5kau4)係一種團體球類運動。
法定比賽人數最少係九個人。
打棒球要用球棍同埋手套。
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當進攻球員成功跑返本壘,就可以攞一分。
九局入面得分高嗰隊就贏波。
目錄1歷史2打法2.1球員位置2.1.1防守2.1.2進攻2.2完結比賽3裝備4棒球場5統計同用語6流行性7睇埋8參考9連出去歷史[編輯]1744年嘅細路仔書「Aprettylittlepocketbook」,顯示一班人玩緊類似棒球嘅遊戲。
棒球嘅起源係有幾個講法。
或來自14世紀流傳於英國嘅Stoolball,或17世紀嘅板球。
17世紀嘅一本書就記載咗一班人打緊好似棒球嘅波。
1834年美國波士頓出咗本運動書,介紹棒球運動,不過佢無寫明規則。
1845年以前,棒球喺美國嘅發展唔係好清。
1846年,有第一場有正式紀錄嘅棒球比賽:紐約Knickerbockers對紐約九人(NewYorkNine);比賽地點係紐約Elysian球場。
1865年南北戰爭打完後,南方嘅美國人有機會接觸棒球,棒球喺美國流傳更廣泛。
1869年,第一支職業球隊成立,隊名係辛辛那提紅襪[1](即係今時今日嘅辛辛那提紅人)。
1870年以前冇一支球隊可以擊敗佢哋。
美國亦有打英式棒球,有唔同嘅規則,比較似板球。
打法[編輯]棒球場嘅基本規格棒球分為攻守兩方,進攻一方會派出一名球員進行擊球,只要佢成功擊球嘅話,就有機會上壘,如果上咗壘嘅球員成功返到本壘,就可以得分,進攻一方如果有三名球員出局嘅話,咁就為之完成一局(inning),即係話兩隊都有三個球員出局嘅話,整個局都視為完成。
而安排作防守嘅球員,都要依照比賽前定咗嘅排序輪流擊球(除咗投手可以唔使上陣),否則有可能當作犯規。
球員位置[編輯]喺比賽開始前,各準備進攻同防守球員再企好相應嘅位置先開始比賽,一場棒球比賽上陣球員係九個人,分別係投手、捕手、內野手嘅一壘手、二壘手、游擊手、三壘手以及外野手嘅左外野、中外野同右外野。
此外重有指定擊球手,喺大多數嘅棒球比賽中代替投手擊敗球,不過美國職棒大聯盟中國家聯盟以及日本職棒嘅中央聯盟投手都要擊球。
防守[編輯]投手啱啱將個波掟出嘅一刻投手:投手係比賽中最重要嘅人物,假如投手唔投球,比賽唔可以繼續,投手會企喺投手丘投球,喺投球前,位置固定,將個波掟畀捕手以及等擊球手擊球,此外投手亦可以將個波掟畀內野手,牽制試圖偷壘嘅球員。
一般而言有所謂嘅正選投手同後援投手,由於棒球比賽通常係連續幾日進行,投手通常會抖幾日先會出場。
捕手:捕手就好似場內教練咁,指揮野手防守,要有靈活頭腦,反應要快,傳波亦要準,防止有人盜壘進行阻殺,唔係淨係負責接投手掟出嚟嘅波,要做好多功課,引導投手配球,另外如果同投手冇良好嘅協調,好有可能會漏接,令進攻嗰一方有上壘嘅機會,係投手以外,體力消耗較高嘅球員。
以前一般捕手嘅進攻能力比其他球員低(唔計投手),但近代亦出現唔少打擊成績好嘅捕手。
內野手:一壘手、二壘手同三壘手企喺壘包,只以壘手企喺壘包度,接波快過上壘者,可以直接將球員截殺出局。
重有一名內野球員遊擊手,會企喺二壘手同三壘手或者係一壘手同二壘手之間,遊擊手視乎進攻球員嘅擊球習慣決定企位,佢負責填補壘包上嘅空位。
喺外野進行防守球員。
外野手:一場比賽入面總共有三名外野手,分別係左外野、中外野同右外野,外野場地較大,因此有較大機會出現漏接嘅情況,職責係盡快掟返個波到內野,減少對方得分機會、截殺高飛球甚至係全壘打。
進攻[編輯]左手擊球嘅球員當隊伍成為進攻球隊嘅時候,球員嘅其中一名球員會企喺擊球區準備擊球,而下一個擊球嘅球員會喺準備區準備擊球,呢種稱之為ondeck。
如果擊球一方因為成功擊球打到安打或四個壞球而上壘後,喺壘嘅球員可以喺投球期間進行偷壘或等待第二位擊球員成功擊球再上壘。
喺進攻嘅時候,現時世界上大部份嘅比賽以指定擊球手代替投手擊敗,佢哋唔使做防守。
法定比賽人數最少係九個人。
打棒球要用球棍同埋手套。
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當進攻球員成功跑返本壘,就可以攞一分。
