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種介紹 | 棒球球種
球種的分類,主要融合球速、轉向、飛行軌跡、投手握球方式、球的自轉速度...等,來做為球種分類的依據。
一般而言,球種可以分為快速球、變化球、變速球、飄忽球等四 ...本館粉絲專頁球種介紹最近作者:Micheallin15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08:08;歷來作者:36.236.54.63和114.36.202.195和其他...台灣棒球維基館跳轉到:導覽、搜尋•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棒球>術語>特殊名詞>球種介紹 球種的分類,主要融合球速、轉向、飛行軌跡、投手握球方式、球的自轉速度...等,來做為球種分類的依據。
一般而言,球種可以分為快速球、變化球、變速球、飄忽球等四大類。
而我們會在國外的一些關於描述投手球路特性,常見使用以下詞彙加以描述,如快速球的尾勁(movement)、變化球的銳利度(Sharpness)、球路的威力(stuff)等。
而因進壘位置所形成的外角球、內角球、高球、低球,則是投手控球、投手放球點及變化球特性等所產生進壘角度差異,不在本頁討論範圍之內。
如果我們以微觀角度來看一顆旋轉的棒球(以快速球為例),棒球的表面氣流狀態是因為投手給予球的旋轉,因空氣的黏性帶動強大剪力(Shearforce),並和周遭流場一起作用,造成在極為靠近棒球表面的地方,且空氣的平均速度受黏性影響的邊界層(Boundarylayer)裡,產生局部強勁的漩渦。
並且在極為靠近棒球表面的地方,產生作用力。
而棒球表面的粗糙,以及棒球縫線的不規則突起,使原本保持速度均勻平滑的層流(Laminar)流場迅速地產生強勁的渦流而轉變為紊流(Turbulence),隨著上游的跡流(如果是曲球則是隨著下游的跡流)離開球體。
拍攝日期:2006-12-15 圖片簡述:以微觀角度觀察在風洞實驗中快速球的流場現象所有人:micheallin15攝影者:micheallin15PD 本上傳圖片採用PublicDomain授權,完全開放使用。
棒球風洞實驗圖片中的A與B二處流場發生所謂的邊界層剝離現象,而剝離現象的產生是與邊界層裡流體的動量有關。
在A處,由於球的上表面流場是向下來游移,增加了邊界層裡流體動量,延遲了剝離現象的發生。
B處則因球的下表面流場是向上來游移,減低了邊界層裡流體動量,導致剝離現象較早發生。
在二處流場交互作用下,最後造成偏向下方的紊性跡流,也就是棒球本身得到空氣施予的向上作用力。
拍攝日期:2006-09-03 圖片簡述:快速球在理想化之流場中的旋轉形貌所有人:micheallin15攝影者:micheallin15及動感奇異果感謝:此圖感謝動感奇異果的幫忙才能完成本上傳圖片採用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拍攝日期:2007-04-30圖片簡述:以快速球為例,球體所受各種力量之簡單示意圖所有人:micheallin15攝影者:micheallin15PD 本上傳圖片採用PublicDomain授權,完全開放使用。
由風洞實驗圖片,可以看出幾點與我們原先理想化勢流的差異。
第一,流場只在棒球前端一半的地方保持層流的狀態,過了中線之後,明顯有渦流夾雜,呈現典型的紊流型態。
第二,球體的轉動並沒有造成如右圖所呈現之勢流模型中的流場(理想化之流場),而受影響的部分似乎只局限在靠近球表面的邊界層裡。
球上方的流場分布似乎較密,但也並不如勢流模型裡預測的那麼強烈,藉著上面敘述,我們可以大概了解球的在流場中的微觀現象。
接著我們來簡單討論球的受力狀態,基本上球所受的力量依方向性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阻力,一種是側向力。
而阻力又大概可分為空氣阻力與重力,球所受的空氣阻力是四面八方都有,但是相對影響較為明顯的是和球前進方向相反的空氣阻力,它會削弱球前進的力量,側向力的大小可用庫達-賈可斯基定律(Kutta-JoukowskiTheorem)來解釋,即球所受各方向側向力的大小會與與球速及環流量成正比。
而且從各種電腦模擬及實驗數據來看,快速球的軌跡會受到各種力量的影響,形成像拋物線的軌跡。
(即便我們所認知的直球也是如此,它的行進軌跡絕對不會是捕手接球位置和投手出手點連成一直線。
) 以快速球為例,從一壘的視角觀察由投手丘投往本壘的快速球,我們可以發現球是往上旋轉(順時針旋轉)。
