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珍藏: 台灣棒球101 | 台灣棒球 國家 隊球員

自 1906年起到1920年代中期為止,台灣的棒球隊成員大都以日本人為主體,直到1920年代中期「能高團」和1930年代初期「嘉農棒球隊」的興起,才真正有較多台灣球員參與棒球 ...首頁部落格Facebook專頁ENGLISH珍藏特展目錄導覽技術體驗成果網站資源聯合目錄資源網站資源珍藏特展首頁珍藏特展台灣棒球101首選珍藏:台灣棒球101棒球是台灣最具指標性的運動。

1906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即現今建國中學)成立了第一支正式棒球隊,並於同年與稍後成立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即現今台北教育大學)棒球隊舉行了第一場有組織的棒球賽,1906年因而被認定為台灣棒球元年(雖然在此之前已有若干非正式的球隊與球賽)。

若自1906年起算,台灣棒球發展迄今已屆101週年,如同101大樓般,不但高聳屹立,更經常散發出璀璨光芒。

不過,回顧台灣棒運百年來的發展,卻如同一世紀以來曲折多變的台灣史縮影!日據時代,被日本人稱為「野球」的棒球運動隨殖民者腳步登陸台灣,此一時期的棒球運動具有強烈的殖民主義色彩。

由於台北當時已是全台的政經中心,所以順其自然的成為台灣棒球運動的發源地: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成立棒球後,成淵學校(現今的成淵中學)、台北工業學校(現今的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商業學校(現今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也陸續組織棒球隊,台北逐漸成了台灣發展棒球運動的重鎮,之後,台灣棒球運動的軌跡才從北部向南部延伸,再發展到中部、東部。

自 1906年起到1920年代中期為止,台灣的棒球隊成員大都以日本人為主體,直到1920年代中期「能高團」和1930年代初期「嘉農棒球隊」的興起,才真正有較多台灣球員參與棒球運動,同時也開啟棒球在台灣本土紮根的時代。

而1931年勇奪日本甲子園大賽亞軍的嘉農棒球隊,更因隊員有日本人、高砂族(原住民)和漢人,而被賦予了三族融合的政治意涵。

圖一、嘉農棒球隊是日據時期台灣非常重要的棒球勁旅。

(謝仕淵先生提供)台灣光復後的1940-1960年代,日據時代打下的棒球根基,使得台灣業餘棒球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加上戰後經濟由蕭條轉趨復甦,造就許多業餘成棒隊伍紛紛成立。

各類競賽如全國運動會、省運棒球賽、台北市市長杯軟式棒球賽、台北市銀行公會棒球賽、全省華銀金像獎棒球賽、全省協會杯及金像獎杯棒球賽、全省主席杯棒球賽…等熱鬧登場,在當時物資缺乏的年代,成了台灣社會非常重要的生活娛樂與休閒活動。

此一時期棒球運動主要以業餘成人棒球為主流,並由公民營機構球隊、行庫球隊和三軍球隊撐起半邊天,如台電棒球隊、合庫棒球隊、石炭棒球隊、糖廠棒球隊、鐵路局棒球隊、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棒球隊、大涼隊、天香味寶隊、三軍棒球隊…等,球員也大多是由各機構對棒球有興趣的員工所組成。

南台電(圖二、左上)、北合庫(圖三、左下)是戰後初期非常重要的業餘棒球隊(謝仕淵先生提供)  直到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但政治與外交卻屢遭挫敗,在惡劣的國際局勢中,棒打日本的紅葉傳奇和榮登世界冠軍的金龍旋風,適時的為鬱悶的國人找到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同時也開啟了我國三級棒運的全盛時期。

尤其在1971年我國退出聯合國後,「三冠王」榮耀成了全民追逐的心理慰藉,此一延燒全台的社會現象雖然夾雜了複雜的國族主義色彩,不過卻也忠實反應了當時人們的愛國情操。

此時期台灣棒球的發展無疑是狂熱的、激情的,許多民眾半夜起床就是為了一睹遠征異域的台灣子弟「棒打天下、為國爭光」;每當中華隊奪得勝利,街頭巷尾必然搖旗吶喊、燃炮慶祝;小球員回國時更宛如民族英雄似的獲得全國軍民夾道歡迎。

圖四(左)、1968年擊敗來訪的日本隊而聲名大噪的紅葉少棒隊。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172╱日期:1968-8-28)圖五(右)、1969年首度赴威廉波特奪冠的中華金龍少棒隊凱旋榮歸。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005╱日期:1969-09-08)  圖六、1971年巨人隊小國手凱旋返國,獲得宛如民族英雄似的夾道歡迎。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184╱日期:1971-09-12)    圖七、1974年中華立德隊衛冕成功,民眾歡欣鼓舞,燃放鞭炮慶祝。

(聯合知識庫授權提供╱數位典藏品ID:P0000069╱日期:1974-08-24)推動此一階段台灣棒運發展的重要推手首推已故棒協理事長謝國城先生,1969年金龍少棒隊即是在他多方奔走下才得以赴美參加威廉波特少棒錦標賽,奪得冠軍;謝國城先生由於畢生致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