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台灣武術大賽兵擊比賽參賽心得 | 兵擊台灣

我的雙手刀組第三名獎狀) 今年第一次參加了台灣武術大賽的兵擊比賽,其實我好像沒有參加過這種規模的武術比賽。

不過學了岩間流之後,就一直想找機會試 ...關閉廣告二刀流的刀鞘跳到主文將自己的身心當做一面鏡子,不斷的研磨去除雜質追求無限的通透,這就是武道部落格全站分類:運動體育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ug26Sun201822:222018台灣武術大賽兵擊比賽參賽心得(我的雙手刀組第三名獎狀)今年第一次參加了台灣武術大賽的兵擊比賽,其實我好像沒有參加過這種規模的武術比賽。

不過學了岩間流之後,就一直想找機會試試看自己所學的劍法究竟能不能使用,開始參加一些兵器交流和比賽。

這次是目前參加過,規模最大的一次。

現場的規模讓我有點意外。

各個場地都有各種比賽的選手在準備,現場非常熱鬧。

到了兵擊比賽的座位區附近的時候才發現來了好多朋友,簡直就像是同學會一樣。

一整天就是大家一邊看比賽,一邊互相提點比賽的注意重點,交流最近練習的心得。

讓我渡過了非常愉快的一個週末。

關於比賽內容,這次的台灣武術大賽是一連兩天的比賽。

原本兵擊比賽是定在禮拜六(8/25)進行,那天我有事情會沒辦法參加,不過運氣很好比賽最後改成禮拜天(8/26)舉行,我就來得及報名參賽了。

這次比賽的規則跟之前參加輔大盃的規則不太一樣,大致如下:頭、肩、膝蓋以上的軀幹部位3分/ 四肢2分一方五分含以上取得該回合勝利如有和局則算雙方各取一勝採3戰2勝制互擊無論雙方攻擊到什麼部位,都不給分這個規則跟前次參加的輔大盃最大的差別就在互擊的部分。

輔大盃有互擊時雙方攻擊部位不同則分數高的一方得分的規定,還有3次以上互擊扣總積分的規定,會讓選手為了避免互擊而出手謹慎;這場比賽則是互擊不給分,大概是理解為互擊的時候兩邊都死掉了或者失去戰鬥能力了。

這個規則雖然讓比賽節奏變明快很多,但是也出現一些幾乎不防禦,以互擊取代防守的選手。

算是因應不同的賽制會出現不同的戰術,兩種方式各有優劣,我都覺得很有趣。

第一場比賽我對上養正館的選手。

雖然最終獲得勝利,但是事後看影片紀錄其實我各人一些問題點已經浮現了。

比如動作的連續性不足、進攻的意圖不夠、移動大多是直線進退......等等,在第二場遇到更高明的對手的時候這些就都變成很嚴重的問題。

(我是左方選手)第二場的對手是張力偉,他最後是這次比賽的冠軍。

我籤運很好,才能有機會提前跟冠軍選手打一場。

跟他對戰前,朋友特別跟我提醒過他的腳步很快,距離控制很好。

實際比賽時我並沒有特別感覺到這些,只覺得很多攻擊都差一點點,或者是都不小心被打到。

事後看影片才發現,對方真的很頻繁的一直在移動和變化距離,是我的注意力太限縮在他的劍上導致我沒有辦法看到全局的變化。

曾經有朋友提醒過我這個毛病,齊藤老師也指導過這個重點,上次比賽後自己也檢討過這個問題......不過實際上一對敵還是會忘記,果然是功夫還沒上身。

(我是右方選手)不過這次比賽也嘗試了一些新東西,做出一些成效。

Kiai。

在賽前和攻擊,尤其是發出重擊的時候喊聲,確實有提振戰鬥意志和全心一擊的決心。

在攻擊中增加刺擊的比重。

頗有突擊之功效,但是刺擊很容易型成互擊。

今天的比賽我的刺擊好像都沒有拿過分數,應該是用法和角度還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總結一下日後應該要注意改善和加強的重點:攻擊的連續性要加強,只有單發的動作是不行的,要習慣以一組完整的攻擊到防禦的動作去進行攻防。

角度移動幅度太小,要再加大左右移動的角度,避免一直在直線上進退戰鬥。

攻擊與喊聲的配合。

除了增加刺擊的比重,也要融入更多元的攻防手段。

戰鬥時視野範圍要放寬,要能夠更加察覺對手的行動。

這些是日後要精進的課題,年底還有一場兵器比賽,希望到時候能夠在這些方面有所改進。

另外是一些關於這次比賽觀察到的問題點,以下一併條列提出,如果主辦單位有看到的話或許日後可以做一些改善?選手識別問題:因為沒有規定選手的衣服和護具的顏色,導致不只觀眾連主審有時候都沒辦法確定選手是誰。

建議可以在護具上做可拆卸或是有顏色的綁帶,即可簡單區分黑方紅方。

邊裁攻擊部位指示:邊裁雖然能夠判定攻擊是否有效,但是建議可以在告示方式上增加對不同部位的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