棒球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跳去導覽跳去搵嘢位於美國麻省波士頓嘅芬威球場。
棒球(粵拼:paang5kau4)係一種團體球類運動。
法定比賽人數最少係九個人。
打棒球要用球棍同埋手套。
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當進攻球員成功跑返本壘,就可以攞一分。
九局入面得分高嗰隊就贏波。
目錄1歷史2打法2.1球員位置2.1.1防守2.1.2進攻2.2完結比賽3裝備4棒球場5統計同用語6流行性7睇埋8參考9連出去歷史[編輯]1744年嘅細路仔書「Aprettylittlepocketbook」,顯示一班人玩緊類似棒球嘅遊戲。
棒球嘅起源係有幾個講法。
或來自14世紀流傳於英國嘅Stoolball,或17世紀嘅板球。
17世紀嘅一本書就記載咗一班人打緊好似棒球嘅波。
1834年美國波士頓出咗本運動書,介紹棒球運動,不過佢無寫明規則。
1845年以前,棒球喺美國嘅發展唔係好清。
1846年,有第一場有正式紀錄嘅棒球比賽:紐約Knickerbockers對紐約九人(NewYorkNine);比賽地點係紐約Elysian球場。
1865年南北戰爭打完後,南方嘅美國人有機會接觸棒球,棒球喺美國流傳更廣泛。
1869年,第一支職業球隊成立,隊名係辛辛那提紅襪[1](即係今時今日嘅辛辛那提紅人)。
1870年以前冇一支球隊可以擊敗佢哋。
美國亦有打英式棒球,有唔同嘅規則,比較似板球。
打法[編輯]棒球場嘅基本規格棒球分為攻守兩方,進攻一方會派出一名球員進行擊球,只要佢成功擊球嘅話,就有機會上壘,如果上咗壘嘅球員成功返到本壘,就可以得分,進攻一方如果有三名球員出局嘅話,咁就為之完成一局(inning),即係話兩隊都有三個球員出局嘅話,整個局都視為完成。
而安排作防守嘅球員,都要依照比賽前定咗嘅排序輪流擊球(除咗投手可以唔使上陣),否則有可能當作犯規。
球員位置[編輯]喺比賽開始前,各準備進攻同防守球員再企好相應嘅位置先開始比賽,一場棒球比賽上陣球員係九個人,分別係投手、捕手、內野手嘅一壘手、二壘手、游擊手、三壘手以及外野手嘅左外野、中外野同右外野。
此外重有指定擊球手,喺大多數嘅棒球比賽中代替投手擊敗球,不過美國職棒大聯盟中國家聯盟以及日本職棒嘅中央聯盟投手都要擊球。
防守[編輯]投手啱啱將個波掟出嘅一刻投手:投手係比賽中最重要嘅人物,假如投手唔投球,比賽唔可以繼續,投手會企喺投手丘投球,喺投球前,位置固定,將個波掟畀捕手以及等擊球手擊球,此外投手亦可以將個波掟畀內野手,牽制試圖偷壘嘅球員。
一般而言有所謂嘅正選投手同後援投手,由於棒球比賽通常係連續幾日進行,投手通常會抖幾日先會出場。
捕手:捕手就好似場內教練咁,指揮野手防守,要有靈活頭腦,反應要快,傳波亦要準,防止有人盜壘進行阻殺,唔係淨係負責接投手掟出嚟嘅波,要做好多功課,引導投手配球,另外如果同投手冇良好嘅協調,好有可能會漏接,令進攻嗰一方有上壘嘅機會,係投手以外,體力消耗較高嘅球員。
以前一般捕手嘅進攻能力比其他球員低(唔計投手),但近代亦出現唔少打擊成績好嘅捕手。
內野手:一壘手、二壘手同三壘手企喺壘包,只以壘手企喺壘包度,接波快過上壘者,可以直接將球員截殺出局。
重有一名內野球員遊擊手,會企喺二壘手同三壘手或者係一壘手同二壘手之間,遊擊手視乎進攻球員嘅擊球習慣決定企位,佢負責填補壘包上嘅空位。
喺外野進行防守球員。
外野手:一場比賽入面總共有三名外野手,分別係左外野、中外野同右外野,外野場地較大,因此有較大機會出現漏接嘅情況,職責係盡快掟返個波到內野,減少對方得分機會、截殺高飛球甚至係全壘打。
進攻[編輯]左手擊球嘅球員當隊伍成為進攻球隊嘅時候,球員嘅其中一名球員會企喺擊球區準備擊球,而下一個擊球嘅球員會喺準備區準備擊球,呢種稱之為ondeck。
如果擊球一方因為成功擊球打到安打或四個壞球而上壘後,喺壘嘅球員可以喺投球期間進行偷壘或等待第二位擊球員成功擊球再上壘。
喺進攻嘅時候,現時世界上大部份嘅比賽以指定擊球手代替投手擊敗,佢哋唔使做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