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古流派一覽(2) | 竹內流柔術

竹內流柔術. 竹內流是日本古武道(現代主要指明治維新以前自古傳承下來的古代武術)之一,相傳是由天文元年(1532年)美作國(現在的日本岡山縣北部)屏和 ...愛下電子書›都市青春›白目老師下載›白目老師›扶桑古流派一覽(2)扶桑古流派一覽(2)作者:戴小樓|返回:白目老師TXT下載,白目老師epub下載[←]上一章白目老師下一章[→]二、古武道流派淵源寫真日本古武道流派眾多,以下即簡述幾個典型流派的淵源及傳承概況,謹供讀者作粗略參考之用。

竹內流柔術竹內流是日本古武道(現代主要指明治維新以前自古傳承下來的古代武術)之一,相傳是由天文元年(1532年)美作國(現在的日本岡山縣北部)屏和鄉一瀨城主竹內中務大輔久盛創立的古傳流派。

這個流派是包括了表藝(一般公開的技術)的小具足(短刀術)、破手(柔術)、棒術以及內傳的齋手(劍術)、拔刀術、薙刀、鎖鎌等各種武藝的綜合武道。

竹內久盛之子久勝繼承了父業,以武者修行(古時武士為修練武藝而四方遊歷)的名義出外,行跡遍及全日本通過比武來推進這個流派。

文祿元年,得關白(日本的宰相)豐臣秀次任命為常陸介。

久勝之子久吉也同樣繼承家學,以捕手、腰回、小具足(柔術和短刀術)為中心完成了整理完善流派技藝的大業。

寬文三年,由關白鷹司任命為加賀介。

流派成立以來約460年之間產生了許多分支流派,現在在岡山縣內流傳的竹內流有宗家竹內藤一郎家族(此派宗家繼承人每代都以竹內藤一郎為名)及相傳家竹內藤十郎家族(每代傳人都以竹內藤十郎為名)。

此外,在江戶時代初期由竹內流三代宗家竹內加賀介久吉分支流傳下來的備中傳(備中就是現在岡山縣西南部)的竹內流也在東京繼續保存著。

寶藏院流槍術寶藏院流槍術是日本古武道中著名的槍術流派,流祖寶藏院覺禪房法印胤榮(1521——1607)是奈良興福寺的學問僧,好武藝,與柳生但馬守宗嚴一起在上泉伊勢守門下學習劍術。

此外又收留四處修行的槍術高手大膳大夫盛忠,努力修鍊槍術;及后在從猿澤池邊看見新月的倒影,從中得到靈感創造出鎌槍(十字槍),並創立了寶藏院流槍術,一直流傳至今。

其後,胤榮的高徒中村直政繼承了正統,而由直政處繼承這門絕技的有高田又兵衛吉次。

高田又兵衛後來到了小倉藩(今日本九州北部),其後世子孫代代相傳此技。

此外,他的高徒森平政綱等三人去到江戶(今東京)將其槍法廣為流傳,因此很有名氣。

江戶時代末期講武所(幕府的武術軍事學校)就有很多寶藏院流的師範。

此後明治大正年間的寶藏院流槍術宗師山裡忠德於大正7年(1917)底在第一高等學校擊劍部傳授了槍合型(槍對槍的套路)五十本,矢野一郎、棋田正俊、石田和外等得到其教導。

昭和51年12月把表、里新仕掛三十五本教給西川源內,使這門槍術重歸其發祥地奈良。

到平成三年(1991)六月由鍵田忠兵衛氏繼任第二十代宗家直至今天。

寶藏院流槍術的鐮槍不但可以刺,更可以使出卷落、斬落、打落、擦入、叩落等立體和平面的技巧,這樣的發明在古代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武器。

寶藏院流槍術在姿勢方面因為用的是在穿著盔甲時的動作,所以腰部沉低;刺擊的部位也是人體的前面、側面、前胸和大腿(這些都是盔甲遮蔽的薄弱部位)。

寶藏院流槍術的口訣中有這樣一句:「刺即成長槍,斬即成薙刀,割即成鉤鐮」。

寶藏院是奈良興福寺的附屬寺院之一,由日本創立法相宗基礎的義淵(728)僧正的私人寺院開始,江戶時代位於興福寺地域外圍登大路的南側。

明治初年在日本神佛分離的法案(明治初年日本以神道教為國教,政府規定須嚴格分清神道廟宇和佛寺,並對佛教寺院加以壓制)實施之際受到破壞。

其舊址被奈良國立博物館所包圍,現在只剩下相傳是原寶藏院中水井口的石塊堆留在空地上。

竹生島流棒術有關竹生島流棒術的起源,據說此派流祖(流派始創人)是一個名叫難波賓士光閑的人,他在琵琶湖的竹生島弁財天祈福,於夢中領會到長刀(又稱薙刀)技法,然後參與約八百年前發生的源平合戰,以他的長刀奮力作戰。

不過他的長刀在戰鬥之中折斷了刀頭,只剩下刀柄,他便以剩下的刀柄,使出長刀的技術,擊倒了大批敵人。

戰後他以此創編出了一套棒術,由於他認為這些都有賴於弁財天所賜的福典,因此將其命名為竹生島流棒術。

流祖難波賓士光閑與第二代宗家都是大阪人士,由三代宗家開始傳到出羽庄內(現日本山形縣),再流傳至現在的宗家。

現宗家松浦良夫居住於長崎縣大村市,而山形縣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