此時我們更進一步的利用風洞實驗來觀察流場變化,並以流體力學角度探討,以柏努利定律(Bern
一般而言,球種可以分為快速球、變化球、變速球、飄忽球等四 ...本館粉絲專頁球種介紹最近作者:Micheallin15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08:08;歷來作者:36.236.54.63和114.36.202.195和其他...台灣棒球維基館跳轉到:導覽、搜尋•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棒球>術語>特殊名詞>球種介紹 球種的分類,主要融合球速、轉向、飛行軌跡、投手握球方式、球的自轉速度...等,來做為球種分類的依據。
一般而言,球種可以分為快速球、變化球、變速球、飄忽球等四大類。
而我們會在國外的一些關於描述投手球路特性,常見使用以下詞彙加以描述,如快速球的尾勁(movement)、變化球的銳利度(Sharpness)、球路的威力(stuff)等。
而因進壘位置所形成的外角球、內角球、高球、低球,則是投手控球、投手放球點及變化球特性等所產生進壘角度差異,不在本頁討論範圍之內。
如果我們以微觀角度來看一顆旋轉的棒球(以快速球為例),棒球的表面氣流狀態是因為投手給予球的旋轉,因空氣的黏性帶動強大剪力(Shearforce),並和周遭流場一起作用,造成在極為靠近棒球表面的地方,且空氣的平均速度受黏性影響的邊界層(Boundarylayer)裡,產生局部強勁的漩渦。
並且在極為靠近棒球表面的地方,產生作用力。
而棒球表面的粗糙,以及棒球縫線的不規則突起,使原本保持速度均勻平滑的層流(Laminar)流場迅速地產生強勁的渦流而轉變為紊流(Turbulence),隨著上游的跡流(如果是曲球則是隨著下游的跡流)離開球體。
拍攝日期:2006-12-15 圖片簡述:以微觀角度觀察在風洞實驗中快速球的流場現象所有人:micheallin15攝影者:micheallin15PD 本上傳圖片採用PublicDomain授權,完全開放使用。
棒球風洞實驗圖片中的A與B二處流場發生所謂的邊界層剝離現象,而剝離現象的產生是與邊界層裡流體的動量有關。
在A處,由於球的上表面流場是向下來游移,增加了邊界層裡流體動量,延遲了剝離現象的發生。
B處則因球的下表面流場是向上來游移,減低了邊界層裡流體動量,導致剝離現象較早發生。
在二處流場交互作用下,最後造成偏向下方的紊性跡流,也就是棒球本身得到空氣施予的向上作用力。
拍攝日期:2006-09-03 圖片簡述:快速球在理想化之流場中的旋轉形貌所有人:micheallin15攝影者:micheallin15及動感奇異果感謝:此圖感謝動感奇異果的幫忙才能完成本上傳圖片採用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拍攝日期:2007-04-30圖片簡述:以快速球為例,球體所受各種力量之簡單示意圖所有人:micheallin15攝影者:micheallin15PD 本上傳圖片採用PublicDomain授權,完全開放使用。
由風洞實驗圖片,可以看出幾點與我們原先理想化勢流的差異。
第一,流場只在棒球前端一半的地方保持層流的狀態,過了中線之後,明顯有渦流夾雜,呈現典型的紊流型態。
第二,球體的轉動並沒有造成如右圖所呈現之勢流模型中的流場(理想化之流場),而受影響的部分似乎只局限在靠近球表面的邊界層裡。
球上方的流場分布似乎較密,但也並不如勢流模型裡預測的那麼強烈,藉著上面敘述,我們可以大概了解球的在流場中的微觀現象。
接著我們來簡單討論球的受力狀態,基本上球所受的力量依方向性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阻力,一種是側向力。
而阻力又大概可分為空氣阻力與重力,球所受的空氣阻力是四面八方都有,但是相對影響較為明顯的是和球前進方向相反的空氣阻力,它會削弱球前進的力量,側向力的大小可用庫達-賈可斯基定律(Kutta-JoukowskiTheorem)來解釋,即球所受各方向側向力的大小會與與球速及環流量成正比。
而且從各種電腦模擬及實驗數據來看,快速球的軌跡會受到各種力量的影響,形成像拋物線的軌跡。
(即便我們所認知的直球也是如此,它的行進軌跡絕對不會是捕手接球位置和投手出手點連成一直線。
) 以快速球為例,從一壘的視角觀察由投手丘投往本壘的快速球,我們可以發現球是往上旋轉(順時針旋轉)。
此時我們更進一步的利用風洞實驗來觀察流場變化,並以流體力學角度探討,以柏努利定律(B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